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花(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湖南長沙 410081)
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演練風格的對比分析
董金花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南長沙410081)
隨現代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不斷發展,競技體育也隨之發展,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武術項目因逐步滲透了西方競技體育文化,隨后對傳統武術進行了改造,向競技武術的方向發展。查閱資料可知,一些研究者對武術動作特點,技法理論問題,對于發展趨勢等等方面的研究方面都日益深入,通過具體的事實來表明,傳統的武術以及于競技武術的方面的差異越來越明顯,分界越來越大,并且二者之間的演練風格也不同。究其原因,作者均認為最主要的是人們對于傳統武術方面以及于競技武術方面的基本認識存在著不足,對于二者之間的明顯區別不明之處。所以,該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的方法、歸納演繹法、分析綜合法從比較傳統的武術以及于競技武術等在演練特點、動作風格、表現形式及演練風格上等幾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來闡述傳統武術以及于競技武術方面演練風格之上均存在著的不同的差異,都是非常有助于進一步分別傳統武術以及于競技武術,提高武術動作技能,演練水平,以便日后習武之人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傳統武術競技武術演練風格對比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武術是我國勞動人民在于長期的社會實踐當中不斷的積累以及于豐富起來的一項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產。當今,競技武術都有著它的一席之地,傳統武術卻漸漸的變得模糊,在于傳統的武術與競技武術演練的過程當中卻出現了部分問題。為了解決這部分問題,為了進一步繼承與發揚武術提供著重要的參考依據,現在對于兩種武術在于演練風格中所存在的異同點作簡要的分析說明。
1.1對于競技武術方面的認識
當前,武術界已經進入到競技體育的行列當中,武術套路比賽制度同樣的制定出了長拳、太極拳、南拳以及劍、刀、棍、槍等等統一競賽套路的重要的規則,競技武術在于繼承傳統武術的基礎之上,在技術動作方面都有一定的創新性,均體現出“高”“難”“美”“新”等和諧統一性,均達到一個非常嶄新的層面。換個角度來說,競技武術可以當作人類對于體育運動的一項大的貢獻,一件非常新穎的藝術珍品。競技武術套路是于特定歷史條件下孕育出的一項新型的運動,也許看似“花拳繡腿”似的舞術[1],但是,從審美的角度來說,它作為中國武術新時期的一項新的成果,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1.2對于傳統武術方面的認識
中國武術有著上下五千年的相關歷史,當今已經成為體育運動項目當中之一。中國傳統武術主要是以打、踢、摔、擊、刺等為做主的重要技術,通過于徒手或者借助器械的身體運動表現攻防格斗的能力。在演練方法之上非常注重內外兼修方面的問題,演練風格之上要求神形兼備。武術在于發展過程當中一直保留著濃厚的中國傳統的文化色彩,均深受外國學者的喜愛。從發展的前景方面而言,傳統武術都積累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技擊方面的經驗,獨到之處,傳統武術在未來也許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此外,傳統武術注重精,氣,神,力,功的內在表現,強調人和自然的和諧,是一項原生態的武術文化載體,深入的學習研究傳統武術套路均有利于傳統武術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2.1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表現的方式不同
傳統武術主要是有三種重要表現的方式:第一點是傳統套路運動。包含著攻防格斗的技術方面的內容,是不斷的實踐積累,也是不斷修改形成的套路運動,為了武術的傳承、交流,傳播等都奠定了重要基礎。競技武術套路是常以長拳做為代表,雖有著技擊格斗動作,但是大多是表演性的,從而失去傳統套路當技擊含義的重要的意義。第二點是傳統的搏斗對抗性運動。遠在戰國時期均出現了“相搏”這個代名詞,之后又出現:“對刺”“角力”、“手搏”“角抵”、“打擂比武”等等穩中各種各樣的形式的對抗搏斗重要的形式。但是從歷史當中記載了解到的搏斗以及于競技武術當中的散手、自由搏擊之間不同之處。第三點是傳統武術的功法運動,比如,在中國在唐朝時代歷史資料中便出現硬功、輕功、氣功、的相關的記載,之后又出現了內功、柔功等;這類在于競技武術當中幾乎均無法去體現出來。
