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雙桃
摘 要:課堂教學包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有效的問題,以此來體現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用科學嚴謹的講述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反思、總結、研究,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關鍵詞:有效問題;輔助教學;練習實踐;教學后記
隨著課改的進行,課堂教學觀念的轉變也勢在必行。課堂教學包含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課改的目的就是要使教師的教更有針對性,使學生的學習更為充分,從而達到課堂效果的最優化。下面,談談我在新課改期間關于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粗淺認識。
一、認識化學學科的特點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不管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論,還是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都需要通過化學實驗創設各種情境。化學素稱理科中的文科,知識點多而繁,易學難記不好用。但化學畢竟是理科,偏重于理解和應用,在近幾年的高考中,考核純知識的題目逐漸減少,更多的是知識應用性題目,所以光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應講究記憶的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練習的過程中鞏固記憶。我認為化學是一門一學就懂、一聽就會、一久就忘的學科,若不及時復習,就會一做就蒙。
二、問題設計的科學性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怎樣在45分鐘里有效地組織好課堂教學,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需要教師設計有效的問題。問題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期許和心路歷程,問題鏈的設計要環環相
扣、層層遞進,這樣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參與度才會提高,才能很好地實現課堂互動。
我校現在采用小組討論、面對面就座的基礎教學法,事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全班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保證每個小組有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學生形成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能夠有效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
例如:在高二“電解池”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下列問題鏈。
1.寫出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
2.觀察高一課本第13頁電解水的實驗原理示意圖,試著得出電解池的構成要素有哪些?(對比原電池)
3.根據實驗現象能否得出什么離子在陰、陽極發生反應及反應的類型?
4.水的導電能力微弱,水中加入電解質CuCl2后可增強水的導電能力,但會不會還是電解水呢?
5.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與溶液的電離有什么關系?
6.預測電解產物,試著利用桌面上的儀器和試劑,設計實驗方案,證明你的猜想。
通過問題1、2、3的設計,運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新概念;問題4、5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發展規律,學
生的思維活動自然有序,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問題6的實驗設計指明了方向。化學實驗能讓學生真正有效地動起來,有利于解決認知沖突,是實現課堂互動的一種資源。
三、“講授釋疑”的有效性
為了充分發揮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了改變教師獨霸課堂的狀況,我認為每節課的講解時間應控制在15分鐘之內,做到四不講。學生已知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弄懂的不講,學生經過小組合作交流弄清楚的不講,學生經過實驗弄懂的不講。教師講就要講學生不知道、不理解、不清楚的盲點,疑點和難點。在講述過程中,做到思路清晰、語言簡練、恰到好處,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好幫手。課改后,教學的重點不再是知識本身,而是如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感受快樂;課堂上關注的不再是教師講得是否精彩,而是學生學得是否有趣,同時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
四、輔助教學的實用性
多媒體教學有著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增大信息的傳遞速度,延伸課堂,但應用不當又會成為一種累贅。制作課件時,我總是習慣于一遍又一遍地閱讀、修改和充實,力求做到精、簡、實用。使用時還要有板書,這樣有利于學生明確重點,把握關鍵,真正發揮好輔助教學的作用。最后要做好課件的歸類整理工作,根據教學實際、課改和高考動向及時修改、完善,使之臻于完美。
五、習題選擇的層次性
精心設計練習是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設計同步、有層次、有梯度的練習題,所以課前的備課很重要。在近幾年的高考中,以課本習題為原型的考題出現的幾率呈上升趨勢,所以選題要以課后題為主,補充要以學生手中擁有的資料為主,難度以直接運用所學知識為準。課堂檢測的關鍵在于選題,寧讓教師多費時,不讓學生做廢題。課堂檢測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與培養,目的就是要查漏補缺,最好當堂反饋矯正,做到堂堂清。
六、課后反思的及時性
即使一份優秀的教案,在被付諸教學實踐后,也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新問題。教學后記能及時將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教學心得、教學效果補充在教案中。這樣既能對本節課的教學作出的正確評價,又為下一節平行班的教學甚至下一輪的教學提供了一份感性和理性相結合的資料,還可以防止某些教學失誤的重復出現。即使某節課的教學失敗了,通過課后的分析和總結,今天的教訓也會變成明天的經驗。所以教學后記是自我剖析、少走彎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總之,要組織好化學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教師的自我要求要進一步提高,要多學、多聽、多看,不斷充實自己,同時還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調整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這樣才能真正地上好化學課。
參考文獻:
[1]唐增富.用問題鏈驅動用實驗建構實現化學課堂的互動[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03).
[2]王春紅,趙建平.搭建師生交流平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0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