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超(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經濟與管理系 河南平頂山 467000)
基于體能和職業雙需求下的體育教學模式創新①
吳慧超
(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經濟與管理系河南平頂山467000)
摘 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體能條件以及職業需求,制定相應的體育教學方案。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已經具有基本成熟的心理特性,可以將體育教學工作重點放在學生的體能訓練,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該文則對體能和職業雙需求下的體育教學創新加以分析。其教學模式創新策略為:職業體能重要性分析;轉變體育教學理念,重視職業發展;構建合理教學體系,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重視課外活動,改進考核模式。高職院校在教學中只有不斷創新教學體系,科學定位人才培養,全面培養學生體能,確保學生能夠同時具有技術和體能,才能保證學生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提高學校的影響力。
關鍵詞:體能職業體育教學創新
高職院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專項職業院校,根據社會的具體需求培養相關的職業人才,根據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使學生能夠適合工作需求。分析高職院校的教學現狀,發現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學模仿本科院校的教學體系,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無法很好的培養學生的技能,該文主要分析體能和職業雙需求下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
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包括生產、管理以及服務領域,隨著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對職業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學生就必須具有高的專業技能。專業技能不僅僅掌握相關知識以及專業就能,同時還包括了良好的體能以及心理素質等,為適應社會工作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教學中就需要提高學生的體能,尤其是在生產一線中的工作者,更加要求具有高的體育技能,若是因為身體素質無法勝任工作,就很難以在社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機遇。職業體能是近些年所提出的一種概念,主要包括了身體承受能力、心理能力、身體素質、職業技能等[1]。
當前社會中的分工越來越精確,職業已經成為劃分標準,高職院校教學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術人才,要求畢業的學生具有先關的專業知識、較高的心理素質以及職業體能等,所涉及到的專業可以說涉及到個各類領域中,社會對職業的要求也更加嚴格,現有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有必要進行改進。
2.1職業體能重要性分析
體育教學在高職院校中長久被認為屬于一種公共課程,在教學中,僅僅是對學生開展一些簡單的體育訓練。雖然在教學目標上,高職院校的培養方式沒有太大的不妥之處,主要培養服務于生產和管理的應用型人才,但是面對社會的強大競爭力和壓力,這種培養方式顯然不足,無法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和身體素質。職業體能是指學生在以后的職業工作中所需要的身體素質,學生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非常有利于日后的日常工作。開展職業和技能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職業技能。
職業體能是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壓力的逐漸增大,學生想要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就需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僅僅重視工作能力,忽視了身體和心理的培訓,因此需要進行改進[2]。職業體能的培養能夠增強學生的抗壓能力,學生步入社會后面對的壓力逐漸加大,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有必要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課程的設計中可以模擬職業環境,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體能和職業雙需求下的教學能夠使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更加專業化,高職院校在體能訓練中,與本科院校采取的方式基本一致,忽視了學生的特殊性,在教學中需要與職業結合,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2.2轉變體育教學理念,重視職業發展
在體能和職業雙需求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需要轉變體育教學理念。在以往的教學中,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限制,在高職院校的教育中,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不是很重視,因此在創新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體系中需要轉變教學理念,重視學生身體健康發展,全面培養學生的職能和體能,保證學生畢業后能夠快速適應社會的發展,得到更好的發展。
高職院校在發展中主要目標是培養具有高職業素養的應用性人才嗎,因此高職院校體育在發展中需要以職業發展為基礎,采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加強學生職業性的體育培養,根據學生具體專業的差異,采用更加實用的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安排不同內容的職業技能訓練等,使學生的發展更加專業化,提高學生的競爭力。
2.3構建合理教學體系,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需要結合職業的發展所需求,采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在具體的體能教育的開展中,根據專業的不同設置相應的體育鍛煉形式和強度等。
高職院校在創新體育教學體育中需要根據學生畢業以后的工作崗位來設置,根據學生的專業來設置體育鍛煉,建立更加具有針對性的特色體育教學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綜合素質等。在教學體系的開展中需要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根據培養目標和特點進行設置,不斷完善教學課程的能力標準,分析課程、就業單位以及體育部分的相關壓球等,設置教學大綱和教學課程,模擬職業情境,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
在教學形式方面,高職院校需要不斷進行創新,可以將學生的職能體系訓練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處體系的完善中需要加強職業體能理論相關的學習,職業和體能的相關知識對學生而言比較陌生。在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為學生安排相關的理論知識等,向學生傳授運動保健、職業病以及技能訓練相關知識,保證學生能夠認識到職業和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在具體的教學開展中,可以向學生講解職相關的職業病、未來的職業特點以及職業對體能的要求等,并與學生共同積極探討相關的鍛煉方法等,為學生體能訓練做好鋪墊[3]。
在相關職業體能的培訓中,需要根據學生具體的職業來設置體能教學內容等。如針對流動變資類職業,在工作中身體不斷處于運動狀態,需要隨時變換姿勢,如旅歐專業、市場營銷專業等,與之相關的關鍵體能要求腰部以及持久力等,在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可以包括形體訓練、力量和耐力的提升以及體育游戲等;靜態站姿
類專業,在工作中,要求處于靜止狀態,相關的專業包括酒店管理、保安等,關鍵的體能包括腰部、腹部以及平衡能力等,在體育訓練中可以采用形體訓練、健身瑜伽等方式;靜態坐姿類職業要求在工作中處于靜止坐立姿勢,如計算機專業、文秘專業等,關鍵的體能包括頸部、腰部以及上肢等,在體育教學中可以設置相關的形體訓練以及球類訓練中;針對車間操作類專業,對學生的四肢力量、身體靈敏度有很高的要求,在體育鍛煉中可以采用拓展訓練、球類訓練等。
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創新中,為保證學生對今后的工作更加明白,需要開展職業情景模擬,為學生制定具體的體能要求,在日常的體能訓練中,增加職業操作體現,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保證學生在畢業以后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在學校內可以定期開展情景模擬,加強學生的職業發展意識。在模擬情景的社會中,需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開展符合學生專業發展的生活體驗和活動,讓學生切身體會未來的職業生活和工作背景,完善自身的不足,適應社會的需求。
2.4重視課外活動,改進考核模式
在教學的開展中,想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體能,僅僅依靠每周的兩節體育課來達到,顯然不太現實。在課外活動的開展中,需要與課內教學結合在一起;學校在課外活動的布置中可以與社會緊緊結合在一起,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課外體育鍛煉。如,可以通過一些課外技能競賽以及課外體能競賽等方式進行展開,保證學生能夠深入了解體育和職業之間的關系,形成完善的課程機構,全面提高職業體能。
考核方式在教學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想要教學體系的效果得到體現,必須改變傳統的體育考核模式。建議在職業體能考試中在包括活動參與部分、專項技能部分以及體育理論部分等,在理論部分的考評中,可以采用筆試方式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技能方面的考核采用課堂考核的方式進行評價。活動方面的培訓可以根據學生平常的表現來評價。
綜上所述,該文主要分析體能和職業雙需求下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隨著市場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加,高職院校在教學中只有不斷創新教學體系,科學定位人才培養,全面培養學生體能,確保學生能夠同時具有技術和體能,才能保證學生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提高學校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亓永順,葛春林.基于職業技能培養的高職體育課程體系創新研究[J].運動,2012(3):130-131.
[2]何康.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高職體育課程模塊教學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4):87-88,95.
[3]楊德榮.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體系的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1):143-144.
作者簡介:①吳慧超(1986—),男,河南平頂山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體育訓練和體育教學及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4(b)-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