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華
摘 要:從當前初中生審題能力不強的現狀及原因談起,并對如何從審題方法、教學策略角度去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進行闡述。
關鍵詞:初中生;數學;審題能力
當前,部分教師一味追求高分的教學目標,忽視了對初中生數學審題能力、審題習慣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代替學生審題、讀題和分析,使學生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性,當學生獨立做題時卻因審題能力不強、沒有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導致錯誤不斷,由此引發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去提高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呢?筆者談些粗淺做法。
一、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審題方法
審題過程中都需要去閱讀題目,但有時僅僅閱讀還顯得不夠,要想充分理解題意,把握各類數量關系,還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審題方法。
1.標注式審題
在初中幾何圖形的計算與證明之中,題目通常會和圖形一起出現,大部分學生在審題時往往邊審題邊看圖,但沒有將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及時通過符號標注到圖形中相應位置,因此,就無法把條件和問題放在同一個直觀圖形之中思考它們間有什么關系,這就影響了學生對題意的整體把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在審題時向圖形中標注條件,并指導學生掌握標注的方法,幫助學生養成審題時標注的習慣,這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都有重要意義。
例如,這樣一道題:“假期中,小明和同學們到某島上去探寶旅游,按照探寶圖,他們登陸后先往東走8 km,又往北走2 km,遇到障礙后又往西走3 km,再折向北走6 km,最后再往東走1 km,就找到寶藏,登陸點A到寶藏埋藏點B的距離是多少?
■
本題中探尋寶藏路線不斷變化,出現了多個方位轉換,加之數量較多,雖然題目給出了圖形,但因為沒有標注數據。學生也就無法將圖形和數據結合起來去思考。教學時,要求學生邊讀題邊標出圖形中各線段的長度,并用“?”標出所求線段,如上圖所示,這樣就為學生思考和探究問題提供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支撐點。
2.列表式審題
“增長率”問題、“降價問題”等是初中數學當中關系比較復雜、學生難以理解的一類應用題。很多學生多次審題往往不知其意,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只顧閱讀,沒有在審題的同時,對題目中看似零亂的關系、眾多的數量進行梳理。而列表式審題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它要求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去粗取精,提取出有價值的條件,弄清所求問題,通過表格來分類梳理,直觀展示,這有助于學生透徹地理解題意,提高審題效率。
3.復述式審題
部分學生在審題時注意力不集中,也有學生審題速度太快,一目十行,因此,題目讀完了,這些學生通常記不住題中的條件和問題。課堂上,教師應采用復述式審題,讀題后,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向同桌或全班同學描述題中的條件、問題,師生及時評價、反饋,指出不足,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認真、細致的審題習慣。
二、創新教學策略,提高審題能力
1.培養審題習慣,增強審題意識
教學中經常發現,有些學生能把所謂的壓軸題做出來,卻在選擇題、填空題上失了分,根本原因還是沒有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因此,教學中,數學教師要通過課堂上加強審題指導和訓練,幫助學生養成耐心細致地讀完全題的習慣。要求學生通過讀題,能夠了解題目的意思,對題中的關鍵字、詞不僅要標出,還要弄清它的含義。要學會對題中條件逐一進行發散梳理,把題目分解成若干個問題向自己提出來。經常向自己提出類似這樣的問題:“這一條件說明了什么?”“另一個條件又說明了什么?”“兩個條件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這些條件與問題之間有什么關系?”等等。通過經常這樣的他問你答,或自問自答,不僅可以啟發思路,還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2.傳授審題方法,提高審題能力
數學教師要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來提醒學生,要想充分理解題意,審題時必須反復讀題,特別是面對一些信息量豐富的綜合性題目,更要如此。教師還要教給學生讀題的方法,每次讀題讓學生都有不同任務和觀察點,比如,一讀要找出條件和問題;二讀要挖掘隱含信息;三讀要思考條件與問題之間聯系及轉化;四讀要查找有無遺漏條件和數據。教給了學生審題的方法,教師還要積極創造機會,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審題練習,提高審題技能。
3.及時講評反饋,幫助學生發現審題缺陷
評講學生作業、試卷是學生獲得信息反饋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多角度、多渠道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勤于記載,評講時通過有目的地分析審題時出現的錯誤,及時對學生進行信息反饋,幫助學生發現審題缺陷,及時進行改進,從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4.加強變式訓練,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
變式練習能讓學生在對比之中提高對題目條件和問題的辨別能力,還能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起到舉一反三效果。教學中,對于那些題意相近、解題方法相通的“同源題”,部分學生會因為搞不清問題中的關鍵詞句的含義,出現誤解、錯解等。因此,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針對重要例題、典型習題設置相關變式進行專項對比訓練,以此來強化審題理解,增強解題能力,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三、以生為本,提升審題本領
學生審題能力的形成既與審題習慣的養成、審題方法的獲得有關,同時又與個體的生活經驗、語言理解能力、知識儲備、認知特點緊密相連。因此,在教學中,數學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走進生活,用數學視角去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的源頭;設計不同的數學情境,發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啟發學生豐富數學知識儲備,形成數學技能;引導學生自主構建關于一章節、一單元、一冊書的知識體系,為提取數學知識,積累寶貴的資源,為審題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數學審題能力是構成學生數學素養的一個重要因素,審題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不僅能改變當前學生數學知識面窄、學習習慣差、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弱的狀況,對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也有著重大意義。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學內容為載體,重審題方法指導,抓審題習慣培養,逐步提高初中生的數學審題能力。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