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丹丹(西南大學體育學院重慶400715)
形體訓練對女大學生身體形態的影響研究——以重慶某高校為例
□晏丹丹(西南大學體育學院重慶400715)
女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的主力軍,因此培養他們的體態標準和氣質高雅的女大學生群體,對提升她們的綜合素質水平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等進行分析研究,通過有周期性的制定運動處方,證明形體訓練對女大學生的身體機能與形態指標有較為明顯的作用,起到健身美體的作用。
形體訓練女大學生身體形態影響研究
隨著大學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今天,培養形體優美、氣質良好的女大學生既是社會的需要,更是當今女大學生自身的需求。形體訓練是根據人的生理機能和心理特點,以具體的形體試驗為基礎,打造一個美麗而勻稱的體形和走路的姿勢。女大學生一般多在18-24歲年齡段之間,正值生命的充沛時期,這時候她們的身心雖然基本都趨于穩定狀態,但經過有規律性的和身體可承受的運動負荷制定運動處方進行形體訓練,依然具備一定的可塑性。形體訓練是一項相對比較輕松且無需占用太大空間的項目,其內容形式靈活多樣,不僅能夠讓女大學生體驗其中的樂趣,還可以發揮自身的創新意識,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動作方法,促進身體機能與心理健康和諧,有助于提升個人內涵氣質培養。
本研究在于通過對普通高校女大學生進行為期16周的形體訓練,通過對比訓練前后各項身體形態指標的數據變化,檢驗形體訓練的鍛煉成效,為今后高校對女大學生的形體訓練開展以及調查數據等提供一定參考價值。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重慶某高校服務外包的女大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學生人數為60人,年齡是18-22歲。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的文獻資料主要包括《形體藝術訓練》、《上海體育學院學報》、《河北師范大學學報》等期刊中的相關內容為本研究提供了相當的理論基礎。
(2)實驗法。
①訓練周期:整個訓練時間為16周
②訓練時間:每次訓練時間約40-50min,每周訓練的具體內容見本文“訓練處方”。
③測試指標:身高、體重、肢體的圍度(包括上臂圍度、前臂圍度、小腿圍等等)。延伸指標:體質量指數(BMI),身高胸圍指數=胸圍/身高,腰臀比(WHR)=腰圍/臀圍,胸圍指數=胸圍/身高,肺活量=吸氣狀態下胸圍-呼氣狀態下胸圍。
④訓練處方
頸部:(1)身體坐立或者站立,將頭部進行順時針逆時針旋轉,交替練習。每組8-10次,2-3組/次,3-5次/周。(2)雙手四指交叉與腦后,用力慢慢向下按壓頭部,再慢慢抬頭后仰。持續5-10秒,2-3組/次,3-5次/周。
肩部:(1)身體處于站立位,雙腿分開,與肩同寬,做肩部回環動作,雙手半握拳即可,伸直雙臂做回環運動。每組繞40次以上,1-2組,3-5次/周。(2)仰躺,雙手交叉,雙腿屈膝微打開,然后慢慢將頭抬起,保持拉伸3-5秒,再慢慢移回地面,重復拉伸3-5組/次,3-5次/周。
胸部:(1)徒手:雙手交叉抱于腦后,頭大幅度向下,身體站直,胸向前挺,持續5-10秒,2-3組/次,3-5次/周。(2)墊上動作;跪姿俯臥撐,雙膝并攏跪在墊子上雙腳交叉抬起,腳尖繃直,大腿慢慢抬起俯身向前,保持背部肌肉有牽拉,然后緩慢屈臂至胸部接觸地面,再慢慢拉回原位。反復10-15次,1-2組/次,2-5次/周。
手臂:(1)雙腿跨立,手臂伸直繞于身后,十指交叉,掌心向上,雙臂緩慢向上抬起,持續10-15秒,2-3組/次,3-5次/周。
腰腹部:(1)墊上動作,仰臥起坐,仰臥雙手抱頭,屈膝,大小腿夾腳90°收腹起上體,直至身體坐起,最后還原。30次∕組,2-3組/次,3-5次/周。(2)仰臥兩頭起,兩腿并攏伸直,繃腳尖,兩臂放于頭后伸直,上體與下體抬起相同角度,用力收腹,雙手盡力觸碰腳背。20次∕組,2-3組/次,3-5次/周。
臀部:(1)側臥后提膝,用手撐住頭,腿并攏伸直,左手拉住左腳背,慢慢拉向背部,感覺背部有牽拉感,保持10秒,然后換另一條腿做相同動作,2-3組/次,3-5次/周。(2)單腿提膝:站立位,左腿站立,右腿屈膝上抬,盡量貼近胸部,維持拉伸10-15秒,另一條腿做同樣的動作,2-3組/次,3-5次/周。
大腿內側:(1)側臥位,右手撐住頭,右腿伸直,左腿屈曲繞到右腿前方,右腿上下起伏,保持15秒,2-3組/次,3-5次/周。(2)仰臥,上身微抬,用肘部支撐身體,雙腿并攏伸直向上抬起,抬到最舒適位時持續5-15秒,2-3組/次,3-5次/周。
小腿內側:站立,左腿上前一步,右腿伸直,身體慢慢前傾,單手扶住墻面,維持拉伸姿勢5-15秒,換腿做相同動作。2-3組/次,3-5次/周。
(3)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 16.0統計軟件對搜集到的數據進行歸納整理,并對有效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訓練前后的比較采用“Paired-Samples T Test”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P<0.01為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2.1、形體訓練對女大學生身高、進行形體訓練前后體重與BMI的相互影響

