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
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學校關注校園文化建設,而班級文化建設又是學校文化的基礎。班級文化建設對學生的教育和成長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形成班集體凝聚力和良好班風的必備條件。
關鍵詞:班級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班級管理制度
隨著新課程實施的深入,有更多的中、小學校越來越關注校園的文化特色建設。而班級文化又是學校文化的基礎,是課堂教學的基地,是課程實施的載體。班級文化建設對學生的教育和學習、成長、成才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體強大的凝聚力和良好班風學風的必備條件。
班級文化建設由班主任老師精心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從班級布置、班級管理制度、師生精神面貌、班級教育教學管理等多方面開展活動。
本學期我們的班名定為“螢火蟲班”,取自泰戈爾的《螢火蟲》:“小小流螢,在樹林里,在黑沉沉的暮色里,你點亮了你自己的燈,沖破了黑暗的束縛,你微小但并不渺小。”根據我班的現狀,我班的文化確立為“實”文化——誠實、踏實、充實。具體精神是做人要誠實,學習要踏實,生活要充實。初二是學生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初二的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很容易浮躁,所以必須學會踏實地對待生活和學習,讓自己擁有一個充實而又美好的初中生活。我們以“入室即靜,入室即讀,入室即學”為重要核心,讓學生每天都自我對照,自我鞭策。班委全體成員分工合作,輪流值日,對全班學生的行為習慣做出評定。以課前的紀律帶動課上紀律,為老師上課、學生學習提供了優良的環境。我班的班訓是“借鑒昨天,活在今天,憧憬明天”,讓學生時常仰望星空,更重要的是腳踏實地。既然制定了目標,就要用實際行動去踐行,做一個有責任感、敢闖、敢拼的人。
教室是師生共同學習的地方,也是我們的家園,所以在進行班級布置時我們遵循美觀、整潔、實用、新穎、創意、特色原則,力求讓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走進教室,你就會被一幅幅設計精美、色彩亮麗、富有個性的畫面所吸引。這是我們班擅長繪畫的學生的杰作,總讓人贊嘆不已。你也會沉浸在一篇篇優美的、感動的文章中,那些都是我們班學生長期堅持寫作的成果展示。每一個角落都體現出獨具匠心和高品位的文化氣息,每一寸空間都充溢著濃烈的讀書求學氛圍。根據本班特點,任課教師與學生齊心協力、絞盡腦汁,為班里添紅加綠,聚眾人智慧創設班級亮點,使班級布置處處綻放光彩。
一、班級文化建設讓班級管理制度日趨完善
按照學校“十好”要求,我班建立了健全的《螢火蟲的約定》,從學習、生活、其他各方面對課堂紀律、課間紀律、作業考試、就餐紀律、就寢紀律、勞動紀律、集會紀律、請假制度等方面作了具體要求。
二、重視班干部選拔、培養和考評
開學初,學生就班干部的職務進行演講競選,確定班干后試用一個月。第二個月開始,結合平時各方面的表現,通過學生自薦、民主推薦更換確定班委干部候選人。全體學生討論制定《八(5)班班干部工作職責》,明確班干部的權利和義務,原則是讓每個人參與班級管理,主要班委相對穩定,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
三、建立學生民主管理、自主發展的管理機制
建立班級崗位責任制: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來,
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鼓勵學生發揮主人翁精神。人人值日制:從入學教育開始,把宿舍和教室的衛生工作分配到每個人,并根據值日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督察制(全員崗位責任制):全班51個學生,每天安排一個學生進行值日記錄,每天進行值日感言。總結好的方面,改進不足之處,每位學生都參與班級管理,為班級建設群策群力。
四、不斷完善班級考核體系
為了進一步完善《一日常規考核制度》,我班實行了小組競賽制,全班51名同學被分成了四大組,每個小組分工明確,相關負責人對組員的學習和生活以及參加各種活動的情況實行量化考核,學科成績由組長根據老師的要求負責加減分,其他方面根據學校督察和班級督察提供的依據進行加減分。小組分工明確,大家互幫互助,一起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我們通過每周扣分情況進行小組評優,并進行適當的獎勵和懲罰。得分較高的學生獎勵“優惠券”,并拍照上傳至班級網站。得分低的小組必須給大家唱歌,由得分高的小組進行點歌。在這樣的互動中,學生之間的友情得到了升溫,彼此之間相處得更加融洽。
教室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學生是班級的主人,教師要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來創設有特色的且為自己所喜愛的文化環境。正如華師大葉瀾教授所說:“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力還給學生,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把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宋玉臻.如何做好班級文化建設[J].小學時代:教師,2011(0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