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文 樊佑坤
(濟南高新區第一實驗學校, 山東 濟南 250000)
“運用地圖讀分布”微課教學設計及反思
鄒 文 樊佑坤
(濟南高新區第一實驗學校, 山東 濟南 250000)
如何設計微課對于廣大地理教師來說還處于探索的階段。文章以“運用地圖讀分布”為例,從選題設計、腳本設計、制作微課、微課評價四個方面進行實踐嘗試,展示了微課的使用情境,并對該教學設計進行了反思。
選題設計;腳本設計;制作微課;微課評價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迅速席卷了大江南北,現在已成為一種學習的趨勢,并且今后必將全面普及。微課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讓教師去組織和開展教學。教師也有必要讓學生了解、適應并且能夠主動的進行微課學習。
微課使用的前提是進行微課教學設計。微課教學設計是在普通的教學設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又有別于普通的教學設計。我們需要教學設計達成教學目標,但不一定需要微課來達成。普通的教學設計必須考慮教學活動的可行性,而微課將學習空間變大,將學習材料變大,變清晰,微課教學設計可行范圍更廣。微課教學設計比普通教學設計更細致。普通教學設計很多都需要在與學生的互動中生成,而微課設計更像是程序,它運行后的結果和最初的設計是完全一樣,在什么時刻點擊哪張幻燈片、語調、語速等都是計算好的。微課教學設計需要用設備錄制,可以用技術手段修改,普通教學設計是在學習環境中應用,無法修改。
微課作為教學資源可傳遞使用,但對于制作者來說,仍是一次完整的教學過程。根據對微課的應用,筆者認為微課的設計步驟為“選題設計——腳本設計——制作微課——微課評價”。下面以課堂教學微課 “學習讀圖方法”為例進行實踐探索。
1.方向比努力重要——進行選題設計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微課是教學資源,服務于教學,即為資源,因課程內容和教師能力的差異,某節課課堂教學中就有“用”與“不用”的區別;“哪里用”的思索。“世界的語言和宗教”一課中為何要微課程學習“運用地圖讀分布”呢?第一,內容有價值。就初中地理教學而言,無論是課程理念還是課程目標都要求我們掌握閱讀地圖的方法,課程內容也多次提到“運用地圖……”“閱讀地圖……”。所以“運用地圖讀分布”有預習、學習、復習的價值,本部分內容有制作成微課的需求;第二,環節有需求。盡管本節課“運用地圖讀分布”這部分內容,不存在課堂難以展現的場景,不易操作的實驗,但是本部分內容對教學目標的達成非常重要。微課對學生聽覺視覺的沖擊效果勝于教師講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方法學習之后,需要學生應用方法,整個環節大約花費8分鐘,如果教師講解讀圖方法,再進行應用,整個環節就會過于沉悶,學生容易疲倦,插入微課讓本環節變得生動,利于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所以有插入微課的需求。
2.成敗的決定因素——進行腳本設計
微課腳本設計是微課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決定微課成敗的重要內容。微課腳本設計與普通教學設計有相似之處,都需要充分考慮學情,結合學習目標設計教學活動。但也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根據筆者經驗,例談課堂微課腳本設計。
從腳本組成上看,微課腳本設計對語氣、語調、語速、何時翻動幻燈片都有設計,這些因素對學生的聽課效果都有影響。從腳本所需時間上說,時間不宜過長,十分鐘以內,課堂微課時間在1分30秒~3分鐘為易,時間過短知識不易講透,時間過長學生容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所以這節微課只有1分22秒。從腳本內容上看,由于是課堂微課,而不是在家里自學的復習類微課,所以只設計了片頭,凸顯微課的核心內容,較好的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堂微課也需要總結,所以在最后總結了方法;課堂微課腳本設計時重點內容要突出,不要加入過多眼花繚亂的動畫效果,容易沖淡主題,這節微課只是用動畫圈出了重要內容。

