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瓊+鄒振根
摘 要:本文主要從學生的個人需求與實際意義和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意義、高校的體育發展實際意義等多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關鍵詞:校園環境;體育文化;大學生;主體需求意識
伴隨體育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我國高校的體育課程和教學改革也正展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很多高校根據教學的實際與學生的興趣,開設了很多形式上不同選修課,大部分的選修課都是深受大學生喜愛的課程。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只在教師作為先導作用前提下才可以充分發揮。只有讓學生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相互一致,把這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充分調動,才能使教學效果得到提高。因此,要想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主體需求放首位。
一、高校校園的體育文化環境重要性
校園文化第一個層面就是校園環境,它的結合與校園成員一起維護、創造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制度文化環境是牢牢不可分開的,它是校園精神的對象化與物質化的形象表現。透過校園環境,我們可以從中感知校園成員的理想、精神面貌和價值觀等一系列的外在形象。校園環境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子系統,它以大學生培養個性、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為重要中心,內容為學生的行為結果與行為方式,反映了校園在培養人才的環境中各種物質與精神文明文化活動現象,且很大程度的制約和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與成才過程轉化。
高校校園的體育環境是每一位大學生的文化主體、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發展與提高的重要條件,也是文化主體身入校園文化生活,使身心得到愉悅的空間。文化主體在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中生活,其中一些優秀的成員可以感染或影響其他成員,讓他們產生共鳴。體育文化還可激勵文化主體朝著更高的生活需求和精神境界上進取。文化主題透過校園體育這樣的環境可將校園體育文化精華向周圍擴展,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正是因為高校校園的體育文化環境作用如此重要,積極健康的體育文化會對文化主體有良好的影響,
二、校園的體育文化環境和大學生的主體需求意識之間的關系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學生的主體需求意識的培養狀況與自主需求意識提高都取決于校園的體育文化環境,它保障了大學生的主體需求意識的培養。但是,有些大學生主體意識較為薄弱,校園的體育文化環境會直接受到影響。大學生主體意識強對體育的總體需求也會強,會要求校方改善體育制度及硬件條件等;還有一些學校的運動場所是規定時間開放的,這樣讓學生在很大程度上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不能依照自己的時間去進行自身想要的體育運動。但在另一方面,如果學生沒有較強的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那么也會削弱校方在校園的體育文化環境改善力度。因此,校園的體育文化環境和大學生的主體需求意識間的關系是相互制約和影響的,但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構建大學生對體育的需求主體意識
(一)培養學生對自身的主體地位與作用自覺意識。首先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自覺性,做到這一點,學生才會在體育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有端正的態度和明確的目標;另外,教師應該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和愛好及性格特點等,培養與教導學生主體意識。
(二)培養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參加體育活動的主體意識不是一兩天能培養起來的,學習體育技能是一個不斷總結與發揮的過程,學生要根據自身的學習任務與學習環境,結合實際情況,多思考,要學會靈活運用不同方法在失敗中調節自身行為,慢慢培養自我調控能力。
(三)自我感知學生的自我價值權利與義務。學生自我價值即指學生個人的作為價值的客體對其本身作為價值的主體需求滿足。每個人都有很多需求,同時也有相應的能力與作用滿足一定的需要,它的能力與作用和需要之間存在一種可逆的關系。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自我價值權利與義務,自我感知是培養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主體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四)學生的自我使命與責任的體驗與認識。學生的自我使命與責任是學生自身對自己、對他人和對家人與集體和國家與社會所應負的責任的信念與情感、認識,以及和它相對應的履行義務、承擔責任與遵守規程的自覺態度。責任心是一個人人格健全的基礎,是催生能力發展的一味良劑。它不單單是一種重要的非智力因素,還影響著學生的智力和學習能力的開發,另外,它也是一個人以后是否可以家庭幸福、事業成功、立足社會的重要人格品質。所以,提高學生的自我使命與責任的認識與體驗是學生提高自身參與體育的主體意識的關鍵所在。
(五)學生對自我的自由和尊嚴的體驗與認識。體育課這種雙向互動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尊嚴與自由,換句話說,就是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一個選擇權利。尊重學生有尊嚴有自由的權利,同時也是擴展學生發揮自我去參與體育運動主體意識空間,促進教學氣氛更加融洽和諧,更好的達到教學效果。
四、提高大學生的體育文化心理的品質
如今,國人對于體育的理解和認識都不深,體育并沒有在國人的生活和思想中留下很深遠的影響,所以,大學生對于體育的理解認識和大學生對于體育文化的心理品質的提高是目前我國高校校園的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責任與使命。我國應把體育從傳統觀念上的單純的增強身體素質轉變成把體育當做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重要手段與途徑。把體育當做大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而不單單是一種技能。高校校園的體育文化需揚棄以功利為目的的價值取向,要重新認識體育對于人類健康精神的養成,這種人文精神是最為重要。
由于現代化進程加快,社會對高校培養出的大學生人才有了更高要求。而良好的適應性、健康積極的品質是現代人格的重要指征之一。現代人格的培養和形成,在根本上是說要歸結于人自我一時的培養,一方面提高了自己了解自我情緒能力,這也是體育教育強調的重要方面。高校校園的體育文化建設的加強,積極地影響著大學生的現代人格形成,培養良好健康心理品質正是校園的體育文化的建設目的。應該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構建高校校園的體育文化,讓大學生心理健康伴隨校園的體育文化氛圍不斷改善和提高。
結語:提高大學生對參加體育活動認識,目前高校大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認識還有待提高,導致他們參與度較低,高校的校園體育文化環境的建設不僅要依靠學生,開展豐富的體育活動,還應該體育風氣良好,體育活動開展和進行不可過于依賴強制性力量,更多的應該是倡導積極健康的體育氛圍。
參考文獻:
[1] 趙娜.校園體育文化環境對大學生體育需求主體意識影響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
[2] 張翔.淺析普通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對大學生體育意識的影響[J].新西部,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