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清
[摘要]頂崗實習是職業院校有效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形式,是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本文剖析了職業院校表演藝術專業頂崗實習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積極有效的解決措施,以提高藝術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充分就業。
[關鍵詞]職業院校 表演藝術 頂崗實習 問題及對策
藝術職業教育就是培養從事專業藝術表演及相關文化藝術產業的從業者。因而必須堅持實踐優先的原則,夯實提高學生頂崗實習的效率,以不斷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所以如何對職業院校表演藝術專業頂崗實習進精心組織和合理安排,不僅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而且也是提高藝術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課題。
一、對表演藝術專業頂崗實習教學的認識
我國藝術職業院校大多成立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戲曲、舞蹈、雜技等表演藝術類專業為主,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初步形成了涵蓋中等藝術職業教育、高等藝術院校附中、高等藝術職業教育等多層次以及國辦、合辦、民辦等多種形式的藝術職業教育格局。《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創新頂崗實習形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因此,對藝術職業院校而言,通過頂崗實習,讓學生了解社會和企事業單位,熟知表演藝術類崗位要求及企事業單位文化,掌握藝術表演專業知識和技能,完成藝術作品多崗位、多角色的協同合作生產;并以舞臺表現、文字闡述、影像資料等形式呈現藝術作品,實現技能遷移,提高藝術表現力,培養學生德藝雙馨的職業精神,實現學生向演員的轉變,促進學生充分就業。
二、表演藝術專業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
筆者針對藝術院校、實習單位和學生的頂崗實習情況與頂崗實習管理設計了調查問卷,分別對北京、浙江、湖南、廣東等地的5所藝術院校、5家頂崗實習單位以及不少于10名有頂崗實習經驗的學生發放了表演藝術類專業頂崗實習情況調查問卷,共發放45所院校、50家頂崗實習單位和220名有頂崗實習經驗學生,共收回41份藝術院校、49份學生頂崗實習單位和207份學生的調查問卷,有效率分別為91.1%、98%和94.1%,現將調查結果分析總結如下:
1.從學生層面看
(1)頂崗實習的機會不多、時間不足。教育部明文規定: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辦出職業教育特色,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但是對表演藝術類專業學生來說,大部分學生認為頂崗實習將對其個人的專業促進和職業發展產生重要作用,并且希望多提供實習單位,給予更多的實習機會,適當地延長實習實訓時間,將更加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在調查中,有32.9%的學生認為頂崗實習時間要7-12個月,而25.6%的學生認為要實習一年以上。
(2)頂崗實習的權益保障缺乏。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企業和學校是一種合作伙伴關系,處于一種相對平等的地位。特別是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過程中,應該受到應有的尊重,適當地給予學生一定的生活補貼。但是,在實際上,有些企業有時也發生了一些侵犯學生權益的現象,如經常要學生加班排演節目;同時,學校也缺少與實習單位的溝通,沒有維護好學生的基本權益。在調查顯中,有8.2%的學生對頂崗實習單位的工作管理制度不滿意,有17.9%的學生對學校的管理不滿意,認為其沒有制定明確的管理制度。
(3)缺乏綜合職業素質。很多學生在頂崗實習中表現的不足就是綜合職業素養不盡如人意。不少學生存在不愿吃苦,不愿奉獻,講究索取,工作不努力,做事不認真,沒有集體觀念,眼高手低,缺乏青年人的朝氣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在調查中,有10.2%的企業對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表現不滿意。
2.從學校層面看
(1)缺少剛性的管理制度和執行力度。表演藝術類專業學生很注重自我,追求個性張揚,并且組織紀律性不強;加之,有的學校甚至還沒有完整的頂崗實習管理制度,沒有選派專門的頂崗實習指導教師,在調查中,20.6%的學校沒有制定頂崗實習管理制度,23.6%的學校沒有專門的頂崗實習指導教師;這樣為學生的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同時,指導教師也很難全面掌握學生在頂崗實習中的情況,包括階段性成果、思想動態、平時表現等,因此對其在實習期間的評價也不全面。
(2)缺乏完整的頂崗實習過程資料,為實習成果評定帶來困難。由于地域特征、師資狀況、企業規模等客觀因素的不同,使得教師很難全面掌握學生在頂崗實習中的情況,包括階段性成果、思想動態、平時表現等,因此對學校在考量學生在實習期間主要成果的評價也不全面,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在調查中,在頂崗實習學生主要成果評定中,33.3%的選擇了實習總結,30%的選擇了實習鑒定表,25%的選擇了作品,11.7%的選擇了實習方案;這樣也使許多學校對學生實習成績的評定造成很大困難。