2.2傳統武術以及于競技武術演練的特點不同
傳統武術演練特點當中,都非常的注重于形神兼備以及于內外結合,是要求意、氣、力等三者進行結合的,這樣就能夠使技擊手法達到最高的要求。競技武術動作體現出舒展大方,快速而有力,節奏比較鮮明,動作比較靈活等等,高水平的競技武術演練是要求武術運動員是具有比較良好的節奏感[2],運動員在于演練過程當中所表現的優差方面很好的反映他們的演練水平以及于動作技術水平的高低問題。
2.3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的動作風格方面不同
傳統武術方面都遵循歷史的傳承問題,在演練的時候主要是以體現攻防技擊特點做主的,套路有長也有短的,長的有近一百多個招式,例如:傳統楊式太極拳,短的只有二十幾個動作,例如:有些少林拳等等。競技武術朝著技術比較高、動作比較難、演練比較美、招式新的目標發展,目前是比賽規則當中競技武術對騰空類,旋轉類,平衡類等高難度動作出現的次數做出了一定的限制之中,根據比賽規則中,競技武術套路的動作大多控制在于60個左右,表演時間控制在1~6分鐘之間,例如:長拳類比賽時間在1分20秒左右,太極拳在5~6分鐘,競技武術相對來說傳統武術重復動作少,但是競技武術當中的擊技含量不如傳統武術比較強。
3.1傳統武術演練風格分析
傳統武術方面是具有自身獨特的演練風格。猶如猴拳在演練中所謂的“形態”問題,如果只從追求象來練猴拳,那么后來出現的“五禽戲”“象形拳”及許多拳術類有動物特長的動作,如:金雞獨立、白虎洗臉、大鵬展翅等,都具有這樣的特點[3]。在傳統的武術套路中,演練注重每個動作的攻防含義。在長期的實踐中,武術家們逐漸認識到,模仿動物來充實武術內容,逐步“拳術化”而不是簡單的模仿成“動物化”。否則,在動作演練上要達到較高水平是很難做到的。
3.2競技武術演練風格分析
例如,競技武術長拳套路的演練風格主要表現在:一是動作規范、干凈利落。二是動作流暢、舒展大方。三是動作怪異、標新立異。運動員的表現具有獨特的審美觀念,他們的動作表現不同于常人,習慣改變常規運動路線及方向,來突出自己的個性,引起裁判注意,以達到提高比賽成績的目的[4]。但有時不合常理的改變運動的常規路線、節奏,會破壞技術動作結構,忽略武術的技擊含義。
現代競技武術套路演練向著“高、難、美、新”方向發展,追求動作演練的藝術美感,給觀眾、裁判一種獨特的美的表現。這里的藝術美體現在:一種外在美,體在華麗的服飾,高難度動作表演以及優美的音樂和舞臺燈光協調配合;另一種是內在美。猶如長拳套路在演練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瀟灑飄逸之美;太極拳演練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柔和緩慢之美;現代競技武術套路演練追求藝術美感,給觀眾視覺上美的享受,來感受武術這種文化特有的藝術美感。
綜上所述,傳統武術演練追求動作演練的手法、眼法、身法之間的協調配合,講究動作攻防技擊含義的體現,追求武術實用價值,競技武術動作演練追求動作藝術美感,體驗套路動作演練的藝術美。
競技武術的發展問題是不能夠脫離出傳統武術,與此同時,建立起傳統武術競賽制度是有利于帶動傳統武術的發展,在這二者的發展過程當中要做到協調,相互的補充、相互的影響,不僅僅可以提高武術項目的競賽方面的質量,還促進武術的競賽項目與傳統項目的整體方面發展,在傳統的武術項目發展的同時,促使競賽武術項目從傳統武術項目中汲取養分,不斷的促進其可持續的發展。
在當代社會當中,競技武術應當以傳統武術做為基礎,汲取傳統武術的文化底蘊,應以時代要求不斷的成長,傳統武術是競技武術的源泉,是競技武術發展的不竭的動力,二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相聯系有機的統一[5]。傳統武術的主要作用是傳承傳統武術文化,學習研究傳統武術可以加深對傳統武術文化知識的了解。現代競技武術有它自身的特點,注重套路中的難度動作,追求套路演練的表現力及在賽場上帶給觀眾與裁判的美感。兩種武術都有其自身的優勢與不足。發展競技武術有利于武術套路的推廣,發展傳統武術套路有利于繼承中國傳統武術文化。但有一點需注意,競技武術在注重藝術美的同時不應該失去傳統武術文化的本質。
[1]陶萍,李廷奎,付凱.競技武術路在何方[J].中華武術,2004(9):36.
[2]駱紅斌,楊建營.傳統武術和現代競技武術的比較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4(4):8-11.
[3]洪浩,郭懷.論傳統武術競技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32 (5):80-83.
[4]孟慶袖.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之比較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 2009(11):6-8.
[5]魏強,李虎.淺析中華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的辨證關系[J].神州,2011(23):214.
G85
A
2095-2813(2015)01(b)-02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