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摘 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為了落實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增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該文以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建設為例,從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改革評價方式三個方面對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探索,探討如何增強該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切實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 教學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8(a)-0168-0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修課之一,立足于依據大學生成長的基本規律,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法制觀,從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1 改革教學內容,由教材體系向專題教學轉化
遵循大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大學生活不同階段的特征以及我院高職學生的特點,依據不同專業的職業需求,以“內容實用、方式適用”為原則,設計專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培養職業素養,提高職業通用能力。
1.1 了解學生需求,服務職業生涯發展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注重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的教育,當前大學生多為“90后”,其主要特點是知識面廣、自制力弱、個性張揚、反感講大道理。因此,必須通過訪談、問卷等形式對他們的思想道德、法制意識、關注的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行科學調研,掌握真實狀況,在教學中結合我院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實際需要,密切聯系社會、專業實際,引導學生了解社會和職業崗位,有的放矢,從而增加學生興趣、得到學生認可,體現課程的深刻性和針對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2 立足高職特點,優化整合教學內容
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針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高職學生的成長特點以及我院不同專業的職業需求,我們從增強教學實效性入手,把課程內容整合為“導航引領—政治觀教育”、“領悟人生—人生觀教育”“恪守道德—道德觀教育”“遵守法律—法制觀教育”四個分塊相對明顯而又相互融合滲透的模塊 ,共計九個專題和五個實踐項目,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增刪,形成教案、課件。從而增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的針對性,體現了與高職學生成長成才與職業人培養主線的結合,使整個課程內容體系的設計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實現了教學內容的有效整合和優化。
2 改革教學方法,由單向教學向雙向教學轉化
根據職業教育的新理念,為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滿足高職院校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需要,高職教育要將傳統的以知識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職業行動能力為導向的教學模式。這就要求我們采取師生形式多樣、有效互動的雙向教學方式,同時注重實踐教學,加強對學生的能力訓練,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完善職業素養。
2.1 教學方法多樣化,增強教學吸引力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程教學中,我們根據課程特點、學生狀況以及專業需求進行教學方法的探索,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鮮活,提高思政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分析和研究已經發生或將來可能發生的典型案例,并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案例的選取要體現真實性、時效性和典型性原則,從而具有生動性、吸引力和說服力,對學生起到教育和啟迪作用。(2)情景模擬法。情景模擬法又稱角色扮演法,是一種實踐教學方法。通過模擬某個特定的場景,讓學生自己組織表演、分析總結以實現知識與能力接軌的教學目的。學生通過團隊協作、自主學習,認真查閱、收集、整理相關資料,模擬情景、體驗角色,不僅提高了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應變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培養了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理論聯系實際、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作用。(3)分組討論法。分組討論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圍繞某個熱點問題通過討論進行思想碰撞、意見交換的一種教學方法,是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有效載體??梢约ぐl學生的探究精神,拓展學生思維,給學生更多交流與表達的機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思考與理解。
2.2 實踐教學多層次,提高教學實效性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知行統一的課程,不僅要關注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吨泄仓醒胄麄鞑拷逃筷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
(1)課堂實踐。加強課堂實踐教學環節,通過主題演講、模擬法庭、專題研討等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方式,結合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和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參與思考、討論,主動參與教學,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素養。(2)校園實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能僅僅關注課堂,要密切聯系學生、深入班級、深入寢室、深入社團開辟第二課堂,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與了解,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方面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從而強化教學效果。
3 改革評價方式,由結果考核向過程考核轉化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指出:要改進和完善考試方法。采取多種方式,綜合考核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實際表現。
3.1 考核主體:變單一教師考核為多元評價考核
多元評價考核是一個整體的概念,采用開放式、多主體評價,綜合運用社會評價、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方式進行考核,重視學生的日常表現,收集整理學生課堂表現、作業情況以及課外參與社團、社會實踐等資料,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及表現,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從而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3.2 考核內容:變重視知識考核為重視素質考核
教育觀念經歷了從重視知識傳授到重視能力培養再到重視素質教育的發展變化過程。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也應該打破單一知識考核,建立融知識、能力和素質為一體的考核模式。不再將對書本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考核的唯一標準,而是重點考核學生掌握、運用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以主觀題、分析題為主,通過案例分析、熱點評議、社會現象思考、調查報告、學習心得論文等形式完成考核。
3.3 考核形式:變單純試卷考試為形式多樣考核
采取平時表現和考試相結合,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平時成績由考勤、課題表現、社會實踐、作業等組成。閉卷考試試卷以客觀題為主,以檢測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程度,隨堂進行考試。開卷考試以主觀題為主,以檢測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平時表現40分,開卷成績30分,閉卷成績30分,共計100分。
只有積極探索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途徑,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打造為受學生歡迎,對學生有用的課程,才能真正發揮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5-2-7.
[2] 王立敏.知行統一力行實踐—《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效性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5):16-17.
[3] 劉莉.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實效性探索—以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新西部,2013(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