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麗
【摘要】近年來,隨著新課標在中學教育中的實施,各門學科都發生了或多或少的變化。本文根據新課標的理念,結合現有的實際情況,從體驗式學習的特征和內涵來入手,對現有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體驗式學習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應用策略,高中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體驗式學習概述
說起體驗式學習,那么我們首先需要知道的就是體驗式學習是什么。體驗式學習廣泛的來說,就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或者說,是讓學習者完全地通過整個學習的過程來成為真正的課堂的主角。而教師的作用也不僅只是單方面的傳授知識,而是通過“視聽感”的教學媒體來為學生進行體驗開始前的準備工作,讓學生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自愿、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的過程,從而加深學習者的記憶和理解。
大衛·科爾布(kolb,1984)是體驗式學習理論的代表,他認為學習不光是內容的獲得和傳遞,而是通過自身體驗所得的經驗的轉換,從而去創造知識的一個過程。他用學習循環模型來描述體驗式學習,該模型包括四個步驟:
實際經歷和體驗—完全投入當時當地的實際體驗活動中;
觀察和反思—從多個角度觀察和思考實際體驗活動和經歷;
抽象概念和歸納的形成——通過觀察與思考,抽象出合乎邏輯的概念和理論;
在新環境中測試新概念的含義——運用這些理論去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并在實際工作中驗證自己新形成的概念和理論。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現存的問題與體驗式學習的引入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現存的主要問題
首先,體驗式學習在我們現有的教學環境當中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普及和推廣,在沒有推廣到的地區當中,雖然已經有一部分教師嘗試去把體驗式學習放到教學當中結合起來,但是他們對于體驗式學習只有一個粗放的了解,并不能夠完全、系統地將體驗式學習和教學結合起來,從而使得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所想。其次,根據中國自古以來的一種觀念,對于傳道授業這一方面來說,由古至今都認為,似乎老師傳授的知識越多越廣,學生所能夠學習到的知識就越多,從而使得更加地注重了“量”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質”。再加上高中學生所面臨的高考這么一件大事,各種各樣的試題、課外輔導班、家教等等紛至沓來,學生忙于做各種練習題、進行各種課外輔導,從而使得體驗式學習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引入體驗式學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引入體驗式學習的必要性
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并不僅僅是向學生們教授中文,更多的是在給學生們培養中華民族長久以來的一種文化素養,從而使學生不光在語文學科上得到充分的知識的吸收,又能夠結合體驗完善自身的素養,使對語文的學習發揮最大的效果。就如同古人所寫的詩篇一般,以一般的教學方式來說,縱然是把這首詩詞捏爛揉碎,從修辭手法、詞義、藝術表現手法、意境等等各個方面無比細致的進行講解,但是傳達給學生的、能夠讓學生所學習到的,就只是有關于這首古詩詞的“語文信息”而已,并不能夠完完整整地體會到整篇詩詞的藝術魅力。
2.引入體驗式學習的可行性
高中語文新教材增加了許多任務型學習、綜合性練習等內容,這些內容注重實踐學習,一定程度上是為體驗式學習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在英文的教授當中,“語感”這個詞時常出現,但是這種“語感”放在中文當中同樣適用。而體驗式學習,也是在一方面鍛煉學生對“直覺”的把握,從而適應語文教學中的感情特征。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初步了的解和認識,還有利于學生整體、形象、感同身受地理解課文。但是過于“感同身受”的體驗式學習容易使學生獲得對課文感性但不理性的認知,所以就需要將體驗式學習和傳統的語文學習結合起來,使之起到最大的教學效果。
三、在高中語文學習中實施體驗式教學的策略
(一)創設情境,引入體驗
教師在上課之時,可以通過設計體驗的情境來進行學習,可以利用:圖像回放、課文情節的小品表演模擬、辯論形式的人物形象評析等方式,不光提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使學生有效地吸收知識。
(二)解析言語,加深體驗
在授課過程當中,將每一篇課文中含有或復雜或豐富的主要詞語提取出來深度解析,并且結合當時的背景,使學生切身地解讀到課文中的“意義情感”。
(三)誦讀文本,強化體驗
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朗誦是體會情感的一條極好的途徑,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課文情感之后再誦讀,亦可尋找朗誦的范篇通過教學媒體播放,使學生更加得到情感上的共鳴。
(四)合作討論,完善體驗
學習過程中以小組或者班級為集體,以對話的形式來討論探究。以“求同存異”為目的,根據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得出對于課文的不同解讀,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課文的豐富情感。
四、結語
重視“體驗式學習”在教學中的必要性,通過體驗式學習和傳統教學的結合,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拓寬思維空間,從而使得語文學習更加的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孫維嬌.論以生為本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4(5).
[2]徐云.高中語文教學中體驗式學習的有效策略[J].科教導刊,2011(2).
[3]楊啟亮.體驗語文:一種教學方法論的解釋[J].語文教學通訊,2002(7-8).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