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寧波 張經慧 凌小艷(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南京 210038)
江蘇省殘疾大學生體質影響因素分析研究①
朱寧波張經慧凌小艷
(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南京210038)
摘要:隨著社會進步和高招政策的變革,越來越多的殘疾大學生成為高校體育工作的關注對象。在當前“健康江蘇”建設的大視閾下,作為教育大省,其數量不菲的殘疾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工作也就擺在了當前。通過以江蘇省部分高校的殘疾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了解其體質基本狀況和影響成因,且指出聽障體質優于其它類型殘疾,探討影響殘疾大學生體質發展的內因和外因,從高校體育工作角度提出包括教學改革、軟硬件及大環境氛圍改善等解決策略,為高校殘疾大學生體質促進工作的改革完善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江蘇省殘疾大學生體質研究
“健康江蘇”是江蘇省一項重大的政府努力工程,起初是通過醫衛部門開展健康科普、食品安控、衛生下基層等一系列工作服務保障江蘇人民的體質健康。但隨著工作的推進以及“大健康”理念的輻射形成,“健康”不再是單純的肢體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都被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除了藥食保障之外,體育鍛煉、心理素質、社會適應提升也被納入進來。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普及和殘疾人保障權利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殘疾大學生得以邁入高等學府繼續深造,作為教育大省,江蘇高校內殘疾大學生數量不菲,他們和普通大學生一樣擁有正常的智商,跨入高等學府,卻在身體上有先天或后天的殘疾障礙,難以和健全人從事相同的體育活動,也不能完全適應高校健全大學生的體質保障機制,這些都給高校體育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同時也在推動其不斷變革發展。
十二五教育規劃中就把特殊教育作為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單列開,引起教育界關注。殘疾大學生體質發展作為高校體育工作的一部分,非常值得研究,但目前針對殘疾大學生體質狀況研究較少。該文以江蘇省部分高校殘疾大學生為調查對象,了解其體質狀況,本體感觸和渴求,探究影響因素,為高校殘疾人體育工作發展提供基礎依據,具有實際意義。
1.1殘疾學生
殘疾學生通常是指那些在生理或心理的發展上存在缺陷的學生,包括智力、視覺、聽覺、肢體、言語、情緒等方面的發展障礙,身體病弱,甚至罹患多種殘疾者。在實際情況下,由于我國當前高等教育入學制度的影響約束,高校殘疾人這里主要指的是一般肢體殘疾、聽障言語等方面的,也或有極少量輕微視障或精神障礙的大學生,而全盲和智力障礙人則通常難以進入高校繼續深造。
1.2體質概念
體質概念存在于體質人類學、醫學和體育三個領域,反映人體質量高低,是在先天遺傳基礎上經過后天塑造表現出來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心理情感以及身體對內外環境適應能力的全面狀態。
《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未對殘疾學生的體質測試作出具體要求,且明確規定“因病或殘疾學生,可免予執行《標準》。實際操作中,殘疾大學生的殘疾類型不同,大多無法正常執行全部測試內容,尤其是肢體殘疾,但是聽力殘疾卻例外,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所以除卻醫學手段介入,現階段肢體與弱視殘疾體質調查主要靠觀察分析和殘疾大學生自我評估。
2.1研究對象
2.1.1問卷對象
以江蘇省部分院校(蘇南、蘇中各兩所,蘇北1所,2所普通高職,3所本科其中1所211重點大學)殘疾大學生作為問卷研究對象,根據實際情況和可操作性需要,選取對象殘疾類型為聽障、肢體障礙及視力障礙(非全盲),各校分別發放江蘇省殘疾大學生體質調研學生問卷10份,共計回收5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為100%。
2.1.2體質測試對象
分層選取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大一、大二合計683名正常參加國家大學生體質測試的聽障大學生的數據,并對測試數據進行相應的統計分析。同時走訪相關任課教師,了解聽力殘障大學生的體質情況和體質發展訴求。
2.2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
3.1殘疾大學生體質自我評估及影響因素
(1)問卷顯示,50名被調查對象中,男生27人,占54%,女生23人,占比46%;殘疾類型分別為:肢體殘疾22人(44%)、聽力殘疾25人(50%)、視力殘疾2人(4%)、多重殘疾1人(2%);對自身體質評估感覺:良好13人(26%)、一般22人(44%)、不太好9人(18%)、很不好6人(12%);認可合理體育運動會對其體質改善有幫助是100%;表示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有32人,占比64%;阻礙自身體質發展的因素有:缺少相關活動(體育課或課外)安排占24%、運動項目不喜歡或從事不了占54%、場地器材不能滿足14%、老師教的不夠好12%、擔心被他人取笑38%、害怕受傷16%、從心底不喜歡體育運動20%,還有個別其它原因諸如學習鉆研壓力、家人勸阻等等。
(2)同時,對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683名聽障殘疾大學生與4269名與普通大學生的體質測試數據按照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類體質評定等級人數與比例分別進行統計,聽障殘疾大學生為79/11.57%、355/51.98%、205/30.01%、44/6.44%,普通大學生為460/10.78%、2240/52.47%、1279/29.96%、290/6.79%。聽障殘疾大學生的體質測試內容、方式、實施流程與普通大學生是相同的,且同步進行及完成,保持一致性。各等級比例基本無明顯差別。
3.2結果分析
3.2.1自我較認同,現實有差距
