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巖 孫亞菲
(南昌大學體育系 江西南昌 330038)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成就,這其中也包括高校體育教育事業。1987年我國51所高校正式開始招收高水平學生運動員,并同時試辦高水平運動隊,其后至今歷經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在為我國培養出了大量優秀競技體育人才的同時,也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積攢了許多寶貴經驗。現如今,正處于我國經濟和文化全面繁榮發展的時期,普通高校如何更好的培養高水平運動人才,是我國競技體育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國競技體育與時俱進的突出表現。因此作為高校體育教師,更應當想方設法提高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質量和效率。經實踐證明,教師的執教風格深深影響著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水平,二者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以下筆者就來淺要談一談這方面問題。
針對各個運動員在進入大學之前所接受的文化課教育程度不盡相同的情況,一般高校會將學校高水平運動隊的教學組織分成兩種形式:一種是單獨編班上課的形式,也即將每年所招收的高水平運動員編入學校的同一學院、專業及班級集中接受文化課教育,這種教學形式比較有利于學校對運動員的統一管理,但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運動員個人的專業選擇意愿和需求,容易造成運動員在選擇專業方面的不公平性;另一種是根據每位運動員所填報的專業來將其分別插入到不同的學院、專業及班級當中接受文化課教育,這種教學組織形式雖然滿足了運動員自己的專業選擇意愿和需求,但是由于不同學院、專業及班級的教學計劃、教學任務、教學進度等均是按照普通非運動員類學生的情況和需求所規劃的,高水平運動員在文化課的基礎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往往與普通學生相比具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容易使運動員在學習文化課時感到非常困難。而為了能夠同時兼顧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個人專業選擇和其學業的順利完成,學校應當首先按照運動員的個人專業選擇而進行編班,并由教師針對運動員的不同實際情況而適當對運動員單獨進行“開小灶”教學。
運動訓練管理是提高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競技體育水平的一項關鍵內容,它指的是訓練組織者以實現對運動員的運動訓練為目標,在遵循運動訓練規律與參賽規律等的基礎上,對整個運動訓練系統及其步驟進行最優計劃、組織、控制及協調的過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管理內容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對訓練目標的管理、對教練員的管理、對運動時間的管理、對運動競賽的管理、對訓練恢復措施的管理、對訓練器材及場地設施的管理以及對訓練經費的管理等。由于管理內容的繁多,使得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管理形成了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而要想令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實現最大的競賽價值,就要對其訓練管理系統中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充分協調和合作。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課余訓練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而教師與運動員之間也存在著一種特殊的師生關系,若想實現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課余訓練的高質量化和高效率化,首先就需要教師與運動員二者之間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再者,作為一個優秀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訓練教師,必須要能夠充分利用科學的領導理論來調控自己的教練行為、能夠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而采取最佳有效的領導方式、同時還要能夠在這一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執教風格。由于不同體育教師對訓練的理解有所差異,因此他們的執教風格也多有不同,但總體來說,其執教風格不外乎可以分為以下三大類:第一類是命令式家長型執教風格,這種執教風格的主要訓練目標是完成訓練任務和取得競賽勝利,其訓練過程中的一切決策均是由教師來決定,運動員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也是運動員從屬和聽令于教師,這種執教風格使得運動員往往很難完全信任教師,而教師也極少對運動員給予鼓勵和激勵;第二類是合作式民主型執教風格,這種執教風格的主要訓練目標是提高運動員的社交能力及完成訓練任務,其訓練過程中的各項決策均是通過教師與運動員互相之間的共同協商來決定的,期間要求教師要積極與運動員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充分尊重運動員的思想和見解、積極采納運動員的有利建議、給予運動員更加廣闊和自由的發揮空間以及更多的鼓勵和激勵,可以說這是一種以運動員為中心的執教風格,其既靈活又不失嚴謹、既自由又不失效率,并能夠令運動員對教師感到非常信任;第三類是放任式隨意型執教風格,這種執教風格非常隨性散漫,教師對運動訓練沒有固定的目標、組織和方法,對一切成果和得失也都不甚在意,訓練過程則一切都以運動員的意愿為主,運動員想做什么便做什么、想怎么訓練便怎么訓練,完全沒有章法,而運動員對教師也毫無信任可言。
在運動訓練過程中,教師與運動員二者之間需要通過良好的溝通和交流來實現信息的雙向傳遞與接受,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是實現高質量和高效率運動訓練的基礎,而師生之間能否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教師的執教風格。一個優秀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訓練教師,必須要在執教過程中充分認識到學生運動員是運動訓練的主體,而教師則是主導,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與運動員進行溝通和交流,才能夠達到應有的作用和效果。良好的溝通能夠促進運動員與教師之間的互相理解、加深二者之間的互相信任,繼而促進二者共同合作來完成訓練目標、取得競賽勝利。運動隊的訓練過程是一個運動員與教師之間互相影響的復雜人際交往過程,可以說,每一場體育競技比賽的背后同時也都是教師執教水平的較量,運動員在艱苦的訓練和激烈的競賽過程中可能會遭遇許多困難和挫折,而教師的信任、關懷、理解、包容、鞭策和鼓勵則能夠幫助運動員克服這些困難和挫折,最終達到令人滿意的訓練結果和競賽成績。由實踐可得,無論是采用太過專制的命令式家長型執教風格,還是采用太過散漫的放任式隨意型執教風格,都不利于運動員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信任,只有采用合作式民主型執教風格,才能夠實現師生之間的團結信任和良好溝通,繼而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的執教風格深深影響著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水平,二者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把高水平運動員和優秀體育教師資源最佳的融合在一起,將對訓練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采用合作式民主型執教風格,能夠較好的提高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課余訓練的質量和效率。
[1]劉熒南.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學習與訓練管理綜述[J].體育科學研究,2011(2):54-58.
[2]王凱珍,劉海元,劉平江,汪流.我國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2):126-132.
[3]李兵,陳剛.影響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展的主要因素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5):90-92,104.
[4]李欣,王斌,馬紅宇,于立賢.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和諧個性關系形成的實驗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5):69-71.
[5]金瓊,郝萍,李云.對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訓練管理的探討[J].山東體育科技,2010(3):63-65.
[6]馬紅宇,王二平.凝聚力對教練員領導行為、運動員角色投入和運動員滿意度的中介作用[J].體育科學,2006(3):64-69.
[7]馬永紅.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競技訓練納入課程管理研究與實踐[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3(12):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