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彭一騰
(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 北京 100044)
獨立學院體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
——以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為例
于洋 彭一騰
(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 北京 100044)
目前在國家層面上越來越多的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在全面提高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過程中,體育帶給學生的強健的體魄和過硬的心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該研究以海濱學院的體育教學改革為研究對象,結合學院特點和偏向工科院校的特點,學生將來從事一線工作的學生為主力,因此,優良的身體素質是將來從事工作和高質量完成任務的基礎,所以,走出一條適應海濱學院體育教學改革之路勢在必行,并提出了高等院校體育教學整體改革的重點與思路。
海濱學院 體育教學改革 體育工作定位與改進
高校體育教育的對象是有著一定的體育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術能力的學生,經過小學和中學體育課程的引導和鍛煉,這些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對體育的基本認識和自我鍛煉的習慣和愛好。所以,大學課堂體育教學應區別于中小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指導思想,在教學理念上應該更加注重“健康第一、快樂體育”和“終身體育”的理念。眾所周知,不斷進行探索和教學改革是體育教學重視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通過對我院體育教學的現狀的分析,從理論上對體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進行重新定義,同時對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路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理論是實踐的燈塔,體育教學改革指導思想的變革是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中心,它決定了教材的選擇、課程大綱的修訂、體育課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手段的應用,以及教學質量的評估標準的設定。例如,同樣的教學目的,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思路,完全會有不同的效果產生,第一種,以健身為目的,以訓練為手段,雖然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容易完成,但學生在整個體育學習的進程中會感到上課枯燥,情緒不高,被動的聽從教學,聽課效果差,嚴重挫傷學習興趣;相反第二種,同樣以健身為目的,而以“快樂教育”為導向,不要把體育教學目標放在第一位,圍繞著學生的興趣或快樂出發選擇教學內容,學生樂于接受,學習情緒高昂,最終達到的效果不僅僅是完成教學目標,甚至對學生將來體育的愛好和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因此,體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應更多的融入“快樂教育、終身體育”的教學思想,讓體育能與時俱進朝著健康的方向長遠發展。
素質教育的功能主要是全面提升人的各項素質,使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德、智、體、美等方面都能夠全面發展,具有廣闊的知識,堅定的意志,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而體育教育的教學改革方向應該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將來進入競爭激烈的社會打下堅實的體質基礎,我院為一所工科院校,學生畢業后大多從事一線工作,學生是否能夠適應未來工作的精神和體力壓力,是高校體育教育的一個基本目標,因此我院為了培養全面合格發展的大學生應做如下教學改革:
(1)傳授現代體育科學的理論和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結合學生個體特征,選擇適合學生本人的鍛煉方法,實現更好的鍛煉效果。體育不僅是一項技術而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2)體育教學改革要求,“體、育”并重,克服重“體”輕“育”,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還要體現“育人”的效果,即對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審美能力的培養,我院教學改革要充分體現了“育人”功能的效果。在體育教學中,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來完善學生創造良好的人格,促進人才在道德、心理、審美體質各方面的健康發展。
(3)教學改革要有利于學生和教師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
①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改變原有的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和練習當中。
②增加課程的教學內容,如改變準備活動的方式,多增加娛樂活動的準備活動形式,更好的做好課堂導入,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帶著興趣投入到體育教學活動當中。
③在體育教學評價改革的方面,應該更注重過程性評價,重視體育鍛煉過程的參與積極性,適當放寬對鍛煉結果的評價。因此,體育教學評價要堅持鍛煉效果與平時表現相結合,淡化結果評價,注重過程評價。
④創造一種新的理念和模式,提高思想觀念有利于體育教學改革的前進。思想觀念的轉變,更敢于打破陳舊的上課模式,通過學習和調研研究出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
