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農村矛盾多元解決機制構建研究
楊博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110000)
摘要: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農村矛盾問題已經成為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繁榮發展的主要矛盾,農村利益表達渠道不暢,很多情況下農村利益表達機制不夠完善直接導致了各種矛盾的發生。筆者認為在現階段農村基層地區構建訴訟與非訴訟相結合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是符合政府在農村的基本政策的,且與政府構建和諧農村的大背景相一致。在現階段農村各種傳統矛盾及新型矛盾不斷涌現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全力建設和推廣這一糾紛解決機制,而這種多元解決機制的構建既需要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更加需要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自覺擁護,和不斷促進。
關鍵詞:糾紛解決;多元化;機制構建
一、農村糾紛解決方式多元性分析
(一)農村矛盾解決的主要方式。
1、和解。
在我國農村矛盾糾紛的解決方式當中,通過個體間的和解可以說是最傳統、最原始的方式,誠然在當今社會中調解、訴訟、仲裁等三方主導型糾紛解決機制已漸漸發展成為主流,但和解仍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且滲透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它的優勢在于成本低廉、糾紛解決結果更加接近社會習慣性規則,還能起到維護以及提供當事人宣泄情緒的渠道等作用,應當繼承并發展下去。
2、調解。
調解是通過處于中立地位的第三方以一定的社會規范為依據對糾紛當事人進行勸解,提出和解意見,并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合意,最終解決糾紛。在我國,村民之間彼此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和家族血脈聯系,并且形成了約定俗成維系親情的倫理基礎,這種調解方式一直在農村糾紛的解決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調解成本較低,而且也能得到雙方當事人的認可。在我國民間調解主要包括一般形式的民間調解和人民調解,當前農村社會中,很多糾紛都有賴于村中有權威的第三者。
3、行政解決方式。
行政解決方式主要是行政調解和行政裁決,這一解決方式在農村糾紛解決中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國,農村行政強勢的地位一直沒有改變,農村居民也比較認可行政權在農村的權威地位。行政解決方式與法律精神的結合,必將成為農村矛盾糾紛的有力措施。同時我們應加強行政強權的監督,如果權力不收到監督則必然導致腐敗,因此合理的利用和加強對權利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4、仲裁。
仲裁是雙方的爭議達成仲裁協議的約定或者仲裁條款在爭議發生時,按照法律、法規,由中立的非政府組織作出的具有約束力的爭端裁決爭議處理。這種爭端解決方式以充分尊重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為基本原則。仲裁機構所出具的裁決和法院作出的裁判文書,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能夠合法的約束雙方當事人嚴格履行仲裁裁決。然而仲裁在解決農村矛盾中存在著社會覆蓋面相對較低,仲裁效力相對不穩定,仲裁機構少等現實狀況,但是仲裁依舊憑借著其快捷性、靈活性、經濟性等反面特點在我國農村矛盾解決機制中占有重要一席。
5、訴訟。
即農村人口中的打官司,通常情況下農村居民在其他渠道沒能解決問題時會想到通過訴訟解決糾紛,訴訟的具有程序性、公正性、權威性、可執行性的特點,而且最具有權威性,因此農村居民更加傾向于把訴訟手段作為最終的救助渠道。然后村民們在通過訴訟的方式調解矛盾糾紛中發現訴訟這種糾紛解決方式雖然權威,但是存在花費時間多、費用高等問題,而且有時會面對贏了官司輸了情的結果,更加遺憾的是這些農村矛盾糾紛往往是因小事而引起的。
二、訴訟方式與非訴訟方式的銜接
結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農村矛盾解決機制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格局,而且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的糾紛解決體系,新時期為應對農村矛盾多變復雜的現實情況和在我國農村居民沒有訴訟傳統和司法資源緊現實狀況下,將訴訟方式和非訴訟方式更好的銜接起來,建立起多元化的糾紛解決體系更加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一)中國作為“禮儀之邦”講求和為貴的儒家綱常倫理,崇尚中庸和諧的糾紛解決方式,決定了農村成員對于訴訟的態度,村民們更傾向于通過調解、合解解決糾紛,對于訴訟更多時候是一種無可奈何而取之的態度。并且通過這種平和的方式處理農村主體之間的糾紛,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農村和諧造成的負面影響,而且從經濟角度看,這種訴訟方式更能適應農村地區矛盾解決的現狀。
(二)另一方面,訴訟解決方式在農村地區有很大發展空間。首先,要解決訴訟成本問題,程序繁瑣、耗費時較多、等現實狀況使得通過訴訟來解決糾紛依舊是奢侈的的選擇,而仲裁很多方面與訴訟類似,與此同時調解因不收費,更能成為當事人首選。降低訴訟成本要有度,在滿足農村居民基本訴訟需求的同時要維護司法資源的利用環境。其次,部分地區司法人員素質較低,直接影響著村民對法律的信任,要提高司法人員素質,要求司法工作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養,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再次,要引導農村居民在糾紛發生后選擇恰當的方式,當務之急是要通過普法教育使農村居民懂法和熟悉訴訟流程,讓廣大農村居民自覺地認可法律,自覺地接納法律,自覺地養成對法律的信仰。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發展,村民間利益沖突的加劇,村民們開始更加注重權益的保護,開始意識到法律來捍衛自己利益的必要性。發生糾紛時,村民們更傾向于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現階段,惠農政策的實施,農村居民權益保障制度的完善,使得農村居民能夠自主選擇通過訴訟或者非訴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來化解矛盾,實現公平正義,最終真正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靳江好,王郅強.和諧社會建設與農村矛盾調節機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嚴軍興.多元化農村糾紛處理機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楊博(1988.08-),男,山東東營人,漢族,沈陽師范大學法律碩士(非法學)在讀。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0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