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璐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長春130000)
“微課程”與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融合
武曉璐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長春130000)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微課程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關注。文章介紹了微課程的概念和構成,并將其融入到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同時闡述了目前大學英語的教學現狀,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探討了微課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微課程,不但改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也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微課程;傳統教學;教學模式融合
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在課程方面,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應重復考慮聽說能力培養的要求,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開發和建設各種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課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與條件”。[1]隨著無線網絡的地域普及和移動終端設備的功能拓展,從微博、微信到微電影無不體現出“微時代”的強勢到來。“微課程”的出現創建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以視頻為載體,在短時間內以碎片化教學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視覺、聽覺的雙重感受,這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
1.1微課程概念
2008年,由美國圣胡安學院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首創Micro-lecture的說法,他把微課程稱為“知識脈沖(Knowledge Burst)”;Educause將微課程定義為“一節短小的視音頻,呈現某個單一的、嚴格定義的主題”。我國最早提出“微課”概念的是廣東佛山教育局胡鐵生老師,他認為“微課是以闡釋某一支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教學視頻”。我國微課程創始人李玉平老師認為微課程主要是以數字故事為呈現方式,倡導利用碎片化學習時間。
1.2微課程構成
微課程主要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融入演示文稿、影音文件和圖片,等等,由教師制作成1~10min的視頻文件,并配以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和練習材料等資源所構成,以媒體資源形式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它為學生們提供了“自助式”的學習資源,目的是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1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受學生人數、授課時間及地點等因素的限制。無論教師課前準備得多么充分,課堂上和教師互動的永遠是前排坐著的幾個學生,坐在中間的學生們往往只能專注于課堂最開始的10min左右,而坐在后排的學生們往往從課程開始到結束都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教師的“一言堂”在課堂上有時不可避免。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在課堂上與師生零互動,無法實現語言的學習,這常使英語教師們的思想卡住,無法順利進行教學活動,嚴重地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而帶來相當大的負面教學效果。
2.2現在大學英語課程現狀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的大學英語課程是由綜合課、聽說課和網絡自主學習課三個模塊構成。在綜合課上,英語教材往往更新較慢,教材的內容往往與現實脫離,課上教師需要嚴格按照教學進度來完成,受時間的限制往往無法添加新的內容。在聽說課上,受學生人數、教室大小、放音設備等因素的影響,很難完全達到期望的聽說效果。網絡自主學習課上,學生往往缺乏自主學習的動力,學習效果欠佳。
3.1把微課程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
由于大學英語課程內容的多樣性,如果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和對所學語言進行操練,往往無法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微課程的特點是主題明確、短小精悍及占用資源容量小,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的背景知識、重點和習題等內容錄制成微課程并設置任務,在課前或課后傳至網絡學習平臺上,以供學生按需下載適合自己的課程,預習、鞏固并操練所學知識,使之成為網絡化個性化學習的資源。筆者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向實驗班的學生發放了150份問卷,收到有效問卷122份。如圖1、2所示。

圖1 Fig.1

圖2 Fig.2
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到對于課文的背景導入和習題講解,大部分學生認為可以作為自學的部分,這就使得英語面授課堂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間讓師生共同拓展學習內容,進行語言討論。知識的提前導入,會引發學生的思考,在課堂上就會有言要發,進行語言操練,更深入體會課文內涵。課程習題以視頻的模式觀看,方便學生反復觀看,鞏固所學知識。
3.2網絡課程平臺增強了師生的互動,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微課程的授課對象都是來自90后的大學生,他們個性鮮明、思想前衛及接受新事物能力強。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普及和無線局域網絡的覆蓋,微課程這種在線視頻學習為他們提供了靈活自主的移動學習體驗。網絡平臺使得師生有了更為輕松的交流空間,隨時隨地可以展開互動。以筆者“微課程實驗班”為例,學生們經常在所學單元的微課程里給老師留言,就課程難易度、學生接受程度和課件制作水平等方面給予寶貴的建議。教師不但通過網絡互動獲得改進課程的建議,同時也及時掌握了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增進了情感交流。基于語言知識的前期鋪墊,師生們在網絡的頻繁互動交流。在現實課堂上,師生間會更加容易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3微課程教學注意事項
微課程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它圍繞一個主題,對教學內容進行濃縮,在短時間內突出了教學要點、難點,并要求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讓他們投入到微視頻的學習中。教師在設計整個微課程時要非常謹慎,不僅要抓住課程內容的主要精髓,還需要具備精練的語言組織能力,并且需要適度增加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調查問卷,在局域網絡無法全面覆蓋校園的情況下,選擇適當的互動平臺非常重要,筆者發現64%的學生青睞在QQ群平臺上下載微課程,26%的學生選擇優酷網。由于個人自主學習能力的各異,70%的學生下載完微課程后偶爾會看,11%的學生經常看,也有7%的學生從來不看。再者,受視頻文件的大小、時間長度、拍攝圖像清晰度、后期制作技術以及相配套的學習資源等因素,都會影響微課程是否真正得到學生的真心喜愛。
微課程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使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前沿教學理念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它作為課堂面授教學的輔助和補充,為當代學生提供了移動學習、泛在學習的豐富資源。它改善了傳統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滿足了不同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也促進了教師專業技能的提高。因此,將微課程與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相互融合,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推動傳統教學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為國家提供高素質的英語人才。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Z],2007.
[2]黃燁.“微時代”下的“微課”淺析[J].科技風,2013,(05):78-79.
[3]張虎.微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2):91-92.
[4]魏海蘭.微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可行性研究[J].百家爭鳴,2015,(06): 49-51.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Micro curriculum"and Tradi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UXiao-lu
(Jilin Engineering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00,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the micro course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structure of the micro curriculum,and is integrated into the tradi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College English teaching,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micro curriculum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data.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it is not only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but also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for learningEnglish.
Microcurriculum;Traditional teaching;Teachingmode fusion
H319
B
1674-8646(2015)09-0118-02
2015-07-09
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微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gh13346)
武曉璐(1981-),吉林長春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