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華(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基礎部 廣東廣州 510640)
傳統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困境與對策
彭華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基礎部廣東廣州510640)
摘 要:該文對傳承傳統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前面對的困境進行了分析和介紹:首先是并不具備長遠的規劃和定位、前瞻性以及總體性;其次是并沒有嚴謹的挑選傳統武術代表性繼承人,因此導致嚴重缺位的傳統武術繼承主體;再次是沒有具備有效的傳統武術傳承方式;最后是沒有有效的評估和反饋武術保護傳承效果的機制。該文以此為根據,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融合與發展傳統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途徑,對使傳統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受到影響的一些現實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介紹,希望能夠有效的推動我國傳統武術的繼承和發展。
關鍵詞:傳統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困境對策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和文化的多樣性起到了有效的保護作用,由文化部門管理與發展傳統武術,這樣就能夠有效的保護與傳承傳統武術這一民族文化,并且凝練和提升傳統武術的內涵。由于各國的國情不同,因此也選擇了不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式。
1.1不具備長遠的規劃和定位、前瞻性以及總體性
首先地域、流派武術與拳種同時出現在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其中包括太極拳(楊式、陳式)與武當武術以及“紅拳”“八卦掌”與峨眉武術,不管是在內涵還是在外延上,其中的武術拳種和流域、流派武術之間具有本質的區別,將兩者并列在一起十分的不妥當,而且也很容易導致混亂的情況出現在后期的實際操作中。其次,在對我國國家級非物質一文化遺產名錄的第二批進行公布的時候,在太極拳中將“武氏太極拳”擴展了進去,而滄州武術卻只局限在三個拳種中,也就是孟村八極拳、燕青拳以及劈掛掌等。從上述的情況我們可以發現,傳統武術在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候并沒有真正的將長遠的以及總體性的規劃做出來,其在很大程度上屬于一種相互獨立及地方割據的意識的體現[1]。
1.2沒有嚴謹的挑選傳統武術代表性繼承人
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口傳心授的特征,因此項目保護與發展的關鍵就在于其傳承人。真正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熟悉和了解的就是其傳承人,也就是所謂的圈內人士。然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政府卻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機關不僅主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申報工作,政府的支持與公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能否申報成功,而且即便在成功申報之后,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傾斜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卻并沒有真正的對項目本身的發展規律具有充分的認識。在整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過程中傳承人只處于弱勢的地位。與此同時,從積極的層面來說,政府機關的大力支持能夠將資金扶持以及政策支持等提供給項目的保護工作,然而也具有非常大的弊端,也就是容易導致出現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甚至會在違背武術項目發展規律的情況下開展工作。所以要想真正的對傳統武術著一種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進行保護,首先應該要遵循其內在的發展規律,并且對傳承主體的意見進行充分的聽取。
除此之外,沒有嚴謹的挑選傳統武術代表性繼承人也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比如,少林功夫的代表性繼承人是少林寺的方丈釋永信,然而釋永信對少林功夫的掌握程度本來就受到武術界的質疑,同時在第一批傳承人中具有80歲高齡的有兩個人,就算人們不擔憂其傳承能力,然而也會擔慮其后續的傳承。因此,必須要嚴謹地選擇武術代表性傳承人,只有將合適的武術代表性傳承人選擇出來,才能夠得到業內人士的普遍認可,最終能夠有效的保護傳統武術。
1.3沒有具備有效的傳統武術傳承方式
