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芳++武亞青
摘 要:針對科研院所設備管理特點,結合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不斷加強制度體系和人員體系建設、優化信息化管理工具等措施完善設備管理體系,提升設備管理水平和科研保障能力。
關鍵詞:設備管理;設備管理體系;信息化
一、設備管理工作的特點
科研院所設備具有基數大、種類多、覆蓋面廣、增速快的特點。設備總量達萬余臺,類型涵蓋機械、動力、信息設備、廚用、家用電器、運輸工具、檢測試驗、醫療器械等多個類別,多設備構成的大型復雜系統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設備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
(一)管理周期跨度大、范圍廣。設備管理覆蓋每臺設備全壽命周期,從需求論證、選型、立項、實施采購,到日常使用、維護、維修、調劑、報廢,周期跨度大。設備管理對象涉及科研院所各部門、控股、參股公司以及各設備的使用人,管理范圍廣。
(二)全局把控和精細化管理要求并重。設備管理部門既需從宏觀上掌握設備資產現狀,統籌設備資產的添置、更新、處置等需求,又需掌握每臺設備狀態和使用情況,及時開展設備維修、維護、計量、調劑等工作。
(三)設備差異化管理要求高。不同類型和價值的設備管理要求差異較大。信息設備同保密管理要求結合緊密,測量設備、機加設備需滿足質量體系管理要求,特種設備需符合安全標準化體系要求。單價高于2000元的設備納入固定資產管理,低于2000元的設備因種類不同需滿足相應的保密、質量、安全等管理要求。
二、設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管理制度是工作開展的依據和約束條件,目前的缺乏體系化的管理制度,業務層面和操作層面的管理要求欠缺。
(二)人員能力有待提高。現有的管理人員以設備管理部門為主,且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業務能力有待提高。部門設備管理人員和設備使用人存在對職責不清楚、對管理要求不熟悉的情況,責任心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管理工具有待完善。隨著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設的不斷延伸,設備管理越來越依托于信息化的管理工具,但已有的信息化管理工具難以滿足日益增加的設備管理要求,有待進一步完善功能,提升管理效率。
三、加強設備管理體系建設[1-2]
(一)完善管理制度,形成覆蓋面全、層次化的制度體系。制度是管理要求的載體,是設備管理人員的從業指南。針對不同層級的設備管理人員,可參照質量體系文件,縱向從管理層面、業務和操作層面制定管理制度,使管理制度層次化;橫向可按照設備類別,制定專項管理制度,實現管理制度的全覆蓋。如,可針對業務活動分別制定設備驗收、處置、盤點、調劑、維修、庫房管理、日常保養等管理規范;針對不同類型的設備,結合差異化的管理要求,分別制定軟件資產、特種設備、測量設備、關鍵/重大設備等管理規定。同時,各使用部門可根據使用設備的特點,擬制部門設備管理二級制度。
(二)加強設備管理體系人員建設,提高業務能力。強調設備管理不只是設備管理部門單個部門的工作,而是需全員參與的管理要求,構建涵蓋設備管理部門、設備使用部門、業務部門部門分管領導、設備管理員和設備使用人員等為一體的設備管理體系。將設備管理的職責逐層分解,使部門設備管理員和設備責任人更多參與到日常設備管理工作中,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形成全員參與的管理文化,提升設備管理的效能。
針對設備管理人員結構的缺失,成立設備選型、技術鑒定等專家庫。對于重大設備的選型、改造、安裝,高價值或重大設備等的處置等邀請專家對方案進行評審,提出意見和建議,使管理決策科學化。
建立設備管理考核機制,將對各使用部門的設備管理考核和與部門績效考核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各部門對設備管理的重視度,并不斷提升設備管理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通過不定期的開展業務培訓和交流等,提高人員的業務能力。
(三)完善設備管理系統功能,優化管理流程。對現有的系統功能進行梳理,完善設備管理系統功能。結合不同類型設備的管理要求,增加系統的相應功能;提高系統的統計和查詢能力;增加同其他應用系統(如財務管理系統)的信息交互功能等。對管理流程進行梳理,以業務為關注點,整合流程功能、提升流程批處理能力。減少流程的流轉環節,縮短流轉時間,提高管理效率。
結束語:設備管理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不斷進行組織創新和管理創新的過程,需要結合企業的戰略發展不斷調整和完善。作為科研院所的設備管理者,需結合管理實際,開拓管理思路,創新管理方法,既保障科研生產任務,又確保設備的保值增值,促進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英偉, 劉齊.試論化工企業設備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創新[J]. 北京:化工管理,2014.
[2] 李斌, 黃仁華.創新機制構建企業設備管理體系[J]. 北京:設備管理與維修,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