⑤為了使學生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學院要大力提倡開設二年級的體育選修課,已開設大一年級六門體育必選課,已經開設的課程有籃球、排球、乒乓球、武術(太極拳)、武術(刀)、健美操科目,來滿足同學們的鍛煉需要,準備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開展更多項目,完善學生的選擇需求。
我院辦學七年,體育教研室認真貫徹執行學院的辦學指導思想;以育人為本,積極進取,并堅定不移地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辦學道路,始終堅持以本科教育為主,以教學改革和學科建設為動力,以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思想品質、專業能力、體育素質為國家經濟建設培養優秀人才為目標。
3.1 針對我院目前課程設置單一的現狀,應該做出一定的調整和完善
砂率的確定: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及《鐵路混凝土》(TB/T3275-2011)對混凝土砂率的選擇范圍為34~39%,根據經驗選取39%。
(1)課程設置應該形成四個分支:普體課、選修課、保健課和競技訓練課。
(2)每個分支各自承擔的教學任務為:①普體課傳授學生基本的體育知識技能、讓學生學會鍛煉、養成鍛煉的習慣,培養健身意識,提高健身技能;②選修課的作用是傳授學生體育的專項知識技能,更進一步的掌握一、兩項運動技能,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擴充體育知識、培養人文精神;③保健課主要為難以承受體育課運動負荷或殘障人等設置的,主要傳授體育保健養生知識,培養基本健身養生技能,讓這一部分人受益于體育,而恰恰這部分人也很需要體育教育;④競技訓練課,主要為體育中的佼佼者設置的,傳授高級技戰術知識,提高競技水平,發展學生的個性和愛好,讓這部分學生擁有體育的一技之長。
3.2 我們學院體育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要體現了5個結合
(1)體育課程教學與課外體育鍛煉結合起來。
(2)課程教學與校外教學結合起來。
(3)把學院資源與社會資源結合起來。
(4)把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結合起來。
3.3 大學生體質測試的執行力度需要加強
目前,我院對體質測試成績不及格的同學基本沒有懲罰措施,體質測試成績沒有納入到期末考試成績中,更不用說與學位掛鉤了,但也不乏像燕山大學、邢臺學院等一些高校已開啟納入期末考試成績的先河,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應該占據一定的地位,與“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相一致,固體質測試成績在考試內容組成中應占據15%~20%的比例。另外,體質測試成績等級的標準不一定非得應用國家體測標準來衡量,可以研究歷屆學生體測數據、分析學生實際狀況,本著促進學生體育鍛煉和健康發展的原則,制定出適合獨立學院學生的體測新標準。
3.4 師資隊伍及教學管理制度建設與發展
(1)海濱學院創辦七年來,我們體育教研室的師資隊伍由3人增加到8人,其中職稱逐年提高,目前現狀為教授和副教授各一人,講師六人,多部分教師為研究生學歷。但其中依然存在著不足和問題,面對一萬在校生的本三規模,教師的人數還遠遠不夠,需要引進有水平、高層次的人才,拓展課程項目和完善梯次建設,另外,在職稱層次上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2)學院的各項體育管理制度要逐步健全,做到制度“上墻”,明示、公正的執行制度章程,此外,高校雖無坐班制度,但堅持每周一次集體備課時間和開展教學例會時間。
(3)在學術研究方面,努力提高教師業務水平,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學習方法,鼓勵科學研究,撰寫論文多篇。
3.5 領導重視與投入需進一步加強
(1)學院領導目前較重視體育工作,定期檢查教學活動,每學期開展體育教學工作例會,聽取體育教師的反饋意見,學院領導針對性的對重點體育工作做出批示。但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例如體育的課時數和班容量等問題,矛盾較為突出,影響教學工作和體育安全,隨著海濱學院的逐漸發展和“上層次、上水平”要求,后續在這些方面還要加大改革力度。
(2)場地器材基本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完全能滿足大一學生的體育教學和課外鍛煉的要求,但在場地設施的質量上還需要進一步投入,包括整個體育經費的投入也應該有一個教學經費比例和要求。
總之,大學體育是學校體育的最后階段,在層次上高于中小學的體育教學,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育要用更高的目標,更豐富的內容,培養出更高素質的人才。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明文規定,根據學校體育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自身規律,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多種類型和形式的體育與健康課程,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要求。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根據教育部規定,加大終身體育鍛煉與教學的內容,并根據地區、民族特點和培養對象的職業特點,以及大學生知識層次、生活、心理等方面因素。將競技性的體育內容與健身體育、娛樂體育、生活體育、保健體育等現代體育融為一體。使高校體育具有全面性,多樣性,可選擇性,以滿足學生健身,健美、娛樂、休閑的需要,最后以一兩個項目練習為主體,提高運動技能,培養良好的鍛煉習慣,從而增強體育意識和健身能力,也為將來體育興趣的遷移提供可能和依據,實現體育生活化,終身化。
[1]王曉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6):51.
[2]仇軍.21世紀大學體育的使命[J].清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02,17(4):78-83.
[3]彭慶文.新時期中國大學體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華大大學,2008.
[4]閣寶成,顏天民.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反思和探討[J].體育文化導刊,2006(5):67.
G525
:A
:2095-2813(2015)10(b)-012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