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
摘 要 網絡給當代大學生帶來了重大影響,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網絡改變了大學生的行動習慣,擴展了他們的交流陣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融入網絡、融入大學生,工作的效果將大打折扣。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動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擴展到網絡上去,熟練掌握網絡語言,真正與學生網民打成一片,才能在網絡環境下繼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價值。
關鍵詞 網絡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新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3-0001-02
當前,互聯網行業已進入高度發達狀態。調查顯示,我國至2015年已有5億網民,占全國人口的30%以上,而在大學生群體中,網民比例接近于100%。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不能忽略的現實是,網絡已深入學生群體當中,作為一種新的社會空間而存在。這種形勢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得不應對性的創新求變,尋找新對策。
一、網絡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形式
1.網絡使大學生的行為習慣發生了改變。網絡對行為習慣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而作為網民中上網頻率最高的大學生來講,他們的行為習慣所受的影響也最大。比如,原來早上起床買份報紙,看看體育新聞,現在變成了早上起來刷刷手機,看看體育新聞;原來晚上11點睡覺,現在11點才開始上網聊天,睡覺時間推遲到了1點;原來談戀愛每天寫信,現在談戀愛每天上網等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閑暇的時間花在了網絡上,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看看書、散散步,或者聊聊天、寫寫字,靜坐的時間起來越多,互動的次數越來越少。
2.網絡使大學生的交流陣地發生轉移。隨著網絡虛擬空間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沉迷于網絡社區,諸如人人網、微信群、QQ群等名目繁多的網絡社區,吸引了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大家開始習慣于網上交流,分享——回復——討論,成為了常見了交流模式,而傳統的面對面交流,漸漸減少。一種奇怪而常見的現象是,一個班的學生在聚會的時候無話可說,一片沉寂;而聚會結束后回到寢室,大家卻了某群里聊得熱火朝天。
3.網絡使大學生的關注焦點產生變化。較之于傳統媒體,網絡顯現出更新快、容量大、門類全等優勢,這些優勢,使得大學生想要關注的信息全部可以在網絡上實現。當然,其副作用便是,不想關注的信息,也會自動出現。因此,大學生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呈現出多元化、瞬時化、碎片化、快餐化的特點。今天關注的焦點,可能明天就不再關注了;因此,今天關注的問題,也未見得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更多的只是盲目跟風。
二、網絡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主要挑戰
1.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多樣化。隨著網絡社交平臺與個性社區的增多,大學生思想交流的主要場所由現實轉化為了網絡,傳統的面對面討論、聊天產生的思想碰撞已越來越低于網絡交流。因此,如果我們困守在傳統的思想教育陣地,不但難以繼續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思想交流,甚至連主流學生的思想動態都把握不清楚,這樣一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失去了針對性和主導性,其效果可想而知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應當由傳統轉向網絡,實現多樣化。然而,這又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帶來了新的困難,其一是如何多樣化的問題,即如何選擇網絡陣地的問題,其二是多樣化的后續問題,即如何引導學生思想,如果持續維護網絡平臺等。這些問題,是網絡帶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問題。
2.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多元化。在網絡的推動下,各種新的社交工具層出不窮,與此同時,新的網絡語言也頻繁涌現。很多時候,對于不常常上網的人來說,有些語言可能是完全聽不懂的。更為嚴重的是,網絡與現實相比,體現在思想交流方面的一大特點就是寬容性與可引導性比較差,面對同一問題,常常是一邊倒的口誅筆伐,網友們往往容不得別人提出反對意見,一旦有人提出與大家相左的說法,立刻就會遭到圍攻;即使是已經形成了陣營分明的兩種觀點,也不允許第三種出現,否則兩方將一起圍攻它。因此,在這種形勢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要求手段必須多元化。從方式上講,要避免傳統的說教式思想教育,動不動就上綱上線,提上高度,不僅不會受到學生的認可,反而是惹得大家更加反感,只能是負面作用;從技巧上講,要注意“潤物細無聲”,將主流的思想引導寓于具體的事情當中,在不直接提及主流價值觀的情況下,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從語言上講,要學會使用流行的網絡語言,不僅有助于理解學生的思想,還有助于融入學生,減少溝通交流的阻礙;從時機上看,介入具體事情的時間要早,要趁主流觀點未形成前形成積極的主流觀點,否則一旦消極的觀點形成,再介入反對,就只能準備迎接口水了。然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是有相當難度的,他們需要充足的時間保證,需要時刻關注網絡,還要注意技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對策
1.轉變工作觀念,學會互聯網思維。較之于傳統的工作觀念,互聯網思維的特點就是凡事第一時間想到網絡。比如要購買學習用品,立刻想到網店,足不出戶;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直接網上搜索;想要知道學生們關注的焦點,去論壇逛逛就行了等等。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應當習慣使用網絡,依靠網絡,改變傳統的實體工作模式。同時,要正確看待網絡的兩面性,正視網絡存在的不足,塑造正確的網絡觀。
2.開辟工作陣地,占領網絡社區。作為網絡社區的諸多社交平臺,已成為高校大學生交流思想、聯絡感情的主要陣地,其使用頻率和效率已遠遠高于傳統的交際平臺。因此,要引導主流思潮,就必須在網絡上開辟新的陣地。要大膽組織“網絡紅軍”,活躍在各大網絡社區,尤其是學生比較集中的網絡社區。在社會大事發生的初級階段,要迅速發聲,形成一股思想合流,在無形中引導大學生的思想往積極、正面的方向進行。
3.積極學習技術,更新工作技巧。在網絡高速發達、花樣層出不窮的年代,要想正確動用網絡,尤其是運用網絡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須不斷學習,更新工作技巧,豐富工作方法。作為網民主力軍的大學生,是網民群體中接觸新工作、新知識最快的群體,是走在網絡潮流最前沿的群體。與大學生溝通交流中,網絡知識更新稍慢一點,就會出現明顯差距,以致于跟不上大學生的步伐,給工作開展帶來困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考試者必須不斷學習,不斷了解、掌握新的網絡社區、新的網絡語言,這樣才能主導新的網絡潮流。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