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嚴鐸
[摘 要] 以“城鎮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工業產業化、信息網絡化”四化同步融合發展為特征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是黑龍江省的發展趨勢。針對黑龍江省“半城鎮化”現象突出、“三農”問題困擾、缺乏核心產業支撐、信息平臺搭建滯后等問題,促進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對策是:加快配套制度改革的步伐;農業現代化要與城鎮化發展相結合;升級傳統工業;加快信息一體化平臺建設。
[關鍵詞] 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299 [文獻標識碼] B
黑龍江省城鎮化率雖在50%以上,但是城鎮化的質量和效率卻偏低,城鎮化水平在全國仍處于中游地位。新形勢下,黑龍江省如何依托國家抑制差距擴大的扶持政策、沿邊的地理位置優勢、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基礎、全國新型城鎮化的機遇以及城鎮化發展基礎較好的優勢,穩步推進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的主要問題以及對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新型城鎮化的內涵以及現狀
(一)新型城鎮化的內涵
所謂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主要包括人口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工業產業化、建設信息化四個方面,它們的協調和同步發展構成了城鎮化的基本內涵。
1.人口城鎮化。人口集聚才有物流、商流和資金流,才能推進城鎮化進程。農民的市民化、集聚化的過程是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是三農發展的助推力和城鎮化發展的動力。而產業集聚才能有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要重視工業產業化對于農民市民化的重要作用。
2.農業現代化。它實質是傳統農業技術改造,依靠龍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基地連接農戶,從整體上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產業化是農村向城鎮轉型過程中管理與技術升級的結果,要重視管理與技術轉化對于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作用。
3.工業產業化。工業產業化尤其要又好又快的地推動農村工業化的發展。農村工業化是指農村地區由農業活動為主轉變為以工業等非農業產業活動為主的過程,表現為人口、資源、資金、技術等要素由農村的第一產業向城鎮的第二、三產業的集中,工業替代農業越來越成為農業資源優化配置的主導產業,農村工業化是農村向城鎮轉型的動力源。
4.信息網絡化。信息網絡化是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結合,使經濟社會廣泛地使用信息網絡,人們得以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和網絡資源,從而從事各種社會活動與經濟活動,以加速并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實現資源的融合與共享,借以極大地提高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效率與質量,信息網絡化的重點是使信息依附于網絡。
(二)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的現狀
據統計,2014年上半年,黑龍江省實現公共財政支出1591.1億元,同比增長22.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6.9個百分點。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城鄉社區服務、農林水事務支出分別增長21.7%、36.2%和57.2%。截至2014年6月末,全省金融機構通過政府融資平臺投向市政基礎設施貸款余額達到622.4億元,同比增長10.7%。保障性住房投入增加,截至6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361.9億元,同比增長59.4%;全省金融機構小微型企業貸款余額1637.6億元,同比增長22.6%;縣域人民幣貸款余額3432.8億元,同比增長17.4%,增幅分別高于全省各項貸款7.3和1.5個百分點。
黑龍江省的城鎮化建設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其深入發展仍然存在較大的空間,應及時利用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這一發展機遇,促進黑龍江省全面而充分的發展。由于黑龍江省在經濟發展、區域特點和人口結構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突出特點,決定了黑龍江省的城鎮化不宜簡單照搬國內外其他地域的城鎮化建設做法。黑龍江省要實現自身的趕超,當務之急是解決當前困擾黑龍江省城鎮化建設的突出問題。
二、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半城鎮化”現象突出
城鄉二元經濟體制、人口結構二元化,阻礙了農民市民化進程、阻礙了人口集聚步伐,土地城鎮化的速度遠高于人口城鎮化的速度,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不徹底,城鎮化進程落后于工業化。
(二)“三農”問題的困擾
黑龍江省農業生產受氣候影響較大、耕作條件受地形地貌影響較大、生產受分散的土地種植條件的影響仍依賴于傳統人力勞動,使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低、集中利用率低、農產品附加值低、規范化使用化學物質率低、規模化種植率低、第一產業產值不高。城鎮化發展未能突破主客觀條件,所必須的農業基礎不夠堅實,城鎮化發展缺乏初始動力。一些地區還出現了農業兼業化、農村勞動力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等問題,城鄉差距繼續拉大。