(3)互通平臺的缺乏,使學生教育管理難度加大。目前,大部分表演藝術類專業學生頂崗實習一般不少于半年,學生在實習前對實習企業的了解僅限于學校介紹的情況及上網搜索的概況,缺乏對企業更深入的了解。甚至有的學校還沒有開設學生頂崗實習的管理機構,并且有的學校派出的指導老師是文化課教師和行政人員,有的甚至還沒有指定;這樣在學生藝術實踐過程中,他們基本上不能給學生進行有效指導。這樣,在進入企業實習后,使得學校不能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實習情況及思想動態,與實習企業信息傳遞不及時,為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加大難度,為頂崗指導、以及相互溝通、相互聯系帶來不便。在調查中,有11.8%的學校沒有專設機構對頂崗實習學生進行管理,有11.8%的學校派出的實習指導教師是行政人員,還有11.8%的學校沒有指定實習指導教師。
3.從企業層面看
(1)企業與學校合作積極性不高。現有的國家政策不足以調動企業接收表演藝術類學生實習的積極性,不能為演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成熟的市場環境。因此,企業與學校合作辦學的積極性不高成為頂崗實習實施的一大障礙。在調查中,有20.4%的單位沒與職業院校進行合作定向培養人才,30.6%的企業也只是部分合作。由此可見,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沒與表演藝術類專業學校進行合作,實行訂單培養藝術人才,這樣,使得企業在接受實習生方面比較被動,使學生尋找對口實習單位時也增加了難度。
(2)人性化管理的缺失。部分企業沒有開設專門的機構對實習學生進行管理,如調查顯示:有12.2%的企業沒有開設對頂崗實習學生管理的機構;同時在管理過程中還缺乏人性化,如頂崗實習學生對于工資待遇、加班、休息權利與義務所知甚少,只能聽從企業安排。企業只關心其創造效益的職能,忽略其關懷、促進實習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在調查中,有10.2%的企業還沒有制定頂崗實習管理制度,這為順利推進學生的藝術實踐的實施造成了困難。
(3)頂崗實習單位指導人員不足,頂崗實習考核落實不到位。頂崗實習是一項涉及面廣、關系網大的綜合型復雜工作。實習單位以利益為先,在不影響生產、效益的情況下,可以抽取專門的實習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指導,才會使學生在實習演出中能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但是實際上,還有18.4%的企業沒有派出專門的頂崗實習指導教師,這樣,既不利于企業與學校的溝通和聯系,又不利于企業對實習學生的跟蹤管理,致使最后的頂崗實習考核落實不到位,用人單位也不能選到自己理想的藝術人才。
三、提高表演藝術專業頂崗實習效果的對策
1.強化實習目標,合理安排實習時間
職業院校表演藝術類專業頂崗實習的目是為了全面培養學生在舞臺實踐工作中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提高其舞臺表演能力,為畢業后從事舞臺表演等相關行業崗位工作奠定堅實的職業基礎。因而,通過頂崗實習,不僅僅只是讓學生具備舞臺表演的職業實踐能力,而且無論是對于企業來說,還是學校來說,要不斷強化其實習目標,提升其在演藝行業工作崗位的就業能力,使之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藝型人才。調查中認為頂崗實習時間4至6個月是最為適宜的,有73.5%的學校、41.5%的學生和41.3%的企業。因此,半年的頂崗實習雖然是職業院校學生提高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大部分學生主張頂崗實習要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適當地延長實習時間。這無論對學校還是實習單位來說,都是共贏的,從學校方面看,延長實習時間可以給學生更多的鍛煉機會,以獲得更多的表演藝術舞臺實踐經驗;從實習單位方面講,實習生在崗位上工作時間長了就會慢慢熟悉舞臺藝術環境,將所學專業學科知識靈活應用于實踐中,激發自己的藝術靈感和才華,給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效益。
2.豐富頂崗實習內容,提高舞臺藝術實踐能力
在調查中,表演藝術類專業學生的頂崗實習單位類型主要是表演藝術團體(約占55.3%),因而大部分學生(約占77.2%)從事演員(演奏員)的工作,實習內容主要是劇目排練和演出;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指出:實習單位還可以是文化館站、培訓機構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并進行文藝團體管理人員、表演藝術類專業少兒培訓教師等工作崗位的實習。因此,要不斷豐富頂崗實習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單位,使學生可以選擇不同類別的實習崗位;同時,要充分明確各方工作任務。作為職業學校,以演藝市場需求為導向,推進表演藝術類專業設置、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推進中等藝術學校和高等藝術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過程等方面的銜接,形成對接緊密、特色鮮明、動態調整的藝術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完善具有適應演藝行業所需要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體制,做到專業教學與藝術實踐需求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實踐能力水平,將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藝型人才;作為企業,要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各種難題,促進實習生經驗的增長和專業的發展,為實習生獲得舞臺實踐經驗知識提供條件,促進實習生藝術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作為學生,要嚴格遵守實習單位的有關規章制度,積極努力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而且要認真對待頂崗實習實踐的機會,全身心地進入工作狀態,把自己所學專業知識應用于藝術實踐之中,不斷提高演藝水平和綜合素養,提高舞臺藝術實踐能力,力爭使企業對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表現達到百分之百的滿意。