微課內容運用地圖讀分布適用范圍課堂學習中使用腳本設計環節解說詞畫面備注一、片頭如何運用地圖說出世界語言的主要分布地區呢?老師來和大家分享一個讀圖的方法。第1張PPT文字部分動畫“淡出”;語氣盡量活潑;語速慢;聲音與動畫同步;時間控制在30秒內。二、正文講解讀圖的方法讀圖一般分為三步。第一步讀圖名,了解圖的內容。世界語言分布。第二步,讀圖例,了解圖中符號的含義。假如我要了解英語的主要分布地區,我就看英語的圖例。第三步,讀內容,內容要看具體的圖。在圖上根據英語的圖例找出英語的分布地區。如何描述呢?可用位于誰的什么方位。英語主要分布在歐洲的西部,亞洲的南部,北美洲、非洲的東南部,大洋洲第2張PPT讀圖方法 “讀圖名→讀圖例→讀內容”用動畫一步一步的出,同時用形狀圈出所指部分;注意聲音與動畫的同步;讀圖方法和描述方法要重讀,語速要慢。
3.合適的就是最好的——進行微課制作
完成腳本設計,接著就是制作微課。先準備好所需的資源,例如做好PPT,布置好場景,收集好圖片,制作或準備好實驗材料或教具等,再排練幾遍最后開始制作。制作時不必拘泥于軟件和設備,可以做成PPT微課,可以用手機或攝像機等錄制,可以用錄屏軟件錄制,也可以只錄制聲音。只要做起來得心應手而且能較好的達成教學目標即可。
4.效果是需要檢測的——進行微課評價
整體教學過程需要評價,大的教學環節需要評價,微課也需要進行評價。結合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微課評價時,對于知識點學習類微課可以用一兩道習題進行評價,對于方法可以利用方法的應用進行評價。在“微課程學方法:運用地圖讀分布”后,通過“教師輔助學習:運用方法,讀出并描述西班牙語的主要分布地區”和“學生獨立完成:讀出并描述其它四種語言的主要分布地區”對微課效果進行了補充、鞏固、評價。
教師評價微課需要微課使用的情境,可以結合整節課的教學設計,看看是不是有種“減一分則少”的感覺。以下是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中對使用的微課也進行了詳細說明。
【課標內容】
●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地區。
●說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
【課標分解】

【重點與難點】
重點:六種語言及三大宗教的分布
難點:語言的國際化、宗教影響和宗教的認同與尊重
【教學流程圖】

說明:本節課教學的每一環節都包含了學生活動與評價,評價檢測了學生活動的效果,體現了“評價優先于教學”的教學理念。結合課程標準本節課教學流程分為“世界的語言”和“世界的宗教”兩部分。“世界的語言”部分通過“學會讀圖方法”“掌握世界6種語言分布”評價學生活動“微課程學習運用地圖讀分布”。通過學生活動“情景劇表演世界語言的國際化”認識了語言對交流的意義。“世界的宗教” 部分通過“了解宗教概況”評價學生活動“漫談宗教”,通過“描繪宗教分布”評價“合作分享”,通過學生活動“宗教影響”認識了宗教的影響。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評價設計意圖課前影像展播視頻:世界上多種語言和宗教建筑形式的呈現。學生能認識交流語言與宗教建筑形式的不同運用可視化手段,體驗語言和宗教建筑之美
教學流程一:初步體驗,感受差異

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評價設計意圖激趣導學,引入課題教師用韓語、英語、漢語與學生進行“遞進式”交流。激發學生興趣,拉近師生距離,導入課題
教學流程二:品味語言之美

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評價設計意圖語言之旅掌握分布呈現圖文資料了解世界語言概況。微視頻:地理小助手的“語言之旅”,感受不同地區的語言差異。微課程學方法:運用微課程讓學生掌握讀圖方法。提煉并記錄讀圖方法教師輔助學習:運用方法,讀出并描述西班牙語的主要分布地區學生獨立完成:讀出并描述其它四種語言的主要分布地區讓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打造高效課堂。學習卡片的運用,不僅讓學生記錄積累一些學習方法,而且能夠及時評價學生學習情況,體現評價優先于教學設計的理念。劇情表演體會作用情景劇:給學生創設情境,學生自編自演“語言與溝通”情景劇。師生交流:世界語言走進中國,漢語走向世界,體味語言國際化。學生能生動的展示語言不通時,交流障礙的場景。運用活動化的手段,創設輕松活潑的場景,把“語言是世界的也是我們自己的”這一隱含的內容外顯化,激發學生興趣,有效突破難點。
教學流程三:尋覓宗教足跡