(三)缺乏核心產業支撐
黑龍江省過分依賴重工業,缺乏特色產業支撐,城鎮化體系和現代工業經濟體系之間的均衡性有待加強;產業集聚與城鎮化發展關聯程度不高,與城鎮化互動的增長機制尚不完善;缺乏統籌的產業發展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產業分工布局和城市功能布局兩者之間缺乏合理的銜接;輕工業發展不充分,服務業技術含量不高,很少涉足現代型、高層次的生產服務領域,制約了其服務功能的發揮,導致城鎮化缺少后續動力源。
(四)信息平臺搭建滯后
黑龍江省城鎮化建設缺少信息化一體化的網絡平臺。我國城鎮化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其最大的經濟社會發展背景是處在工業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的時代。全國各地區尤其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域,其城鎮化建設越來越注重信息化的促進作用,黑龍江省城鎮化與統一的信息化一體化同步發展潛力有待激發。
三、促進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按照“人口向城鎮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農業向規模經營集中”的思路,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創新體制機制,突出建設重點,加快集聚進度,提高規劃和管理水平,完善大中城鎮輻射帶動功能體系,實現“以鎮固農、以鎮促農、以鎮助農、以鎮帶農”的小城鎮建設和發展新局面,構筑結構合理、產業支持、設施配套、環境適宜、特色鮮明的城鎮化體系。endprint
(一)加快配套制度改革的步伐
戶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是當前制約黑龍江省人口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制度障礙。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放寬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控制;改革現有的土地制度,明確農民對所擁有土地的處置權,解開其對農民的束縛;確保農民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幫助農民在城鎮安家落戶,從而盡快實現農民的市民化過程。
(二)農業現代化要與城鎮化發展相結合
黑龍江省耕牧林資源豐富、裝備制造業發達,有利于實現農業的產業化、機械化、規模化經營。應充分發揮建設現代農業的潛在優勢,推進黑龍江省農村城鎮化的跨越式發展。首先要提高農業效率,增強農村對于城鎮化的推動力;其次要提高村民素質,幫助半城鎮化農民轉移或者創業,使更多的農民變身市民。
(三)升級傳統工業
大力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發揮老工業基地優勢,以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為契機,推動現代產業的發展;培育有基礎、有實力、有前景的優勢產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改善投資環境,實現從農業經濟向工業服務性經濟轉變。大力支持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把旅游業逐步培育成后續支柱產業,不斷提高現代服務業比重和水平,引導其走向現代化、科學化的管理、運營軌道。
(四)加快信息一體化平臺建設
做好城鎮信息化建設的規劃,增強城鎮信息化意識、普及信息化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借助大中城鎮信息化方面的人才和技術、根據城鎮實際情況優先發展支柱產業的信息化、重點建設城鎮的公共信息平臺、擴大信息技術應用規模、重視信息人才和信息產業發展、注重城鎮科技、市場、教育、資源、環境、管理的信息化,以適應地方經濟轉型升級需求,重視培養信息技術方面的實用型技術人才。
[參 考 文 獻]
[1]李紅星,馬夢晨.政策功能視角下黑龍江省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治理[J].商業經濟,2013(22):12-13
[2]張春芳.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河南農村社區建設研究——以商丘為例[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3(5):31-35
[3]朱述斌.推進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同步發展[J].農業發展與金融,2013(6):88-91
[4]馮廣京,蔣仁開,張冰松,肖宇,薛翠翠.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進一步完善土地調控政策——“我國城鎮化中土地宏觀調控方向研討會”綜述[J].中國土地科學,2013(7):1-6
[5]薛婷,蔡德發.基于財政支持視角的黑龍江省城鎮化發展問題探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38-39+46
[6]周英.西部地區城鎮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未來與發展,2014(1):27-30
[7]陳凱.中國城鎮化的現狀特征與趨勢[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4(2):56-59
[8]崔鴿,劉曉慧,唐玉輝,金輝.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調研及對策研究[J].河北企業,2015(1):18-22
[9]楊沁.新型城鎮化推進中公民素質提升舉措探析[J].智富時代,2015(1):26-32
[10]托婭.中國新型城鎮化與小城鎮發展[J].商業文化,2015(2):89-92
[11]付振河.新型城鎮化與工業化良性互動發展辨析——以泰安市為例[J].泰山學院學報,2015(3):5-6
[12]宋立.中國經濟新常態與城鎮化新趨勢[J].經濟體制改革,2015(6):9
[責任編輯:王鳳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