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摘 要:追求有效乃至高效課堂,是新課改下英語教育教學的基本保障,同時,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創建也是理想的課堂模式,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改革課堂模式,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并關注課堂細節,調控好課堂教學,使45分鐘的課堂教學扎實推進、穩步前行。
關鍵詞:初中英語;有效教學;導入;活動;語境
課改推進了十幾年,課堂教學向正規、多元化、有效性、高效性邁進,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開展和創建,成為教師們永恒的話題,教師們逐漸由“主霸課堂”現象過渡到學生“主宰課堂”,成為課堂的主體。但教師雖然使用渾身解數,學生對老師的指令不反應,學生在課堂上浮躁、不安分、不能靜心聽講和思考的也普遍存在,在力避了一言堂之后,種種低效學習的因素也浮出水面,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醒——有效教學的探討成為永久的課題。下面簡單談談有效教學的三點體會。
一、優化導入,快速營造英語氛圍
有效的導課方式,可以為課堂增色,獨特的導入,可以先發制人,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濃厚的英語氛圍。
如,在學習What a brave young man一文時,直接呈現孫太太家失火的情境,而簡單敘述故事的起因:On May 10, Mrs Suns house got a fire. Lin Tao helped her out of the fire. But he got hurt badly. Do you want to know the story and know what the ending of the story?If you do, please read the text carefully.簡單的情境創設、簡明扼要的“煽情”般的導入,促使學生投入到閱讀中。
在一次研討課上,執教內容也是這一課,執教老師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先以自由對話的由火的起源,到火在生活中的運用,以及火的危害性等的談論,最后轉移到教學的主題:Today,we will learn “What a brave young man”.The story told us Lin Tao helped out of a big fire...不難看出,僅僅導入部分就問題一個接一個,話題的轉換頻度大,學生圍繞老師的一個個話題而窮追不舍,弄得目不暇接。僅僅導入,學生就聽得暈頭轉向,雖然導入的形式或多種多樣,但集中于一節課的導入部分,有畫蛇添足之嫌,臃腫之感,為有效教學畫上了問號。
二、活動設計,促使學生參與其中
活動教學是英語教學的方式之一,以活動促語言的發展,使學生做中學、學中做,成為教師教學的不懈追求,教師成為活動的設計專家,活動成為教學的“亮麗”風景,然而,活動的設計如果不注意形式和方式,定會呈現無效之弊端。
如,一天在同事的一節公開課上,看到這一環節,學習單詞camera時,教師神秘地拿出一個小布袋,說:Guess,what is in it?于是,學生一個接一個的不同的聲音,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可是,在教師的搖頭中,個個嘆息又不甘示弱而繼續猜測,直到最后,這個活動開展了將近8分鐘,學生還是毫無邊際,沒辦法,教師鳴鑼收兵:“We just learned camera, how dont you know and speak out it?”學生若有所思、恍然大悟,又異口同聲:“腦筋急轉彎呀!”這個猜單詞的游戲,開展不當,時間長,收獲幾乎是零,明顯是無效之舉。
而同樣的教學素材,教師從另一個方面設計活動,效果會大相徑庭。如開展一個Do a survery的調查活動,Who likes travelling?When you travel,What do you usually bring?Do you often take photos?等,既訓練了口語,也直接與camera有關,更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因此,活動的開展可謂有效。
三、創設語境,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學習語言,貴在運用和交際。因此,應該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和情境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讓學生感到學習有收獲、學習英語有用。如果教學中,沒有語境或者語境創設不好,也會導致英語語言和語境的脫節。由此,語境的創設必要且重要。
如,學習A day out的Welcome to the unit時,在談論places of Beijing時,教師呈現了到北京旅游的照片,而一一敘述the Great Wall、Baihai Park...并且,詳述了We rowed a boat on the lake,and take many photos...顯然,這個活動的開展有效,在具體的語境中,展開對北京的一些名勝的介紹,且與學習的主題密切相關,更與學生的興趣緊密相連。然而,這位教師話題一轉:What places have you been to?有的學生說出了兵馬俑、中山陵、張家界、延安等,可是,老師都苦笑著搖搖頭,然后說:When have these places gone to Beijing?學生恍然大悟:原來要求說的是到過北京的哪些地方,而不是其他地區的名勝。但究其原因,錯不在學生,在于教師的指令不到位、不明確,導致了學生的答案偏離了教師的主航線,偏離了教師的軌道。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對語境的創設、對活動的開展意義非凡。
當然,有效教學的創建,目標明確、內容具體、活動有序等都是有效教學的先決條件,除此之外,注重課堂細節,也是有效課堂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楊春英.初中英語課堂提問中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J].文教資料,2006(05).
[2]張杰.場獨立型—場依存型認知方式與初中英語有效教學[J].當代教育科學,2014(0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