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建紅
(南昌師范學院體育系 江西南昌 330032)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在現代社會的不斷深化,使得社會發展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也隨之不斷的提升,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等院校這一人才培養基地的責任和任務量。因此,面對此種社會需求情況,我國高等院校要想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就一定在原來的教學方式上進行現代化的改革,加大人文理念對學生素質的熏陶,從而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穩步提升,進而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并且,從我國所有高等院校人文理念教育現狀來看,體育院校體操教學同人文理念融入得并不是十分完美,所以,要想保證體操體操專業畢業生可以在社會上獲取到較為良好的發展機遇,解決好人文理念同體操專業教學在融合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作為對人類社會發展影響最大的觀念,人文理念最早出現于歐洲社會的文藝復興時期,在這一時期內,歐洲人民自發的“創辦”了一場為了追求自由平等而打破教會和世俗禁錮的解放人類思想的運動。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于自我的追求已經達到理論一個歷史的最高點,這使得人文理念不但因此而出現,其給予那些進行思想解放運動的人們理念上的支持,使得“人”的力量被發揮到了極致。然而,從我國思想發展歷史來看,人文理念是在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提出和深化的過程中,隨著那些西方的社會經濟理念和科學技術而進入到我國社會發展中來的。可是,隨著科學技術在我國教育界地位的不斷提升,以及人們對科學技術依賴性的不斷增加,人文理念在我國教育教學中占據的比例也隨之不斷的減少,這種不斷減少的趨勢,為我國教育教學的未來的整體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
為了可以有效的解決我國高等教育當前的困境,研究者認為,可以將以下幾方面人文理念的內容融入到體操專業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去:第一,從教授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入手,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通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不僅可以使其自身長遠發展能力得到顯著提高,還能夠將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顯現出來,從而提升學生學習體操的興趣,進而養成終生運動的良好習慣和學習理念[1]。第二,教師應該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同學生進行情感溝通,并多進行交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造成的師生間的交流壁壘。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多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尊重學生間存在的個性化差異以及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從而按照每一個學生自身的個性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進而使體操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
首先,在將人文理念同體操教學相融合時,一定要將保證體操專業學生在學習期間身體健康不受過度侵害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如此,才可以將人文理念中的關愛人們身體健康的思想全面體現出來。一直以來,傳統體操教育者都將提升學生掌握體操技能的熟練度作為教學重點,但是,由于體操專業的特殊性,使得學生在學習和掌握一些難度較高的動作時,往往會由于身體情況的原因而出現一些問題;可是,因為受到了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使得部分體操專業教師為了能夠達到教學目的,而去讓學生冒險練習這些動作,并沒有將學生自身實際能力可以承受的范圍考慮其中,從而為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2]。因此,當體操教學中融入人文理念后,教師必須要依照人文理念的要求,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過,保證在訓練和教學的過程不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太大的影響,但遇到一些較為難掌握的體操技巧動作時,教師需要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給予其一定的保護,并利用自身經驗,教授學生一些練習時的防護技巧,從而使維護學生身體健康的人文理念可以真正地同體操教學理念相統一。
通過對我國體操專業多年的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其教學方式和理念并沒有突出人文關懷這一思想內容,這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體會到來自學校的關愛,并且,由于體操這一專業性質的特殊性,使得學生十分的需要人文關懷,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感受到這一關懷,其心理就可能會受到一定的不良影響[3]。在體操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完成的不只是該專業規定的那些學習任務,還需要另外的完成教師布置給每一個學生的任務,由于這種任務量的巨大,使得學生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直都不高,因此,要想保證教學任務可以順利完成,教師一定要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給予其足夠的尊重和幫助;并主動的配合學生,使其能夠得到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進而增強學生學習提高的自信心。
教師作為影響人文理念是否可以完美地融合到體操教學實際中的重要因素,我國高等院校在對教學策略進行改革的同時,也需要提高對教師隊伍素質建設的重視度,嚴格的把好教師隊伍建設這一關,保證整個教師隊伍的素質都是處在一個較高水平。由于融入了人文理念的體操教學其教學的內容和方法更具科學性,所以,要想保證其教學任務可以順利的完成,就一定需要綜合素質相對較高的教師隊伍來給予其極大的推動力,這就使得其對教師隊伍素質的要求有了明顯的提升。因此,在日常體操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多多地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并盡可能地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征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得到極大地提升,這樣在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時就能夠做到事半功倍。與此同時,對于那些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學生,教師應該要及時主動地給予其適當的幫助,并為其講解體操動作各個需要注意的要點和在練習時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4]。此外,為了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教師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獨立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從而使其能夠具有獨立面對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進而使其綜合素質可以在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得到極大的提升。而以上這一系列目標的實現,都需要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支持。
為了可以使人文理念更好地同我國體操專業教學相融合,我國高等院校的領導者和體操教師一定要勇于打破傳統體操教學形式為這一融合過程帶來的阻礙,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層面上來[5]。并且,教師還需要改變傳統的以提升學生掌握體操技能熟練度為重點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并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使每一個學生的潛力都可以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總之,人文理念作為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的一項重要的觀念,其不僅對塑造人的品質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它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發展。并且,將人文理念融入到我國高等院校的專業課教學中,不僅可以推動我國素質教育的順利展開,還具有促進學生自身不斷進步發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它理應受到各高校領導者和教育者的重視。但是,由于每一個專業核心教學內容不同,而人文理念包含的內容又比較復雜,所以,找出適合融入體操專業的人文理念,并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法,是促進人文理念與我國高等院校體操專業教學完美融合的必經之路。
[1]周銀.山西省高校體育院系體操教學中對學生體育人文精神培養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2.
[2]楊琦.淺析高校體操教學過程中實施人文理念教學的途徑[J].當代體育科技,2015(10):101-102.
[3]趙承勇.高校體操教學中的人文理念探析[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83-84.
[4]周銀.淺談高校體操教學中體育人文精神的培養途徑[J].搏擊:體育論壇,2011(10):62-63.
[5]羅劍.高校體操教學人的因素狀況與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