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
為優化我國的人口結構,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消息傳開,許多大齡媽媽躍躍欲試,孩子他爸也急不可耐地紛紛“解套”,恨不得快些再當一次“奶爸”。然而,從備孕到生產,對于大齡夫婦來說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大齡產婦們需要接受更多體檢、承受更大風險才能迎接健康新生命的到來。如何讓自己在一個“不適當”的年齡再次當媽媽已成為高齡媽媽急需補上的一課。
高齡已過最佳生產年齡
醫學上定義,35歲以上初產產婦為高齡產婦,而這種高齡產婦目前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身邊。35歲以后的女性機體處于下滑趨勢,胎兒畸形的發生率增加,同時高齡產婦并發癥的風險增加。對于女性來說,最佳的生育年齡應該是23~28歲,因為這時的女性心理、生理都已經十分成熟,最適合孕育寶寶。隨著年齡的增大,女性的生育能力不斷下降,而在懷孕和生產過程中所承擔的風險也會比正常年齡生育的女性大得多,因此婦產科醫生不提倡高齡生育。
高齡,會給媽媽帶來諸多危險
一是卵子易被污染。卵細胞是每個女性天生具有的,但自出娘胎,女性體內的卵子會不斷受到環境的污染和影響。因此,分娩時間越遲,卵子受環境污染的影響就會越多,卵細胞質量也隨之下降,容易發生卵子染色體異常,畸形兒的發生率增高。
二是容易發生流產和大出血。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產道和會陰、盆骨會變硬,不易擴張,子宮的收縮力和陰道的伸張力也較差,有的高齡產婦分娩的時候宮口開得慢,甚至開不了,以至于分娩時間延長,容易發生大出血和難產。也正因如此,高齡產婦的剖宮率比一般產婦要高許多。
三是易發生妊娠并發癥。高齡產婦中有不少人都可能有輕微的糖尿病或者高血壓,平時可能覺察不出來,一旦懷孕,身體各項機能和激素水平的變化都會將這些隱性的疾病誘發出來,不僅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更會給孕婦帶來生命危險。高齡產婦常見的并發癥有妊娠高血壓、妊娠中毒、糖尿病等。
四是高齡產婦易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高齡產婦太在乎這難得的生產經歷,又過度擔心因自己高齡發生不測,尤其是快要臨產的時候,全家人都緊張得不得了,生怕在這時候出什么差錯。
五是高齡產婦生育后還要面臨一個養育和教育問題。作為一名年齡偏大的長輩,在精力和體力上都比不上較為年輕的父母,而此時已經年邁的長輩可能也難有精力幫助分擔一些養育孩子的責任了,這都是高齡產婦需要面對的問題。
高齡,對寶寶不利
產婦年齡過大也危及到嬰兒的健康。從遺傳角度講,高齡產婦所生的孩子中畸形發病率比較高。因為外界的噪音、廢氣、微波輻射等都會影響受精卵的分裂,產婦年齡越高,所受到外界的干擾程度越大,受精卵在分裂中就可能會產生不同情況的病變。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先天愚型胎兒的發生率,會隨著孕婦年齡的增加而成倍增加,如果說25~29歲的時候大約是0.11%的話,30~35歲就會增加到0.26%,36~40歲將上升到0.56%。
產前檢查最重要
大齡媽媽一定要做好產前檢查、孕前孕中準備。首先,在懷孕前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自我評估,例如回顧一下自己的直系親屬中是否有遺傳病史,自己是否患有傳染病和遺傳病,自己的身體是否強壯,心理狀態是否正常等。其次,在圍孕期(懷孕前3~6個月)時男女雙方都要保持身心健康,避免在工作壓力很大,經常喝酒、吸煙的情況下受孕。在懷孕前去正規的醫院做一次全身及婦科檢查,全面了解健康情況,包括營養、發育、有無貧血、高血壓、腎炎、肝炎、糖尿病等。做到早期治療,有備無患。在懷孕早期,要避免細菌、病毒感染,不要隨意服用藥物,并保持良好心情,不要過于緊張或憂慮。在孕12周和20周時進行超聲波檢查,看胎兒是否有發育異常。在16~20周進行甲胎蛋白檢測,可及時診斷神經缺損、唐氏綜合征、腎臟和肝臟疾病。另外,在懷孕七八個月時,每天進行1~3個小時的胎動計數或者由丈夫幫助聽胎心跳動,及時了解胎兒的發育情況,以免出現問題沒有及時告知醫生而造成生命危險。值得一提的是,高齡產婦必需提前入院待產,具體時間當然要由醫生決定。
預防感染,避免接觸化學藥物
懷孕期間外傷及其它物理因素也會使得低能和畸形的發生率增加。妊娠頭三個月,應少去公共場所,避免放射線照射,防止腹部外傷。懷孕期間避免比較常見的電磁輻射,如電腦、手機、微波爐等日常用品,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對孕婦和胎兒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孕婦接觸化學藥物、感染病毒等也很有可能導致新生兒出現先天畸形或異常,所以決定懷孕前3~6個月內最好不要使用含鉛、汞的化妝品。而孕期頭三個月內一定要注意避免孕期感染,防止風疹、腮腺炎、流感、單純皰疹等病毒感染,否則會大大增加胎兒畸形的發生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