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評價設計意圖木魚聲聲承轉過渡承轉:語言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世界文化還有……教師敲擊木魚,師生互動,交流三大宗教的概況。學生能說出敲木魚屬于哪一種宗教的行為,并試著說出三大宗教的名稱。點燃學生興奮點,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漫談宗教述說概況微視頻:“跟著老師走四方”。學生能辨別三大宗教的建筑特點。通過觀看視頻,了解三大宗教的基本概況,主要目的是滲透同一國家不同地區和不同人們在宗教信仰上也存在差異。合作交流成果分享合作交流:描繪并敘述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學生能設計圖例并描繪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區。學生能順暢交流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合作交流,滲透協作意識,分享研究成果。宗教內涵外顯悠遠師生交流:國旗上的宗教烙印。文化欣賞:探尋文化之源——宗教對文化影響。評價與拓展:探尋宗教影響。(結合校園文化“仁、義、禮、智、信”談佛教影響)學生能說出北歐五國國旗與基督教有關。學生知道宗教建筑特點,了解經書及宗教思想。通過視覺、聽覺的沖擊和多樣的活動,感悟三大宗教廣泛和深遠的影響,滲透尊重宗教的思想。尊重宗教遠離邪教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認識邪教本質。(結合校園文化“邪教迷惑人的心智,科學照亮人的前程”學生身邊素材)學生能說出“法輪功”或“全能神”等邪教組織。樹立正確的宗教觀,遠離邪教。課堂小結情感升華小結課堂結構,歸納精髓。課堂結束語: 社會在發展在進步,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我們需要與他人相互學習,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更要學好各國語言,了解并尊重宗教,讓更多的人更好的聽到中國的聲音,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學生能在教師引導下說出本節課主要內容結構。運用概括性的語言(正是由于語言的交流和宗教文化的影響,才使得世界文化枝繁葉茂,豐富多彩)和教師富有激情的語言,把學生情感充分激發出來,以達成情感目標。
【板書設計】

要想講好課,聽再多的公開課也不如自己好好去上一節。用心上課,肯定會有很多收獲。這節課能獲山東省優質課一等獎,筆者認為與微課在教學中的使用是分不開的。
1.精準的把握課程內容,用微課演繹活力空間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其中有一句標準是“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地區。”該條標準可解讀如下:“說出”屬于“了解水平”的行為動詞,要求學生通過讀圖,描述六種語言的主要分布地區。依據“課程內容”可制定清晰的、可檢測的學習目標“閱讀地圖描述世界六種語言的主要分布地區;了解世界語言概況,體會語言的國際化,燃起學習語言的熱情。”。為較好的達成學習目標,首先通過一段微課教給學生讀分布圖的方法,再對微課進行評價引導學生自己讀出分布。正是因為圍繞學習目標適時恰當的運用微課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學到知識,提升能力,這樣的課堂才能變成一個活力的空間。
2.提高學習目標達成度,用微課演繹魅力空間
一堂課,學習目標達成度越高當然越好,本節課微課的使用確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筆者所在學校在日常教學中,使用微課學習“運用地圖讀分布”環節,注意力集中的人數比不使用微課大約提高24%,能主動描述西班牙語的主要分布地區的人數增加了50%,完成學案描述其它四種語言的主要分布地區的準確率提高了30%。可能正是運用微課,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內容展示更清晰,提高了學習目標的達成度,課堂變成了一個充滿魅力的空間。
3.理念超前的設計,用微課演繹多彩空間
在本節課中,引入“微課”,讓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打造高效課堂。學案設計了兩欄的學習卡片,一側讓學生記錄從微課學習到的學習方法,一側評價學生的微課學習情況,體現“評價優先于教學”的教學理念。利用微課進行教學設計符合教育的趨勢,符合社會對學生的要求。正是這種超前的理念,才使本節課變成一個多彩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