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羽
摘 ?要:基層財政監督在國家經濟監督體系中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財政監督的主要工作是保證財政分配活動的正常進行,不僅是為了發現和確認問題的存在,更重要是是為了預防問題的發生。本文分析了基層財政監督工作中存在技術應用的問題,并提出了加強基層財政監督技術應用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財政監督;技術應用;應用研究
一、基層財政監督中的技術應用現狀
(一)“金財工程”的應用取得了許多成果。“金財工程”即政府財政管理信息系統,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支撐以預算編制、國庫集中支付和宏觀經濟預測分析為核心應用的政府財政管理綜合信息系統,是財政系統信息化建設目標和規劃的統稱。“金財工程”自2002年起實行已十年有余。從我國各地方的實踐來看,取得了許多成果。全國各省市已基本推廣了部門預算編制度系統;工資集中系統也廣泛應用;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的開發和運行工作也已全面開展。
(二)信息化技術嵌入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財政資金一般分為預算資金和財政專項資金。部分地方基層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業務股室資源,實行財政專項資金從取得到撥出全口徑、全過程,由業務股室、監督機構并行管理、相向互動,日常管理和專門監督同時進行。針對財政管理的關鍵環節,將信息化技術嵌入到財政專項資金管理之中。例如湖北省大悟縣財政專項資金控管系統自2012年3月1日正式啟用后在實際監督檢查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發揮。當地財政監督局按會計科目、資金年度等要素對專項資金的錄入、分配和結余進行計算、分析,發現當年整村推進、危房改造等資金量大而且分配密集。根據這一情況,財政監督局開展了“整村推進”、“危房改造”等延伸檢查,發現某鄉(鎮)政府冒領“整村推進”資金15.5萬元用于政府經費,某鄉縝截留農民土地補償款65萬元挪作他用,某鄉鎮挪用、擠占“農村危房改造資金”86萬元的問題,按照有關政策法規進行了及時整改。[1]
(三)即時分析監控系統做到了即時監督: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資金管理最大的難度是隨時監控撥出去的每一筆財政資金具體的用處。河北省財政廳自主開發的財政專項資金即時分析監控系統某種程度上解決了這一難題。監控系統全面應用后,中央補助河北省的專項、省本級專項、部門專項、專戶等省內所有財政專項資金,在全省從下達、登記、分配、配套到支出,整個資金運行鏈條的執行情況,都得到了清晰展現。從省到市縣乃至一些地市鄉鎮的資金運行情況、流向都能實現全過程實時監控。[2]
二、基層財政監督中的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地方縣級“金財工程”發展狀況參差不齊。我國幅員遼闊,財政系統龐大、復雜,各地經濟發展情況差異較大,各地區子系統建設情況參差不齊,而地市縣級的財政業務系統和網絡建設是全面實現金財工程的重要基石。雖然一些常用的關鍵系統已經推廣至全國,但對于部分經濟、技術水平落后的地市縣級財管管理系統仍然未能全面開展。 其次眾多軟件功能需要較為單一,經常出現為了實現某一功能而單獨配備設置和系統的情況,使得信息管理條塊各功能嚴格分割,而切斷其與其他系統之間的關聯。
(二)技術應用基礎建設缺位。無論是硬件建設,還是軟件建設,基層財政監督還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監督檢查基礎裝備落后、信息不暢、技術不成熟等現實問題,直接影響了監督檢查工作的開展。特別是財政監督在現代網絡手段和信息技術應用方面水平較低,主要體現在網絡信息化程度不高, 硬件設備不齊全,軟件開發落后等。 因此,信息渠道不順暢,信息反饋不及時,財政收支運行沒有納入網絡監控的軌道是財政監督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信息渠道不通暢。當前我國基層財政監督的軟硬件建設投入不足,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監督決策支持系統和監督決策輔助系統,信息渠道不通暢。在收入環節上,財政部門和收入征收單位以及國庫部門沒有及時聯網;在支出環節,也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會計核算網絡,財政部門對資金分配使用情況僅限于撥付階段,難以將情況準確、及時反映給相關部門,使監督檢查工作經常處于被動地位,影響了財政監督的及時性、有效性。
三、加強基層財政監督中技術應用的意義
(一)財政監督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迫切需要。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經濟信息量急劇增大,使作為國家 重要經濟監督部門的財政監督機構的工作量越來越大,人少事多的矛盾日益突出。這迫一切需要改變傳統手工作業的監督方式,使監督工作人員從繁瑣的數字運算、法規查證中解放出 來, 減輕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
(二)財政監督自身優化的必然要求。目前,財政監督系統存在著監督手段落后和監督資源浪費等問題,由此造成了財政監督效率較低、無法全面履行監督職責、監督人員工作量大等結果。而監督技術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首先,它是改善財政監督工作環境,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徑。其次,它是規范監督行為,提高監督質量控制水平的可靠工具。通過建立起計算機模塊化的標準監督規程和工作流程,使監督項目的數據和信息 都實現標準化,這為制訂統一的考核標準,控制監督質量,檢驗監督成果創造了條件。
四、加強基層財政監督中技術應用的措施
(一)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推進金財工程建設。通過打造實時監控平臺,加強部門單位資金資產使用的績效監督,增強財政資金分配 、使用的透明度,確保資金資產按規定用途 、規定程序管理使用,為財政部門發揮好整合財政資源、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和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奠定基礎。一是建立預算執行動態監控系統,對預算單位資金實時監控。二是建立財政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對預算單位賬目及時檢查。自三是建立財政票據管理動態監控系統,對預算單位票據使用情況實施有效監督。將非稅收入票據、社團會費收據、往來結算票據、捐贈票據等財政票據全部納入財政票據電子化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電子開票、自動核銷 、全程跟蹤、源頭控制,進一步減少執收執罰單位票據使用的隨意性。四是建立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動態監控系統,對預算單位資產管理動態核查、網上審批。 建立財政部門與主管部門、行政事業單位之間的資產管理信息共享平臺, 財政部門在線監管、審批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占用、 使用、處置事宜, 有效促進國有資產規范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二)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財政監管理。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財政監督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監督管理成本,提高財政監督效率。目前財政監督信息化建設日益完善,可通過軟件開發,計算機聯網,收集并儲存機關事業單位信 息和執行 經紀律等情況,運用預測和分析的方法,實現財政預算執行、國庫集中支付等公共支出方面的數據共享。便于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對有傾向性、普通性的問題及時向單位提出合理化建議,實現對財政資金運行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使財政監督逐步從單一的進點查賬向信息化、科學化監督方向發展,傳統的以審查紙質賬目為基本手段的檢查方法已不適應現階段的要求,因此,財政內部監督人員要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外出培訓或請專業技術人員 講授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知識,培養一支熟練的使用數據 庫技術和計算機監督軟件進行監督的信息化隊伍。
參考文獻:
[1] http://www.czjdzz.com/ReadNews.jsp?newsID=8779 2014-
08-18
[2] 哈爾濱市財政局,注重績效監督 強化技術支撐 提高財政同步監督工作層次,財政監督2012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