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藝燃
摘 要: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作文教學不僅能夠考查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夠考查學生是否能夠學以致用。雖然作文教學在不斷地進行改革,但是目前初中作文教學還是面臨著一系列問題亟須得到解決。
關鍵詞:初中作文;教學現狀;分析方法;改善途徑
作為初中作文老師,不僅要有充分的教學能力,還要有善于分析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能力,根據學生的現狀,不斷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完成初中作文教學目標,完善教學步驟。本文根據目前我國初中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如何改善教學進行一些探討。
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作為初中作文老師,往往會給學生展示一些優秀的例文,讓學生取其精華,但是卻導致很多作文千篇一律,抄襲現象太明顯。還有些老師經常在學生交上來作文之后,幫助學生直接改正作文中不恰當的成分,批改之后又缺少一定的總結和改正。這些方法都會導致學生在長期的寫作教學中失去對教學課堂的興趣,最后只會“依葫蘆畫瓢”,而不能真正地掌握寫作技巧。作為初中作文老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學習特征去改善教學方法。比如說,在給出例文的時候,老師要讓學生學會分析好詞好句,好在哪里?為什么我們寫作的時候想不到這樣的表達方法?如何將好的作文精華吸收成為自己的寫作技巧,在自己寫作時對遣詞造句信手拈來呢?
這些都應該是初中作文老師在教學中應該著重改善的問題。另外,老師經常給學生批改作文,這會導致很多學生缺少發現自己錯誤的能力。因此,作為老師,在教給學生寫作內容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技能,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學會自我判斷、自我改善。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寫好作文之后,先自己批改一遍,然后再讓同桌之間互相批改,最后再交給老師。老師批改過作文之后,還要根據每個學生在作文中的缺點進行指導和改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初中生將作文寫好。
二、教學缺乏連貫性和循序漸進性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作文課堂是獨立的,并沒有太多的連貫性。這樣的教學方法看似獨立自由,實則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在語文的其他分支教學中,老師一般會在每節課開始前,帶領學生復習一下以前學習過的內容,然后再開始講解新的內容,甚至將很多語文知識融會貫通在很多節語文課堂中。但是在作文教學中,卻很少有老師將作文的講解串聯起來。比如說,第一節課著重鍛煉學生對景物的描寫,第二節課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描寫,第三節課則進行“寓情于景”式的串聯教學。正是因為作文教學缺乏一定的連貫性以及循序漸進性,才導致了初中作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提高。作為初中作文老師,首先應該明確意識到連貫教學對學生的作用。在一學期的作文教學計劃擬定中,老師應該制訂一個宏觀的教學計劃,即每節作文課應該講什么內容,每節作文課重點培養學生的哪一項寫作技能,
在學習一定的寫作技能之后,老師要帶領學生對這些寫作技巧進行區分和應用。為了更好地提高循序漸進教學的效率,老師可以定期舉辦寫作比賽,給學生安排一些命題半命題的作文,對學生進行某一項寫作技能的培訓。這些教學方法,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解決初中寫作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三、培養學生善于積累的習慣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但是在目前我國初中作文教學中,很少有學生注重對作文學習進行“量的積累”,久而久之,并沒有很多初中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發生“質的飛躍”。根本原因在于,很多學生誤認為學習作文知識應該跟著老師的步驟走,在課堂上聽老師講就可以了。換句話說,就是很多初中生都處于一種被動接受學習的位置,沒有自己的主動積累和學習吸收,所以作文水平很難得到提高。
初中作文老師,除了要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之外,還應該培養學生自主積累、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比如說,老師可以給學生多推薦一些適合學生水平,能夠提高學生作文技能的書籍和文章,
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老師還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積累本,將平時在閱讀過程中看到的好詞好句都積累下來,以便于反復誦讀和運用。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老師可以給學生安排每日寫日記的任務,因為每天發生的事情都是不一樣的,因此記錄的事物,看事情的層面,對事情的理解,都能夠在日積月累的練筆中,提高學生的敘述能力以及對寫作技巧的運用能力,從而綜合提高初中生的寫作水平。
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明確作文教學的目標,在一學期的教學開始前,應該擬定一個合理的教學計劃,讓每一學期的每一節作文課都能夠富有連貫性,在教學中也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作文知識。老師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善于積累的好習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記錄,懂得積累,把優秀的技巧轉化為自己的技能,進而在寫作時能夠運用自如。
參考文獻:
安月賢.淺析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學周刊:C,2012(05).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