表1 女大學生的身高、體重與BMI對照表
根據表1訓練數據顯示:形體訓練前后的身高、體重與BMI等都有顯著的變化,變化的幅度不等,分別增加0.68%、3.23%和17.2%,顯著性差異方面:P<0.01。身高的變化跟骨骼發育有著緊密關系,對于女性而言,一般在18-20歲已完成骨化,而較晚完成骨化的椎骨也大約在20-22歲左右完成,參與訓練的女大學生基本上都是這一年齡段,說明女大學生的骨骼生長發育已進入基本穩定階段。
有研究表明,訓練前后的體重與BMI有所變化。本研究的體重、BMI在訓練前后有極顯著的差異,訓練后的體重、MBI比訓練前分別增加3.23%與17.2%。一般來說,形體發生的變化跟人體進行的運動時間、運動強度、運動負荷和持續練習的時間、練習的密度等有關。有的人是體重變化較大,有的是身高和體重都發生了變化,致使BMI的數值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是因為形體鍛煉的內容、難度、動作頻率、動作形式、動作力度、動作負荷、動作強度等不同,也因此消耗身體能量不同,而利用消除體內多余脂肪不同而導致不同的結果。
2.2、形體訓練對女大學生三圍與WHR的影響

表2 女大學生三圍與WHR對照表
根據表2訓練數據顯示:“三圍”和“WHR”作為形體訓練中的重要參數,在各種鍛煉中是不可缺少的指標。有研究發現,有氧健身操對于女大學生鍛煉前后,胸圍增大顯著,腰圍減小,腰圍明顯小于訓練前。本文數據顯示:形體訓練后胸圍增加2.04%,腰圍減少4.14%,WHR減少3.18%,顯著性差異方面:P<0.01,臀圍有所減小。腰圍與臀圍是人體測量中一個較為普遍卻相對很重要的一個身體形態指標。通過本文16周的形體訓練,腰圍由68.10±5.58減少到65.28±5.85,減少幅度2.8cm,減小達4.14%,取得良好的效果,說明形體鍛煉能有效的去除多余脂肪,特別對腰腹部的脂肪消除成效明顯,促進了腰部肌肉的結實。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經過形體訓練的女生胸圍、腰圍、臀圍在訓練后都有明顯的變化,從側面反映經過訓練后的女大學生整個身形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塑造,腰腹部的脂肪明顯減少,這樣對改善體型,增加曲線美,增進健康有良好的作用。
2.3、形體訓練對女大學生臂圍、頸圍、肩圍在訓練前后的影響
根據表3訓練數據顯示:形體訓練前后女大學生的上臂圍(左、右)前臂圍(左、右)頸圍、肩圍、大腿圍(左、右)、小腿圍(左、右)都有顯著的變化(P<0.01),基本上達到了預期效果。因此可以得知各種圍度、各部位的皮褶厚度在訓練后明顯降低,說明形體訓練可以達到肌肉結實、各相關部位協調的效果。

表3 女大學生臂圍、頸圍、肩圍在訓練前后的對照表
(1)因此長期有規律的進行形體訓練鍛煉,可以為我們展示一個完整的身材比例,身體協調能力更加完善,體質增強,也可以增強我們的耐力素質,達到一個持久健身健心效果。
(2)形體訓練不是唯一的能改善人體形體的方法,可以說運動項目中能有效改善人體形體方法之一,值得我們參考與借鑒。高校老師應針對不同教學目的前提下,不斷完善優化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為女大學生形體訓練提供豐富的訓練內容,塑造出身材勻稱、氣質佳,精神充沛,富有生命活力,樂觀開朗的新生代女大學生。
(3)形體訓練后對女大學生的各項身體形態指標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呈現顯著性差異(P<0.01或P<0.05),使女大學生能夠樹立自信,讓她們自己能夠明白對于這樣一項運動項目既不需要動用太多精力,也無需耗用太多的物資,只需每天在休閑之余,抽出一些時間做一些有益于我們體型塑造的動作,健身工作兩不誤,充實生活,無疑是一副良藥。
[1]郭可愚主編.形體美的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2.
[2]孫玉珍.試論高校開設形體課的重要性[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3(1).
[3]李秀娟,宋晨.高校女生形體課程整合內容體系構建與實踐[J].安徽體育科技,20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