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威(浙江樹人大學 浙江 杭州 310015)
民辦高校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徐小威(浙江樹人大學 浙江 杭州 310015)
課余體育鍛煉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對浙江樹人大學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現狀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調查,分析了民辦高校的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目前大學生在鍛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民辦高校 體育鍛煉 現狀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課余體育鍛煉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已經越來越重要。他不僅是體育課的延續也更是學生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體育鍛煉可以有效的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對改善他們的人際交往也有較大的幫助。民辦高校在最近的十幾年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將來也會在高等教育中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但是,民辦高校在辦學理念以及管理方式上面,還是也與普通高校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從辦學條件到招生層次,都有一些不同。所以,本文從浙江樹人大學的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全面的調查、訪談,以期發現民辦高校學生課余體育鍛煉 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案,為民辦高校更好的開展學生課余體育活動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
1.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網站查詢了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相關期刊、學術論文、著作等,對民辦高校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現狀、動機及制約因素等內容,進行梳理與歸納,為本文提供了豐富的理論研究依據和方法指導。
1.2、問卷調查法
按照社會調查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分別在浙江樹人大學的10個學院的隨機抽取了30個班的同學,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調查,并輔以訪談法和文獻資料法。在10個學院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478份,有效回收率95.6%。分別從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項目、場所、時間、頻率、動機、影響因素以及鍛煉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調查分析,并對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
1.3、數據統計法
對有效問卷運用常規統計方法進行處理。
2.1、課余體育鍛煉現狀
(1)大學生周鍛煉頻率、時長和強度統計。

表1 大學生周鍛煉頻率、時長和強度統計表
在我國,劃分體育人口的標準是,每周至少參加體育活3次,每次活動時間至少0.5h,每次活動達到中等強度以上。一般情況下,我國的學生都被認為是體育人口。但是,如表1所示,只有41.93%的大學生每周參與體育鍛煉在3次以上(包括3次);只有53.14%的大學生每次運動時間在0.5h(含)以上;有49.77%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后運動強度達到中等及以上。由此可見,樹人大學一半多的大學生還不是體育人口。
(2)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組織形式和內容。
相關調查表明: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組織形式主要包括各種比賽、班級活動、健身房、俱樂部、小團體活動和個人鍛煉等。其中,各種比賽為主要組織形式,個人鍛煉是大學生體育意識覺醒的表現,是體育鍛煉習慣養成、體育興趣形成的重要途徑,對學校體育的終極目標——終身體育的達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表2 浙江樹人大學課余體育鍛煉內容統計表
從表2可以看出,浙江樹人大學學生的體育鍛煉形式已經走向多樣化、休閑化,一些新興的或正在流行的體育鍛煉項目逐漸走進高校課外生活,成為大學生鍛煉身體的一部分,深受90后大學生喜歡,如瑜伽、小球、健美操“占比例較大”還有些傳統項目籃球、排球、跑步等也占一定比例。在調查中了解到"體育俱樂部"組織安排各類體育活動,俱樂部作為高校學生組織的校園文化的一部分,緊跟學生需求,不斷創建出具有大學生特色的體育鍛煉方式,如 跆拳道協會、乒乓球俱樂部、輪滑協會等。體育俱樂部根據大學生興趣,為大學生課余體育生活提供了運動休閑場所,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使學生在健身的同時體會到體育休閑所帶來的快樂。從表2還可以看出,籃球運動在課余生活中所占比例較大,這也說明高校課余體育活動正走向流行與休閑化。
2.2、影響因素分析
(1)大學生的多樣化課余生活方式。

表3 大學生課余活動方式選擇統計
課余生活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關于大學生課余生活的生活方式,從表3課余看出,做作業與考證、玩手機、兼職、看書、參加體育鍛煉、電腦游戲的選擇率列前6位,這表明出大學生課余活動方式是多樣性的。其中做作業和考證作為典型的學習活動,成為大部分的大學生渡過余暇的主要方式,另外,超過半數的大學生選擇了玩手機,也反映了隨著科技的發展,90后大學生所具有的獨特特點。此外,兼職和看書也成為一部分大學生課余生活方式的重要選擇,其選擇率甚至還超過了電腦游戲。可見,以學習活動為主多樣化的課余活動方式仍然是當前大學生課余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這也符合大學生生活的特點。從表中還可以看出,課余時間參加體育活動也成為一部分大學生的選擇。
(2)鍛煉動機。
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動機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愛好體育運動(占52.36%)、展現自我風采(占30.48%)、學校要求(占22.62%)。由此可見,要真正加強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行為,還要靠提高大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認知,培養大學生對體育鍛煉項目的興趣,認真落實學校對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各項要求和措施。
(3)制約因素。
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影響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是惰性、沒有場地設施和沒人陪同。客觀上講,高校體育場所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豐富的,可能是沒有適合自己運動項目的場地設施,或者是因為學生較多而導致場地設施相對不足。超過一半的學生所選擇的“惰性”可以看出,內因是制約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獲得的主要因素,這很有可能與90后大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個人習慣有很大關系。另外,沒人組織和指導也占到了22.66%,說明組織和指導對于大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在也發揮著一定的作用,沒有有效的組織,大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就會大大下降。
(1)杭州市民辦高校大學生一半以上達不到體育人口的標準,大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整體睛況不容樂觀;
(2)杭州市民辦高校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形式正在轉變,一些休閑、流行的運動項目逐步走進大學生課余生活;
(3)課余體育鍛煉已經成為一部分大學生課余生活方式之一,惰性、沒有體育場地設施是制約大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
(4)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重視和引導。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是大學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生活、就業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校應當自上而下地形成一種重視課余體育鍛煉的氛圍,從學校領導、宣傳部、團委、體育教學部等職能部門,到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干部、黨員和普通學生個人,都應該將課余體育鍛煉納入自己的日常計劃和學習生活之中。
[1]楊春江,劉微.大學生體育鍛煉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力量素質的作用[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3,(5).
[2]嚴華,李蓉蓉.略論普通高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J].湖北體育科技,2012,(3).
[3]胡小妹.加強對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引導若干思考[J].體育世界,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