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江蘇省殘疾大學生以聽障和肢殘為主,男女生數量基本相當,首先是因為本次調查對象的選擇緣故,另外與現有高等教育制度也有關,智力殘疾、全盲及精神殘疾者通常難以順利進入高等學府。近7成的殘疾大學生認為自己體質還行,如果單純從生物學角度出發,殘疾大學生體質是處于先天劣勢的,但其從自身生活體驗感覺,雖有難處,基本可以勝任,不能說健全,也算是健康。但總的來說,無論是外界客觀考慮還是自身認同度,殘疾大學生體質較之于健全人仍有比較大的差距,所以也更值得關注。
3.2.2運動參與具有大學生和殘疾人雙重心理特性
殘疾大學生作為殘疾人群中的驕子他們有著當代大學生的典型特征,諸如時尚、有朝氣、活潑、精力旺盛、有夢想;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存在的殘疾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較為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行為方式,諸如盲目、脆弱、自卑、焦慮等消極個性心理特征。他們潛意識中的自卑感、自我壓抑感和性格脆弱及體育活動缺乏主動的參與意識等心理因素有關,使其在心理上容易形成自身不適合從事體育運動的錯誤觀念。不僅如此由于他們特殊的生理特征,降低了進行身體活動的愿望,運動量的減少更不利于機體的健康也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和情緒障礙。因此,這種生理與心理的惡性循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3.2.3體育參與受大環境制約明顯
殘疾大學生對體育活動之于其體質發展的認同度是非常一致的,但是,受到的困擾因素也比普通大學生要多。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殘疾人參加體育運動的社會氛圍和校園氛圍的匱乏。長期以來,人們對殘疾人參加體育鍛煉存在著嚴重的歧視和排斥,殘疾人不能參加體育鍛煉的看法在許多人的觀念中根深蒂固。受此影響,很多殘疾人不愿意進行體育鍛煉。久而久之,殘疾人自己也認為確實是不應該去參加體育運動的了。江蘇諸多高校還是給殘疾大學生專門設立了體育保健課或類似課程,但大多是通篇理論課,僅有的實踐,也是一些普通小球或太極拳等輕量徒手項目,從表象看基本是讓殘疾大學生保持養生狀態,某種程度上打擊了他們的體育參與積極性,側面也反映出缺乏適宜殘疾大學生的場地、器材,最重要還有專業的教師。
3.2.4聽障大學生體質發展受殘疾影響程度明顯輕于其它殘疾類型
與其它殘疾類型不同,聽力殘疾大學生的體質各方面狀況都表現很好,與健全大學生基本相同,故此,其對自我評價也較高,體育運動參與能力以及生活等各方面能力都還可以,融入度好,塑造相對容易,在高校特殊體育中最具操作性。根據對一線任課教師的走訪了解,聽障大學生對體育運動是非常熱愛的,尤其是在集體項目中往往表現出驚人的默契度。
殘疾大學生除聽障外,總體體質弱于健全生。其認可體育運動,表現出一定的積極性,同時又具有心理壓抑和矛盾的雙重特性。影響殘疾大學生體質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兩方面:一是自身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如行動不便、怕別人譏笑、怕受傷、怕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心理負擔等;二是外部環境,包括他人的態度、缺乏合適的鍛煉場所與器材設備、沒有合適的運動項目、缺少關懷與專門的指導等等。
隨著社會發展,以及高校招生政策的變化,在校大學生中殘疾人的數量和比例逐漸增多。他們客觀存在并表現出來的體質弱勢,越來越引起教育界尤其是高校體育工作者的關注。了解殘疾大學生體質狀況,化解其與體育運動之間的矛盾,促進其體質發展,也是對殘疾大學生的一種人文關懷。從高校體育工作和“健康江蘇”建設的整體考慮,不應忽略這一角落,應該探索合理構建針對殘疾大學生的體質促進體系,確立提高殘疾大學生體質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在高校體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同時通過各種教育方式,營造良好環境氛圍,克服殘疾大學生心理上的重重障礙,提供令其滿意的軟硬件保障,將他們吸引到陽光下,投身到體育運動中。高校殘疾大學生體質與健康促進是一個朝陽研究領域,其深入開展必將對高等教育尤其高校體育工作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1]錢來,劉波,王歡.大學生體質弱勢群體體育教育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4(10):89-92.
[2]歐云海,張莉斌.殘疾人體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70-77.
[3]譚軍.高校疾病與殘疾大學生的體育教育探討[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93-96.
[4]金梅,聶丹,彭巧燕,等.全民健身視野下殘疾人大學生體育需求與鍛煉行為研究[J].運動,2012(55):151-154.
[5]劉輝,劉利江,唐軍.我國殘疾大學生體育現狀及其參與鍛煉的價值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11):78-81.
[6]姚宏茂.高校弱勢群體學生體育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4):101-103.
[7]朱寧波.殘疾大學生融合體育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運動,2015(1):87-88.
[8]朱建勇.江蘇省大學生體質狀況與適應水平的分析研究[J].體育科技,2007(4):69-72.
[9]馮志堅,傅建霞.江蘇省大學生體質健康影響因素及干預措施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0(3):80-83.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8(b)-0014-02
基金項目:①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規劃課題:“健康江蘇”視閾下殘疾大學生體質促進體系建構研究([院]2014’11)。
作者簡介:朱寧波(1980,5—),男,漢,江蘇南京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特殊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