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華
摘 要 為了讓孩子適應初中學習生活,讓家長對孩子初中學習充滿信心,應努力做好教材內容、教學模式、學習習慣、課外閱讀幾個方面的銜接。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 過渡與銜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3-0033-02
為了讓孩子適應初中學習生活,讓家長對孩子初中學習充滿信心,作為小學高年段的老師我個人認為應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銜接:
一、教材內容的銜接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正如飛馳的火車,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等就像一節節車廂,如何使之能與火車頭一起向前奔,這每一節車廂的交接處就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后果難以設想了。新課程標準采用九年一貫的整體設計思路,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在處理課文內容時,首先要適度加深,即要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對課文中的關鍵字、詞、句理解透徹,更要深刻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文本的主要內容。不僅要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要明確這個中心是怎樣一層一層地表達出來的,而不是單純地停留于課文內容做“表面游戲”。其次適當延伸,也就是不局限于課文本身的內容,應結合學生的思維(已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特點,適度進行一些拓展訓練。
二、教學模式的銜接
心理學家認為:小學五、六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初中學生已比較接近。學生到五、六年級時已經學得比較輕松,這時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潛能,如果我們還是沿用低年級“全扶”式教學模式,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上更加依賴老師,缺乏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
老師在了解中學教學模式的前提下應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上要舍得放,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把獨立自學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比如,在學習課文時,我總是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讀課文的時間,在讀完課文后,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提出相關問題。經過幾次訓練后,學生能逐漸抓住課文的重點,提出的問題也正是我想問的。接下來,我們就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找尋答案。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只起著引導和點撥的作用,真正的學習主體是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解決,學生的質疑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完成語文學習的銜接。
三、學習習慣的銜接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處于童年晚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發展處在一個從幼稚逐漸走向成熟的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
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搞好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好語文要注意培養以下學習習慣:養成書寫規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確的習慣;課前有主動預習,課后有自覺復習的習慣;課堂上有勤于思考、勤記筆記的習慣;課堂里有大聲答問、大膽質疑的習慣;閱讀時有隨手查閱字典釋疑的習慣;有勤動筆,樂于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出來的習慣;文章寫完以后有讀兩三遍并進行自我修改的習慣;課外閱讀時有隨手摘錄、隨時積累并運用的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學生如果能在小學階段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那么升上中學后就能更快地適應任務繁重而節奏快速的學習,學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四、課外閱讀的銜接
《課標》要求九年義務教育中要完成400萬字的閱讀量,而中學階段只有三年的時間,還得完成九門學科的學習任務,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時間也不富裕,而如果他們能在小學四年級就開始進入這個閱讀過程,不僅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品質——因為那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求知欲強的時候,又沒有太大的學習壓力,還能避免精力過剩造成的上網玩游戲耽誤學習的可能。
近幾年,我更是將所教班級的閱讀年齡提前。今年,我接手了一個一年級班級,在學會拼音后,很多孩子在我的倡導下就開始了閱讀。在閱讀中,孩子們不認識的字就看拼音,通過閱讀,他們認識了越來越多的字。可以這樣說,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同時,識字又促進了學生更好地閱讀。閱讀對學生學好語文起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他們的語文能力與他們的閱讀時間、閱讀量是成正比的。
“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長的,但要緊處常常(下轉第36頁)(上接第33頁)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所以,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掌握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點,注重自己的教學方法,引導小學畢業生順利適應中學生活,使他們邁好從小學升入中學的關鍵一步。這對孩子們來說,是將受益終身的。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