侯麗虹
摘 要: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教學讓高中學生獲取信息、了解作者在字里行間所傳遞的核心價值、提高英語學習的能力,以及文章所呈現出來的西方文化思維、樹立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是英語閱讀教學的出發點。
關鍵詞:英語教學;閱讀課程;技能點撥;提升能力
現代英語教學中,人們普遍認為閱讀是最重要的語言能力。它既是中學英語教學的手段,也是英語教學的目的,還是學生今后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提出了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也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閱讀量的要求,擴大了閱讀材料的范圍,提高了閱讀能力的要求,拓展了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途徑,更強調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在有限的教學課時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成了關鍵問題。在閱讀課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賦予英語課堂以蓬勃的生命力成了重中之重。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依筆者之見,應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弄清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摒棄之,從而為實施新的教學理念鋪平道路;其次是把握好三個閱讀環節,從而使閱讀課堂教學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舞臺。
一、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由于長期以來受傳統“讀單詞—教語法—做練習”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加之師資水平、教學設備等主客觀條件的限制,許多教師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方法單一,仍然沿襲“滿堂灌”“填鴨式”的封閉型教學方式,學生的閱讀能力難以得到有效培養。分析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本人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閱讀課上淡化、回避對句子、語法結構的分析
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高中英語教育過多地偏重語法教育,輕視對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訓練,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非常有限。經過十幾年的教育改革,這種狀況已有了明顯的好轉,但有些教師矯枉過正,沒有正確理解新標準理念,以為新課程標準強調語言運用能力,倡導任務性教學,語言教學不重要。因而不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談語法色變”,不能引導學生借助語法理解句子,尤其是缺乏對長句、難句、省略句及意義晦澀句的理解與分析,要么“蜻蜓點水”,要么“避而不談”,這既影響了學生對閱讀材料全面、正確的理解,也阻礙了學生獲取理解文章的深層含意。
2.閱讀課中教學方式單一、落后
許多教師課堂教學模式單一、落后——教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抄,這種墨守成規、死板的教學模式,課堂上雙邊活動少,雙向交流少,氣氛沉悶,甚至有部分學生不但對閱讀失去了興趣,而且由此產生了畏懼心理。高中階段的閱讀文章應當是題材豐富,體裁多樣,閱讀的目的也應有不同的側重,而千篇一律的閱讀
教學模式難以實現不同的閱讀目的,也難以調動學生的閱讀主
動性。
二、對閱讀教學的基本認識
其實,閱讀是辨認和理解書面語言并領會其內容的心理語言活動過程,它是人腦中各種知識共同作用的結果。要取得較好的閱讀效果,閱讀者必須理解一系列文字符號所表達的內容,這包括字面(literal)、推理性(inferential)、評價性(critical evaluative)、欣賞性(appreciative)等。因而是一項非常復雜的、需調動各生理器官及知識結構的綜合性活動。英語閱讀教學不僅是方法和知識的傳授,更是一項集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等多種學科于一體的綜合性的智力開發工程。
三、閱讀環節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的整個閱讀環節包含了閱讀前的準備、閱讀中的引導、閱讀后的延伸。學生在整個閱讀過程中要把輸入、吸納、輸出有機地結合起來。所有影響閱讀過程的因素都處在不同層面上,任何一環都與另一環發生互動關系,從而影響對閱讀材料的準確理解。這就要求教師要科學處理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案,把握好三個閱讀環節、環環相連、環環相通、逐環遞進。建立在讓學生主動發展的基礎上,讓整個閱讀課堂教學定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與實踐能力上,誠心誠意地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真正把課堂學習的舞臺讓給學生。
1.閱讀前
(1)挖掘教材 引導思考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課前教師應認真研讀和準確把握教材,挖掘教材內容,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詳略比例,精心設計每個教學環節,認真制作多媒體課件和準備補充材料。
通過預習練習能使學生明確閱讀預習的任務和目標,使預習有的放矢,也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課堂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心理和知識上的準備。
(2)課堂引入 激發興趣
課堂導入也就是教師通過營造特定的語言氛圍,將課文的主題以多種形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與閱讀課文有關的語言情境中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欲望。教師應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采用多種形式的導入方式。
抓住現代中學生思維活躍,對世界局勢和社會生活十分關
注,具有較強的參與意識的特點,通過對這個時事話題的討論,不僅把現實生活環境引入課堂閱讀教學中,也幫助學生樹立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觀念。
2.閱讀中
(1)全文速讀 了解大意
學生的閱讀興趣、動機和求知欲望被激發之后,他們便會投入到閱讀實踐中去速讀全文,了解大意,初知概貌的課堂教學活動,正好能滿足學生的欲望和需求。在這個階段,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文章的內容、標題、插圖和每段的主題句,快速瀏覽全文,使他們對文章的結構、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有一個整體的印象。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篇章知識,從而進行更有效的閱讀。同時也要指導學生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閱讀不同題材和體裁的英語文章,避免盲目性。例如在教授Earthquakes(SEFC Book1A)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同時運用多媒體手段呈現這樣一些問題: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does the writer give us about:
①Time and places of earthquakes?
②Deaths in the earthquakes?
③Repair work after earthquakes?
④Things to do in earthquakes?
⑤Cause of earthquakes?
學生帶著問題會盡快地進入到閱讀情景中去,從而對閱讀文章的脈絡、篇章結構和主題思想有一個整體的印象。
(2)逐段精讀 獲取細節
在學生了解文章整體大意后,讓學生再讀課文,學會處理信息,找出有效信息。把閱讀重點轉入對文章局部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逐段閱讀,每段設計不同的任務,如做選擇題,判斷正誤,或回答問題等來檢查學生對每段內容細節上的理解情況;也可根據不同體裁的文章,整體設計不同的任務。把設計好的表格或問題投影出來,引導學生自學、討論,設計的問題難度要逐步加大,不僅涉及細節性的理解,獲取有關what/why/how等基本事實,也要涉及一些推理判斷性的問題及文章的寓意,要求學生在理解句子或課文的基礎上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
(3)整篇復讀 表達輸出
引導學生再讀閱讀文章,努力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圖、文章結構等,或者能用審美的眼光欣賞課文。以Walt Disney(SEFC Book2A)為例,讀完后讓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同時啟發學生分析Walt Disney成功的原因,從而鼓勵他們以Walt Disney為榜樣,執著追求崇高而遠大的理想,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并及時捕捉靈感,鍥而不舍,以獲得成功。還可以一些英語諺語作為結論,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擴大其知識面。通過分析,使學生透過事物的表象發現本質,更深層次地把握文章,使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
3.閱讀后
(1)鞏固理解 歸納運用
這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又是對課文語言
形式掌握和運用的檢測階段,常采用復述課文、完型填空、短文改錯和課文改寫等形式鞏固理解課文,達到由說到寫的統一。幫助學生課后自學語言知識點,鞏固自學成果。
(2)課后延伸 提高能力
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用語言做事,“只有當學生感受到語言學習所帶來的樂趣時,他們才會主動地運用所學語言進行讀寫、交流,這樣的語言學習才是有效的。”在閱讀后,學生大大增強了自信心,獲得了從未體驗過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閱讀課教學雖然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但都有其內在的規
律。教師只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精心設計閱讀教學過程,閱讀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英語閱讀課教學才能煥發活力,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馬笑霞.閱讀與信息時代[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96(05).
[2]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