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晨
(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高峰體驗課程對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啟示
程晨
(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高峰體驗課程具有探究性、合作性、愉悅性和創造性四個特點,對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改革具有指導意義。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改革應該從這四個方面入手:(1)置入研究型課題,提高課程的可探究性;(2)創建學習小組,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3)更新教學方式,增加課程教學的趣味性;(4)打造相對開放舒適的課堂氛圍,徹底釋放學生的創造性。
高峰體驗;課程;高校思想政治課
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高等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動下,高峰體驗課程應運而生。所謂的高峰體驗課程就是通過改進高等教育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增強大學生學習的探究性、合作性、創造性和愉悅性。作為一種以整合知識、連接社會、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為目的的課程,它順應了科學、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得到了歐美等高校、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在高等教育課程改革中產生了重大影響[1]。我國高校中思想政治課程的課堂中普遍存在“低頭族”、“手機黨”,因此,美國高峰體驗課程的成功經驗,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改革、提高實踐教學的操作性和實效性具有指導意義。
高峰體驗(peak experience)是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基于需要層次理論提出的,是人本主義心理學中最具特色的部分。馬斯洛認為,高峰體驗是一種持續時間較短的情緒體驗,它可能是轉瞬即逝的幸福感,個體能夠感到強烈的快樂、幸福與欣慰,它也可能是瞬間產生的壓倒一切的敬畏情緒。這些感覺能使人與環境融為一體,達到到家所說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馬斯洛之后的學者科林·威爾斯在《心理學的新道路中》指出,高峰體驗可以被復制,而其本身是一種能量的溢出。
(一)探究性。
古語說:“絕知此事要躬行”。在高峰體驗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每一組學生都被給予一定的工作任務,這些任務是開放式的,沒有現成的具體的答案,學生則利用已經掌握的各種知識與各項技能去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于調查研究、分析討論、表達與交流等方式進行分工協作,獲得知識并且激發自身學習的興趣。這些都是探究性學習的特點。
(二)合作性。
高峰體驗課程將教師、研究生以及高年級本科生會聚到一起。在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中,所有的學生必須一起推進項目的行進,他們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啟發,取長補短,不斷從合作者那里獲得靈感和啟發。團隊工作和合作對保證整個項目的推進和完成至關重要,學生們必須學會從合作者那里吸取力量,通過相互幫助來彌補自己的薄弱環節。
(三)愉悅性。
如果希望學生能夠“樂此不疲”地享受認知過程,那么就應該為學生提供一種這樣的認知方式,高峰體驗課程正是這樣的課程形式。在高峰體驗課程中,學生會滿心喜悅并且獲得高峰體驗,那是因為他們在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體驗。
(四)創造性。
馬斯洛認為創造性的本質特征是人性的健康和完美發展,高峰體驗是創造性釋放的集中體現。我們人為設置的高峰體驗課程正式在還原學生的創造性本質。每個學生的心智中都具有創造性的底蘊,只有允許這些非理性、非邏輯、非現實的基礎元素自由的表現,才能形成自我創造的迸發[2]。
(一)置入研究型課題,提高課程的可探究性。
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以知識的講授為主,缺乏研究性的學習機制,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我們應該借鑒高峰體驗課程的探究型教學模式,置入研究型課題,增加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可探究性。比如,在課程的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引入新聞時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習的原理去分析時事中的問題。由于是時事,網上并沒有現成的答案,學生需要通過資料搜集和整理獲得對事件的整體認識,然后再聯系所學知識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
(二)創建學習小組,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
在高校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大多是合班教學,一個班往往有100多名學生。這通常會呈現出兩個現象:(1)為期一學期的課程結束后,多數教師仍然不認識學生,或者只認識其中的幾個;(2)合班的學生來自不同的班級,他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基本為零。這兩種現象背后隱藏了不同的問題:(1)教師對學生缺乏針對性的指導,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2)學生之間缺乏交流與合作,不利于知識的傳播和再生。無論哪一點,對于學生的學習都是不利的。
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應該為學生分組,每組給予特定的任務,在任務的執行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變得廣泛,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一舉兩得,事半功倍。
(三)更新教學方式,增加課程教學的趣味性。
在高校中,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的冷漠態度大多源于課程教學的枯燥乏味。許多教師照本宣科,或者直接讀PPT,無疑使學生更加厭惡這類課程。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多加入一些與課程相關的趣味性知識以及同學們感興趣的知識。比如,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教學中,講到可知論的時候,就可以給學生們講講在地球北緯30度發生的一系列沒有答案的神秘事件,并且指出,雖然這些神秘事件暫時無解,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類認知能力的增強,事件神秘的面紗終將揭開。
(四)打造相對開放舒適的課堂氛圍,徹底釋放學生的創造性。
在高校的教學中,為了保障教學秩序,教師們往往會制定一些準則,不準學生說話,不準學生交流。實際上,課堂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為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打造一個開放輕松的氛圍尤為重要。比如,在課堂中,學生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可以質疑教師的觀點,可以針對某一問題向教師發問等等。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創造力才有可能完全釋放。
[1] 劉小強,蔣喜鋒.質量工程下的課程改革[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2):69-76.
[2] 彭運石.走向生命的巔峰[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62.
G641
:A
:1671-864X(2015)10-0139-01
程晨(1985-),女,漢,安徽滁州人,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哲學博士,研究方向:科技與社會,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