在對一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的時候,首先必須要遵循保護其可持續性、可解讀性、整體性以及本真性的原則,這還要對其自身特色的傳承方式進行積極探索,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延伸到群眾的生活中。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手段就是靜態保護,靜態保護就是通過對現代高科技手段的利用攝錄瀕臨滅絕的傳統武術的展演方式,同時將與之相關的實物保存下來,這是使傳統武術的本真性得以保證的最為有效的方法,而這種靜態的保護的方式只可以將傳統武術的形式保存下來,卻無法對其靈魂進行有效的保護,更不能夠將其中蘊含的價值觀、民族精神、民族心理以及文化內容等抽象的東西發揮出來[2]。與靜態保護方式相對應的就是動態保護的方式,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是保證動態保護方式得以實現的最為關鍵的要素,如果說高精尖縱向的繼承在傳統武術中就是師徒傳承,那么在社會和學校中對傳統武術進行積極的推廣就是所謂的橫向傳播。現在為了能夠有效的保護與傳承傳統武術,大量的傳統武術進校園的活動出現了,盡管這些活動需要進一步的細化其操作形式和手段,然而卻對武術的動態傳承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對于傳統武術的社會傳承而言,藝術術語和健身武術屬于一個較為重要的環節,健身武術的群眾基礎比較深厚,其也是促進傳統武術在未來求得生存的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而商業資本的介入是藝術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總之,只要對傳統武術的發展具有好處,就可以對其傳承的思路進行積極的借鑒。
1.4沒有有效的評估和反饋無數保護傳承效果的機制
國家應該積極有效的評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并且對其各種傳承活動進行積極的督促,從而能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應該向文化部門匯報其開展活動的情況以及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從而能夠將交流、合作以及溝通工作做好。對評估以及反饋的忽視是我國傳統武術在傳承過程中存在的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在傳播的過程中武術將反饋機制忽略了,因此單向傳播成為了武術傳播的一個特點,沒有以群眾的反饋為根據對傳播方式進行及時的調整。盡管武術已經有了20多年的傳播歷史,然而仍然具有不太理想的傳播效果。
2.1將傳統武術傳承的文化生態營造出來
傳統武術要想徹底的走入現代人的生活,就必須要將適合其生存的外部環境建立起來。現代傳統武術在娛樂、健身、教育以及文化等各個方面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意義,所以政府需要通過對輿論引導、媒體宣傳以及學校教育等措施進行充分的利用,從而能夠
將武術傳承的熱潮在社會中引發出來,并且將一個更加適宜其生存以及更加寬松的環境營造出來,使面對傳統文化時青少年的麻木和無知以及面對祖傳絕技時群眾表現出來的冷漠得以改善。
2.2將傳承者在傳承方面的自覺、自為意識充分的調動起來
在保護與傳承傳統武術的時候,政府應該扮演一個召集者的角色,而應該讓傳承人扮演其中的主體和關鍵角色,要想有效地傳承武術中存在的文化心理結構、宗教信仰、價值訴求以及思維方式等,就必須要讓習練者遺傳承人共同的參與進來[3]。政府可以通過對物質獎勵、精神獎勵等各種方式進行充分的利用,將傳統武術傳承人在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的激發出來,最終能夠將其傳承的自覺、自為意識充分的調動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保證傳統武術的傳承效果。
2.3對傳統武術動態傳承的途徑進行積極的開發
要想有效地傳承傳統武術,首先必須要將教育工作做好,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每一位公民能夠真正地認同這一祖先留下來的傳統絕技,并且正確地認識流淌著祖先血液的文化遺產,然后對其進行積極的整合,通過加強民族文化認同的方式才能夠有效的保護和傳承傳統武術。傳統武術需要對創新機制進行充分的利用,也可以對商業資本的力量進行充分的借助,從而使其造血的功能得以增強[4]。傳統武術在結合商業資本的時候必須要具備鮮明的個性特征,如果其完全被現代化,那么就很有可能導致傳統武術走向滅亡的道路。
2.4有效的規劃和管理傳統武術
首先應該將傳統武術的傳承人作為一個團隊來對其進行管理,可以將其劃分為幾個梯隊,除了要對其傳承能力、公信力、代表性及技能掌握情況等進行考慮之外,只要保證其具備一定年齡間隔,將結構合理有效的傳承人隊伍構建起來。其次,必須要將有效的評估和反饋機制建立起來,從而有效地調整傳統武術的傳承和保護策略。
作為一種歷史遺存,傳統武術凝聚了我們先祖的智慧和文化精華,因此對武術進行傳承和保護對于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研究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傳統武術的傳承存在著一定的困境,要想有效的保護與傳承傳統武術,就必須要積極的分析問題,并且將有效的應對策略制定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傳統武術在未來的生存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柏貴喜.“名錄”制度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貴州民族研究,2007(4):64-68.
[2]高小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否只能臨終關懷[J].探索與爭鳴,2007(7):61-65.
[3]王林.武術國際化傳播的受眾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 (2):14-17.
[4]高永久,朱軍.城市化進程中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研究[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46-53.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4(b)-0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