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忠
摘要:
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內在要求。堅持群眾路線要做到思想認識、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的辯證統一,既要從中國特殊的國情出發繼續推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又要積極應對新形勢下現代化國家發展的時代需求,堅持推進治國理念的創新和制度創新,切實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尊重群眾的主體價值。
關鍵詞:群眾路線;民主;公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群眾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也是社會發展中最活躍的因子,最能動的力量。黨和國家的命運與群眾的發展息息相關。當前我們最重要的歷史任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理想。要完成這一歷史重任,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凝聚中國力量就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因此堅持群眾路線不僅是中國現代化國家發展的本質要求,同時也是現代化國家發展的內生動力和運作方式。
一、群眾路線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內在要求
“群眾”是一個極具中國特色的詞匯,群眾以及由此延伸的群眾路線在中國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它折射了中國特殊的國情和中國奮斗的歷史。由群眾構建國家,由群眾創立政權,群眾是政權的主體,沒有作為主體存在的群眾就沒有新生的人民政權,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的各項政策措施也就無從推進,這就是中國特殊的國情。
隨著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推進和現代化國家治理模式的探討,關于公民的內涵和公民權利的保障得到了更深層次的探索和實踐。在西方千百年來,“天賦人權”和社會契約論深入人心,而在中國則始終奉行“民者,國之本也”的基本理念。[1]在今天繼續深入研究和探討社會治理轉型的過程中,我們仍然不能忽略“群眾”和“群眾路線”所蘊涵的中國自己特殊的國情和特定的歷史環境,不能以“公民”理念完全取代“群眾”思想。在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的今天和世界各國現代化都不斷推進的時代,我們很難忽視“公民”理念的不斷推進及其在現代化國家治理中的作用。因此,我們也絕不能忽視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過程中,更加自覺地維護和保障公民權利的保護和實現。
二、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線
歷史的發展總有其內在的運行規律,因此也就有了關于“歷史周期律”的探討。而中國共產黨成功地找到了跳出歷史周期律的新路,那就是“民主”。什么是民主?民主“將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的復活,但卻是在更高級形式上的復活”[2]。 如何才能實現民主,我們黨也早有論斷:“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
息?!盵3]因為“只有大政方針決之于公眾,個人功業欲才不會發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如此這般也才可以跳出歷史周期律,真正做到“歷史自覺”——把握規律、利用規律、駕馭規律。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始終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我們黨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堅持群眾路線,將之作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繼承下來。這不僅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的,更是我們黨生死存亡的關鍵,是黨的生命線。因為堅持了群眾路線,才有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因為堅持了群眾路線,中國共產黨才領導人民贏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穩步推進。這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是我們國家長治久安的固本基石。黃葦町先生在《蘇共亡黨十年祭》中指出:“歸根結底,是原蘇共喪失了人民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喪失群眾基礎是原蘇共喪失執政黨執政地位的根本原因?!盵4]蘇共的歷史警示我們,黨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
三、群眾路線是思想認識、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的辯證統一
群眾路線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踐的結合,它既是一種思想認識,同時也是一種工作的態度和工作方法。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奮斗爭取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5]從這種角度來看,群眾的追求體現了最原始的人類需求,這種需求也正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因此,只有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是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才合乎歷史前進的方向。因此,堅持群眾路線就等同于順應社會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規律,這是我們最大的政治。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實現群眾的自我解放,這就要求我們黨在具體工作中要克服兩種傾向:一是脫離群眾的“命令主義”,二是脫離實際的“尾巴主義”。
“反對官僚主義(即命令主義和自命一貫正確)過去是,現在仍然是毛澤東群眾路線的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要求的態度是心甘情愿地做群眾的小學生,而不只是他們的領導者,而且不能把群眾視為愚蠢笨拙的鄉巴佬,而應當信任他們,讓他們參加行政管理和政治運動。只有采取這種方法才能發動群眾而不損害他們的意愿?!盵6]中國社會的發展歷史充分印證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理論,改革開放以來的若干重大理論突破也都是由群眾的首創活動開始的,經過實踐的檢驗再由中共上升為理論而后又指導實踐。只有將黨的領導和人民大眾監督,政策規則的制定與群眾的廣泛參與,頂層設計和群眾的創新與實踐辯證結合起來,才能夠真正實現“群眾路線”的積極貫徹和執行。
其次在群眾路線的貫徹執行中還要克服“尾巴主義”。“我們要領導群眾前進,但是不要命令主義。我們要密切聯系群眾,但是不要尾巴主義。我們要從群眾原來的水準出發,去提高群眾的覺悟,率領群眾前進,我們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把最高的原則性與群眾最大限度的聯系相配合,這就是我們的群眾路線。這當然是不容易做到的,但只有如此,才能夠得上一個好的馬克思主義者,才配稱為一個好的共產黨員?!盵7]
四、在民族自治地區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要領導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行使自治權
民族自治地區有其特殊性,特殊的自然條件,特殊的人文環境。這就要求在民族自治地區貫徹和執行黨的群眾路線要在貫徹執行黨的大政方針的基礎上,根據本地區的特殊實際情況,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切實行使好自治權。
群眾路線是推動民族自治地區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根本保障。群眾路線的關鍵不僅在于制度的設立,更在于對制度的貫徹和執行,這才是群眾路線的第一要義。而體制的確立,制度的完善以及貫徹執行的有力都需要法律法規的保障,只有將群眾路線的理念形成具體的制度,并以法律法規的的形式確定下來,才能真正形成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
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理論精髓。堅持貫徹和執行黨的群眾路線,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成長發展的根本經驗,更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動力和保證。堅持群眾路線,不僅要重視歷史經驗的總結,更要注重依據形勢的發展需求進行制度的創新;不僅要重視制度的設計,更要重視實踐中的具體貫徹和執行。將先進的治國理念,進取的實踐精神和踏實的工作作風融入群眾路線的具體實踐之中,并將之以律法的形式確定下來,切實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尊重群眾的主體價值,這才是貫徹和執行黨的群眾路線的真正要義。
[參考文獻]
[1] 《淮南子·主術》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9頁。
[3]黃炎培:《延安歸來》中毛澤東談“歷史周期律”語,國訊書店,民國卅四年,第65頁。
[4]黃葦町:《蘇共亡黨十年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頁。
[6](美)費正清、費維愷編:《劍橋中華民國史1912—1949,下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201頁。
[7]《劉少奇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7-358頁。
(作者單位:內蒙古錫林郭勒職業教育中心,內蒙古 錫林郭勒 0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