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芳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很多老師一味地關注了成績,整天勒令學生背、寫,機械地完成考試任務,結果是學生疲,老師累!我敢說,學生今天考完試,過幾天再談效果,甚微!我們知道,背誦和朗讀是學好語文的最笨卻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過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學習其實還可以更有趣!我選擇了把課前十分鐘有效合理地利用起來。十分鐘完全給了學生,效果卻勝過我講十個十分鐘!我的形式多樣,每周輪換。有演講、知識講解、隨筆欣賞、美句賞析等!
先說說演講。葉圣陶先生曾說:“聽就是讀,是用耳朵來讀?!蔽蚁敕彩聫幕A抓起。所以我最初要求學生選材一定是有情節的,要么以某種感情打動人,要么以某種精神激勵人。大部分同學會做得很不錯。從哪里知道他們成功或失敗了?“觀眾”的反應是最好的證據。同學們時而驚詫的表情,時而忍俊不禁的笑意;或許是無奈的左顧右盼,或許是不理解的嘆息……再加上搭檔客觀事實的評價糾錯,我想課前演講這個形式絕對有百益而無一害。
在課上開展的“課前演講”活動,就是“說”的能力訓練,有許多好處。首先,學生膽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鍛煉。平時課堂的提問,雖然也能起到鍛煉學生膽量的作用,但畢竟有漏網之魚。而每人必須進行的演講活動,卻是對他們選材、加工、表情、情感、語速等多方面的考查與鍛煉。即使第一輪有蒙混過關的嫌疑,下一次絕對會有變化與進步。有一位馮同學,見他第一次上臺的時候,低著頭,不時地吐著舌頭,還惶惶地瞟一瞟旁邊的同學。時間過去了差不多十來秒,他總算張口說了句:“我給大家講一個的故事……”話音未落,臺下同學嘩然大笑。我制止住“觀眾”的情緒,讓他堅持講完。課后,我找他談話,問及選材,他才告訴我,《狼來了》的故事不是他準備的,臺上一緊張,腦子一片空白,所以才湊數講了這個幼兒故事!我有點愕然!緊張到如此程度,我得幫他。我建議他重新準備演講稿,兩天后再來一次。在演講前我又一次鼓勵打氣,很明顯,他進步了,可能他的情感處理得還不到位,但他不至于緊張的忘稿!
其次,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為了作好演講,都會提前準備。他們從網絡、報紙、雜志中搜集信息和資料。通過閱讀大量的健康有益的書籍與文字,能對他們起到凈化思想、感化心靈、改善情感的熏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進而再表述出來,長此以往,表達能力便能得到提高。第一次上臺時,他緊張得呼吸急促、手足無措。下面同學有捂著嘴偷笑的,有與同桌竊竊私語的,我當時手搭在他的肩膀上,眼睛真誠地看著他,告訴他:“深呼吸,老師太想聽你準備的故事了,只要準備好了,就大膽地講給大家聽聽,別害怕!”雖然結結巴巴,但總算是完整地結束了本次演講。特別欣慰并興奮的是后來的幾次活動,他總會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在他的隨筆訓練中我見他這樣寫道:“有老師的鼓勵,同學的信任,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原來我也可以和其他同學一樣做到,而且我也可以做得很好,以后我會努力做得更好!感謝課前演講!”
課前小演講還有一個不可否認的好處,那就是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了,有效實現了師生互動。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講和聽的鏈接,我要求每位同學在演講介紹自己的稿子后,就內容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小問題,隨機地請同學回答。所以大部分同學都能認真、投入地聆聽臺上同學演講!還有個別機靈的同學,為了吸引臺下同學的注意力,實現“共贏”,他們會在演講前做一些和演講有關的無關的小游戲。只要不耽誤太多時間,我都會應允并且鼓勵!我覺得不同角度地鍛煉他們是我的教學目的之一。
為了使學生不厭煩,我應怎樣把學生的特長愛好和語文學習聯系起來,并挖掘推廣呢?所以我在第二周組織了另外一種表現自我的形式———“知識講解”。為了擴大知識面,我的要求是課內課外皆可,你喜歡給大家講點什么,完全自己做主!我記得學生講什么的都有,有講《史記》中的小故事的,有講慈禧的傳奇色彩的,有講自己鐘愛的跑車的,有講世界奇聞怪事的……每位同學都會專注地對待自己的這次表現,認真準備,有的甚至打印了圖片,準備了PPT??吹竭@些,很欣慰!這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我有了更多了解學生的渠道,這極有利于學生更好學好語文!
有了講和說的訓練,寫作訓練不能擱淺!“每天一記”是必須養成的習慣!字不在多,表述真實、清楚即可!除了小組長每天的檢查督促之外,我想應該讓他們有機會和時間把自己的感想和經歷讀出來。所以下一周我會安排“隨筆欣賞”,學生有寫同學友誼的,有寫生活瑣事的,有談感想抒情的。
到了初三,很多習慣已經養成,學生已經很聽話了,時間變得越發緊張,有不夠用的趨勢。如果再占用學生課余時間只服務語文,那語文老師就是罪人了,所以我改變策略,課前只需要每天積累一句同學聲情并茂講析的美句就足矣。有了淺顯的生活閱歷,再加上每天不同角度的累積,學好語文、提高語文成績那就不再是難事了!
參考文獻:
王瓊燕.從課前精彩十分鐘說起[J].群文天地,201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