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安寧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讓語文教學在縱向不斷發展。在新的形勢下,語文問題教學要按照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進行構建。通過對新課改要求和理念的深入解讀,從現階段初中學生的需求出發,對初中語文教育進行指導,逐步深化和強化學生作為教育主體的能動作用,為語文教學的新課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和經驗。
關鍵詞:語文教學;問題意識;培養
問題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思考問題,自己探究問題的結論。下面,文章就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問題教學的方式來發揮學生主體的特點進行探究。
一、教師應創設問題情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問題教學模式下,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問題的設計,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教師要根據課文的突出特點來進行構思和設計,帶動對課文的閱讀教學。合理的問題設置不僅可以突出教學的重點和課程的結構,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建構主義核心倡導情景化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在現實的生活中感受和體會真實的情感,來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這樣的做法遠遠好于通過單一聽講的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傳授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也要善于為學生創設情景,展現和課程相關的一種環境和氛圍,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一種相同或相近的情境中,讓學生自然地融入整個環境里,充分發揮學生作為主體的作用。
二、引導思維生成,培養學生主體發現問題的能力
通常來說,語文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閱讀部分。所以,語文的問題教學主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進行。語文問題涉及的內容很廣,一般包括文章中的字、詞、句、段、篇等方面的內容,還有在文章修飾和限制內容中的表達形式以及修辭手法的探討。除此之外,語文問題的設計還可以是關于對文章中的某些因素和部分進行質疑,或者是基于文章內容的聽說讀寫以及相關知識的討論等。比如,對于一般性的問題角度,語文問題可以有如下分析。(1)從文章整體出發,可以通過討論文章的整體內容和思想論題等來設計問題,比如“闡述文章的論題”“這篇文章的意義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文章得出這樣結論的依據”“簡要論述文章的結構和布局”等等。(2)從文章局部出發,通過對具體內容進行分析討論來設計問題。比如“這個詞語使用有沒有歧義,還有沒有其他的詞語可以替代?”“文章的某處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文章關于這一論點所闡述的論據是否充足?”等等。(3)從文章的意義和思想出發,主要是針對文章對社會以及人生產生的作用進行探討。“本文反映了什么社會問題?”“文章對現實有什么指導意義?”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方面可以進行問題的設計和探討,這些都可以被教師利用來進行問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參考文獻:
肖春暉.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考試,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