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紅

摘要:為避免傳統閱讀教學花時多、見效慢的弊端,為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初中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的要求,為實現學校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民族情懷、高潔幸福的公民”的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語文課程應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要求,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探索,即教師在一個單位時間內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的多篇文章。群文閱讀教學是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更關注學生的閱讀數量和速度,更關注學生在多種多樣文章閱讀過程中的意義建構,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的研究”的要義是立足于課內精讀,實現有效的課外遷移、拓展、整合。“五選”即在群文閱讀過程中,讓學生自主進行閱讀文章的選擇、目標選擇、任務選擇、作業套餐選擇、研究小課題選擇。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中實施“五選”教學策略的研究的要義是立足于課內精讀,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實現有效的課外遷移、拓展、整合、創作。
關鍵詞:初中語文 群文閱讀 五選 學程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230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語文素養的養成是語文教育的核心目標。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的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教學,是我校為避免傳統閱讀教學花時多、見效慢的弊端,為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初中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的要求,為實現學校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民族情懷、高潔幸福的公民”的目標,而踐行的閱讀教學模式。新課標背景下,實施群文閱讀,創新群文閱讀的有效策略,能有效地更新教師閱讀教學的意識,改革閱讀教學的模式,沖破以往傳統課堂閱讀教學的封閉、僵化的氛圍,使學生的閱讀技能與人文素養能夠在自然、和諧的環境下發展,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拓展提供借鑒。
群文閱讀能解決傳統的閱讀面臨的三大挑戰:一是無限的書籍對人生有限的時間的挑戰;二是呈幾何級數膨脹的信息對人們接受能力的挑戰;三是大量新知識對人們理解能力的挑戰。通過全面的閱讀指導,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引領孩子的閱讀生活。構建以一定議題為依托,以粗讀略讀為主法,以分享感悟為核心,以探索發現為樂趣的群文閱讀,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目前,我們在群文閱讀教學的探索中創新了三種群文閱讀課型:精品引領課:遷移拓展課:群文整合課。但也現了一些問題,集中體現在學生在閱讀興趣、閱讀策略、閱讀能力、閱讀體驗方面的差異和教師的教學習慣、教學方法、教學要求僵化之間的矛盾。經過廣泛閱讀、專家指導,借鑒“道爾頓”教學法,我們意識到必須走個性化閱讀教學之路,嘗試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中實施“五選”教學策略,“五選”即學生自主進行閱讀文章的選擇、目標選擇、任務選擇、作業套餐選擇、研究小課題選擇,立足于課內精讀,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實現有效的課外遷移、拓展、整合、創作性學習,從而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研究內容
1.群文閱讀教學目標分層化。
2.群文閱讀內容整合套餐化。
3.群文閱讀教學過程自主化。
4.群文拓展個別反饋常態化。
5.群文閱讀評價反饋多元化。
三、實施策略
1.以學段學習目標和內容配置設定與為導向的“學程分析”策略。
開學初,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讓學生對一學期學習的內容、脈絡了然于心,使靜態知識模塊結構化,同時,參照課程標準,對課程內容進行單元設定、學段分解,確定“學程”中各學段的教學目標。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第二學期學程
2.以單元學習內容設計與任務選擇為核心的“工約設計”策略。
即在“學程”分析基礎上,設計出每一段的“工約”
“工約”就是集學習目標設定、學習內容梳理、學習進度預設、學習工具建議、自學路徑指導、學習效果自測等功能于一體的師生書面協議。
3.以群文自主選文與學分制激勵為抓手的“前置預學”策略。
即以“工約”的實施為抓手引導學生進行“主體性預學”,通過適當引導下的“自選自學”過程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提出閱讀質疑,帶著問題進課堂,“讓學生站在課堂的中央”,實現課堂精彩生成。
我們探索總結出的前置性任務類型有以下六種:
基礎級:(一)積累感悟型;(二)搜集整理型。
提升級:(三)自主探究型;(四)靜思練筆型。
挑戰級:(五)閱讀延伸型;(六)捕捉生活型。
4.以課堂教學群文整合自選任務為支撐的“互動導引”策略。
從溫故知新,到精讀深思、領會要旨,提供菜單,分層自選任務滲透到我們的每一個教學環節,用悉心的關愛為每一層學生編織課堂的魅力。
5.以學生自選書單拓展、自選“微課題”研究課外個別輔導為依托的“課堂延展”策略。
課堂尾聲為學生提供拓展閱讀自選書單套餐,提供微課題研究菜單,這樣,以一課帶多篇,以課內帶課外,讓學生帶著思考和更高的學習要求離開了課堂,課堂資源開放起來,讓學生思維開放起來,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英國數學家哲學家懷特海說:“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學生分層次、多角度的解讀讓他們思想深刻,生活幸福;經典作品中閃光的人格魅力讓學生品格高尚,行為高潔;美好的情感讓學生美的感悟力不斷提高,從而學會創造美,享受美。讓學生在個性化自主選擇中進行群文閱讀、微課題探究,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成長菜單,培養優秀創新一代公民。
參考文獻:
[1]韓雪屏.中國當代閱讀理論與閱讀教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4).
[2]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3).
[3]饒杰騰.語文學科教育探索[C].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余虹.語文教育中的審美人生教育[J].中學語文教學,2001(12).
[5]李鎮西.閱讀教學的解釋學思考[J].語文建設,2002(9).
[6]程翔.試論閱讀教學中的“理解”[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3(9).
[7]蔣軍晶.語文課上更重要的事——關于單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