3.加強實習基地建設,促進校企合作
頂崗實習的實踐證明,實習單位的真實工作舞臺場景是職業院校學生實習以獲得藝術實踐經驗的重要途徑。因此,實習企業應在安全保障、專業設施設備、信息資料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工作環境,才能為學生圓滿地完成頂崗實習提供根本保障。在調查中,有8.2%的學生對頂崗實習單位的工作管理還不太滿意;有7.7%的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與所學專業不對口。頂崗實習單位應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頂崗實習條件,應有與表演藝術類專業相配套的舞臺、服裝、道具、排練及演出等必備的實習實訓設備,從基礎訓練設施到專業演出設施,應確保對實習學生開放使用并確保其安全性。實習單位應提供實習學生所需的設施設備。所以不同層次的職業學校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合作,以多種形式支持企業建設兼具演出與教學功能的公共實訓基地,使每所藝術職業院校擁有一批穩定的實習實訓基地,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獲得更多上崗機會,并在具體的工作情境中通過不斷學習和反思以獲得更多的實踐經驗,從而可使他們的實習更加有效,為以后的工作做好專業知識準備。同時,企業還應盡量給實習生安排一個與所學專業對口的工作,這樣實習生就會感覺到企業的發展與對人才的真實需求;同時,企業還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校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以及教育教學中去,把職業教育的育人功能融人到企業的價值鏈中,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主動承擔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藝型人才的責任;并且企業要努力校企合作的能力,尤其是中小演藝團體要依托職業院校的人才優勢,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演學結合、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在雙方的合作中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4.規范實習管理,提升實習質量
在調查中,10.2%的企業沒有制定頂崗實習管理制度,20.6%的學校沒有制定頂崗實習管理制度,17.9%的學生認為學校沒有管理制度。因此,無論是頂崗實習單位還是學校都要規范表演藝術類專業頂崗實習學生的實習管理,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實習單位須依法經營,管理規范,安全防護條件完備,具有健全正規的管理制度,以及與實習崗位相適應的教學場所、設施設備。學校應當對學生頂崗實習的單位、崗位進行實地考察,選擇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提供崗位與表演藝術相關或與學生所學專業對口或相近的企(事)業單位;另外,還要建立和不斷完善頂崗實習的管理制度,以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確保學生實習順利進行,提高學生舞臺表演能力。同時,企業要加強與職業院校的聯系,不斷強化對頂崗實習學生的管理,合理設置學生頂崗實習崗位,并根據不同專業進行分類指導,為頂崗實習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不斷提升學生藝術實踐能力,為以后零距離就業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企業為了更好地與職業院校學生合作,也可對確實為企業創造了經濟效益的學生支付合理報酬,不要把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要尊重學生的勞動,對實習生實行人性化管理,以確保頂崗實習的質量。
5.健全實習考核評價機制,不斷完善實習指導
在調查中,有6.1%的企業沒有對學生頂崗實習進行考核,14.5%的學生認為學校沒有對其頂崗實習進行考核。學校還要求頂崗實習的主要成果除了實習總結外,還可以是實習方案、實習鑒定表和作品。因此學校和企業要健全實習考核評價機制,共同制定實習評價標準,共同考核學生實習效果。實習評價是實習生頂崗實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科學合理、全面客觀的評價能夠保證實習生頂崗實習的有效性。長達一學期甚至一年的頂崗實習獲得實踐經驗的過程,從實習生專業能力發展的角度講,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因此,對實習生頂崗實習成績的考核與評價也應該是一個動態的、持續不斷的過程。所以實習評價應該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才能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同時,為了進一步完善頂崗實習學生的實習指導,學校和企業應當建立實習指導教師制度。學校應與企業協商一致,安排思想素質好、舞臺實踐經驗豐富、有較強的實踐經驗和工作責任心擔任實習指導教師。企業指導教師應具備一定的舞臺實踐經驗且了解學校表演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和一般規律的專業帶頭人、行業企業(文藝院團)專業骨干或藝術家。學校指導教師應具備較強的協調、溝通與管理能力且有中級或以上技術職稱的雙師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