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舉
(貴州省仁懷市育人中學,貴州 仁懷 564500)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高舉
(貴州省仁懷市育人中學,貴州 仁懷564500)
摘要:新課程標準明確了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目標,對初中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達到這些教學目標,需要初中語文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提高自身能力,對作文教學進行深入的鉆研與探討。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驗,提出了五個方面的策略,以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語文;作文
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占據重要地位,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隨著新課標的推出,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方面又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建立和完善有關語言文字的法規體系,使學校語言文字工作得到全面推進。作為一種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成為學生認識世界、了解自我、開展創造性表達的重要過程,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學生綜合語文素養提升的重要表現。在新課標的視野下,探討改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教法,是貫徹新課標精神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基礎,也是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現階段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寫作興趣。
隨著網絡的興起,初中生幾乎人手一部手機,與以前相比,學生們接觸的信息更加廣泛。能夠了解更多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但是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這會導致他們不能靜下心來思考,沒有自己的觀點。學生寫作最重要的便是有自己的觀點,因為觀點是整個文章的靈魂。現在的學生過分依賴網絡,甚至減少了很大一部分與外界交流的時間,然而觀點來源于思考和交流,現狀決定了學生越來越缺少自己的見解,所以寫作對他們來說越來越困難,以至于他們逐漸失去了寫作的興趣。沒有了興趣,他們的作文便成了純粹的任務式作業,利用發達的網絡,對一些信息進行生搬硬套,湊夠老師要求的字數,甚至有的直接通過百度抄襲。作業軟件的產生,更助長了一些有富余零花錢的學生的威風—通過網絡雇人寫作。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水平只能越來越差,從而導致寫作興趣進一步降低,由此形成惡性循環,阻礙學生水平的提高。
(二)學生語言基礎薄弱。
語文作為一門我們最常用的學科,之所以不能得到學生足夠的重視,是因為學生會產生所學習的語文知識已經夠用的錯覺,使其對語文的積累以及知識的更新不夠重視。學生從一開始便沒有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加上很多老師在一開始沒有強調語言積累的重要性,學生們在學習寫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語言儲備不夠,有時候不能理解題目的含義,導致作文出現跑題現象;有時候知道自己想要描述的觀點,可是拿起筆的時候卻什么也寫不出來,或者寫出來的東西毫無美感可言。沒有好的語言基礎,初中生的寫作進入了瓶頸,阻礙了其寫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三)學生缺少生活體驗。
作家、藝術家以及其他創作型人才都會說一句話:“靈感來源于生活。”只有真正融入生活,感受真切存在的事物,筆下的東西才能具有靈性。現在的初中生,他們作為家中的獨生子女,備受呵護,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沒有,生活體驗從何談起?網上有這么一個例子:老師布置作文題目“給爸爸洗腳”,卻發生了這樣的狀況,爸爸對兒子大吼:“洗什么腳,好好學習才是正道,給我洗個腳你就能多考幾分了?胡鬧!”結果可想而知,學生沒有完成寫作,受到了批評,從此以后對寫作再也沒有了興趣。
二、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教法
(一)加強作文教學教法的創新。
從傳統的作文教學方法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學方法較為陳舊,教學方法呈現出單一化的特點,往往只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作文的教學往往也只是局限于課堂的教學。而傳統的作文教學方法使作文教學顯得枯燥乏味,學生往往表現出較低的寫作興趣。在新課標的視野下,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領悟新課標精神內涵,使作文教學不斷得到創新,使作文教學呈現出嶄新的面貌。比如,在就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多彩的四季,寫一篇文章,可以讓學生圍繞多彩的四季進行多角度思考,進行多角度寫作,可以從多種四季景色來寫作,也可以從單一某一事物的變化來展現四季變化的多彩性,還可以讓學生看畫作文;可以讓學生課堂限時寫;也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進行寫作等。通過這樣富于變化的作文教學方法和途徑,將學生的寫作興趣充分激發出來,從而使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大大提高。
(二)提高學生潤色的能力和技巧。
學生掌握了構建文章的方法是寫好文章的第一步,提高潤色的能力和技巧形成文風是第二步,中心是提高學生運用多種形式,提高敘述、說明、描寫、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給學生傳遞一個明確的信息,寫作不是華麗詞藻的堆砌,我們以初中課文和文學作品的典型片段或學生作文中的優秀片段加以說明,作文是一個運用語言文字表達的方式描繪和定格你看到、聽到、想到的具體事物現狀和場景,再現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客觀現實的創作過程。使學生克服不是著力描寫景物的真實現狀美,而是抒發了很多與景物并不相關的美啊美啊的感慨的誤區,提高學生對潤色的認識。我們隨手捏來一些精彩片段,“舉杯(邀、望)明月,對影成三人。”讓學生體驗“邀”、“望”在意境上的差別,來提高學生對字詞地運用的潤色的理解。我們也會列舉名著的精彩的描寫,來加深潤色在描寫人物、景物的作用。劉姥姥進大觀園,研究曹雪芹用什么樣的筆鋒描寫了社會地位相差懸殊的兩個不同階級的老人的魅力無窮形象,成就千古不朽的名著,提高學生對段落潤色的理解。我們更關注現代網絡語言和傳統文學之間的差異性,中學生生活在新媒體時代,網絡語言對他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并在作文中時有反映。我們并不限制網絡語言在作文中的應用,但一定要限制網絡語言的濫用,試圖尋求現代網絡語言語境和傳統漢語語境之間的和諧融合,開發學生的智力,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繼承。字詞句式語言的巧妙運用,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和能力的基礎,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由詞到句,由句到節,由節到章的結構文章的能力。
初中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以新課標為指導,避免在作文教學中產生誤區,采用新的教學教法,提高作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紅梅.巧注“活水”,渠內清水常流———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思想深度的培養[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4).
[2]王鳳清.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之我見[J].學苑教育,2011(04).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