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淋(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2)
現代媒體視角下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
黃玲淋
(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 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更體現了中華民族所獨有的審美理念、思維方式和人生價值觀。在信息數字化時代,伴隨著社會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思維成發散型展開,各種思潮沖擊著人們的民族傳統思想的傳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因而需要我們運用現代的網絡,電視,報紙等現代媒體來傳承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讓更多的人更便捷的了解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并根據他們的了解和認知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提出見解。
關鍵詞: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現代媒體傳承
我國是擁有悠久民族文化的國家,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至今的體育文化特征和體育文化模式,對于整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具有積極活躍,直接深遠影響,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最主要的一部分。伴隨時代發展,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遭受了史無前例的困境和挑戰。根據現在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特點和以前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找出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沒得以發展的癥結所在。在信息網絡化時代,創新、變化是這個時代不可缺乏的重要精神。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這個信息化時代還沒找到自己崛起之路。現代媒體的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在視覺、聽覺等方面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現代媒體也更加客觀,例如在進行訪談的直播或者紀錄片;現代媒體的信息量大。從而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現代媒體視角下如何發展成為了現在最引人關注的議題。
1.1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現狀
1.1.1西方體育文化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沖擊
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大門被西方列強強行攻破,西方體育文化隨之傳入,許多中華民族體育文化在外來者的強勢下,就顯得軟弱不足,存在著被同化的可能,民族的主體地位在一點點的喪失。例如:中國傳統的騎射、刀槍棍棒等體育項目,在中國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但是隨著外國體育項目的引入,中國的刀槍棍棒遠不及外國的洋槍洋炮,國外的兵操技藝、田徑運動、球類的比賽活動等體育項目也以它所特有的體育形式備受國人關注。其中的奧林匹克運動,它是全球體育文化最高體現,它不但促進全世界各民族體育文化的大融合,而且它廣泛流傳奠定了西方體育文化的主導地位,極大的影響了其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自然也動搖了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主體地位。
1.1.2西方體育文化對中華民族體育文化傳承的影響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其目的是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如,中華武術以修養心神為主,書上曾道:“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群。”而西方體育文化追求的是冒險精神。西方體育文化的傳入對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的觀念造成較強的影響,出現了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觀念“天人合一”,被西方競技體育文化的力量美、速度美代替等現象。
1.1.3保護不足,使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社會變革中失去生命力
在我國少數民族中有種射弩的體育項目,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少數民族狩獵、抵御外敵的傳統手段,后來逐步演變為一種體育活動。傳統弩不但是少數民族的生產手段和武器,而且還是他們慶祝節日的必備手段。但隨著社會科技發展,出現了機械弩,相比較傳統而言擁有更強的力量,因而取代土弩,得到廣泛應用。這看似是歷史的進步,事實上卻使傳統的項目失去了大量的民族記憶、民族文化,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我們應當用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的變革來促進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更加注重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利用條件為中國傳統文化普及。
1.1.4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存在落后萎縮的狀況
體育文化的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縱觀歷史,凡是經濟發達、政治穩定、思想開放的朝代,他們的體育文化都是異常繁榮的。現階段,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高速進步,但也出現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相對落后的現象,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本土文化不能與時俱進,日益萎縮。比如少數民族中有許多雜耍、雜技、游戲等體育活動,在相對獨立的環境下都能得倒傳承與發展。在全球文化的沖擊下,先進的外來文化不斷侵襲相對落后的民族的文化,而這些傳統體育文化未能抓住時機,傳承發展,因而逐漸消逝。
現代媒體,從一般形態上可以分為平面媒體、電子媒體、戶外媒體和實物媒體等,以報紙、雜志為主的平面媒體報道、紀實等。
2.1運用平面媒體傳承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2.1.1以太極拳為例,現在很多人很喜歡打太極拳
人們只知道太極拳健康身心的作用,但對太極拳創始者、起源等卻知之甚少。為了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太極拳,可以在最受大眾喜愛的雜志、報紙中刊登太極拳起源的介紹。這樣當人們看雜志的時候可以增加對太極拳的了解,在練拳的同時也知道了太極拳的歷史以更好地達到健身效果。而年齡不同的人群適合學練的太極拳也不盡相同。如果是年輕人可以選陳式太極,因陳氏太極柔中帶剛、動作舒展大方;如果是老年人可選擇楊式太極拳,因楊式太極拳舒緩、整套沒有剛的動作,適合老年人等類似的信息。
2.1.2記者也能對典型的太極拳名家進行專訪
例如:陳式太極的名家陳正雷、楊式太極的名家楊振鐸、吳氏太極的名家李秉慈、武式太極的名家翟維傳、孫式太極的名家孫永田、和式太極的名家和有祿,通過各名家對太極拳的獨到見解能使讓大多數人了解太極拳,以此促進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發展。
2.1.3通過學生進行傳播
學生是一個時代的新生力量,可以把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有關內容編入到學生的教科書中。在學生的室內體育課中,老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關于中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及其相關的知識。
2.2運用電子媒體傳承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2.2.1通過電視、電臺廣播傳承
可以對研究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學者進行訪談,訪談內
容可以通過電視、電臺廣播傳播給群眾。在訪談即將結束時聽眾可以通過熱線與訪談嘉賓在線交流,解決聽眾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不解之處,這樣傳承范圍廣、速度快,也易于被接受,從而促使大眾更好地了解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2.2.2通過網絡傳承
網絡快速便捷,現在大多數人都有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可以把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設計成一款減壓消遣游戲,可以在人們玩游戲的同時了解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2.3運用戶外媒體傳承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把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制作成微視頻,可以在廣場的銀幕、公交站牌、公共交通的媒體,機場媒體,公共場所媒體,電子屏幕、商住樓宇的媒體,包括樓頂牌、墻面牌、電梯間的led屏的電子屏幕上進行播放。當人們鍛煉后休息時、等公交時、坐電梯時都可以看這些微視頻,對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傳承也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運用實物媒體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把中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制作成大幅的畫,并且在畫的旁邊介紹此項目的簡介,以這樣的形式進行展覽;也可以把某一傳統體育項目做成玩偶的樣式并在玩偶的旁邊介紹此項目的有關信息。
3.1結論
現代媒體不受時間限制、不受空間限制、受眾地位發生變化、受眾地位發生變化、話語權的變化。運用現代媒體傳承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可使傳播面擴大,傳播速度更快,更有益于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傳承。
3.2建議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傳承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在現在這個信息快速更新的時代運用現代媒體發展傳承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必然的選擇,運用現代媒體傳播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利于大眾更快更好速的接受。因此,傳承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要緊跟時代步伐,善于運用傳播質量更加系統快捷的現代媒體。
參考文獻
[1]張建新,白晉湘.現代化進程中民族傳統體育的困境與對策[J].廣州體育學院報,2005(4):109-111.
[2]李政.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面臨的挑戰與機遇[N].中國民族報,2008-08-12.
[3]張繼生,吳天佑.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反思與現代超越[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35(5):14-16.
[4]康娜娜.論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價值與傳承[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1(6):81-84.
[5]徐長紅.論全球化視野下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J].科技信息,2012(2):312,317.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4(b)-0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