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
摘 要:數學的學習具有獨特性。在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應創設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空間,釋放學生的學習活力。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提煉出適當的教學模型。這樣學生才能有足夠的學習興趣,可以愉快地進行數學活動的學習,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關鍵詞:初中教學;數學情景;課堂教學
一、通過教材創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數學教材是最貼近學生學習數學的工具,教師可以通過教材中的版塊,營造數學情景,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主動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如,充分利用數學教材中介紹數學公式發展史的小材料,帶領學生閱讀,全面展示,幫助學生了解數學歷史發展進程的同時,讓學生又經歷了一次數學公式探索,讓數學公式更生動深刻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
二、依據實際生活創設數學情景
想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僅僅通過教材是不夠的,學生對數學形成生動深刻的印象,更應該利用實際生活的體驗。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需要緊緊圍繞“問題情景—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制訂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習慣,設置有現實意義的數學情景模式。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
數學教師要加強學生在學習當中的動手能力。如,在學習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的性質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白紙上畫兩條相互平行的直線,在其中一條直線上任取若干個點,過這些點向另一條直線做垂線,再用刻度尺量出垂線段的長度,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發現規律。舉一反三,耐心幫助學生找出規律。
四、創造“迷魂陣”讓學生從困境中找出答案
為了達到鞏固學生的正確思維,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反面進行教學,在學生不甚了解數學概念、法則、定理、性質等問題上,教師可以結合考試的易考點,有針對性地制造一些迷惑性的問題情境,學生在這樣的困境中,激發出學生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此過程中再加以指點,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情景教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材、實際生活等方法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與積極性,實現教與學的良好合作。情景教學,既符合今天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而且注重現實生活,更能順利實現讓學生從課堂的參與者到主導者的轉變。
參考文獻:
陳明華.數學教學實施指南:初中卷[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0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