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
[摘要]國家的市場需求,父母的望子成龍使得藝考之路已經漸趨扭曲。許多學生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盲目地加入藝考陣營,造成了社會資源紊亂和人才的巨大浪費。文本對“藝考熱現象”的成因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和調查,分析了“藝考熱”產生的成因,以及“藝考熱”現狀給藝術生造成的困擾之路,提出應理性對待“藝考”。
[關鍵詞]藝考熱;困境;原因;思考
中圖分類號:G60
一、“藝考熱”形成的原因
藝考之所以火熱是有眾多的原因的,被列為重要的升學捷徑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藝術這條道路對文化要求比較寬松,因關其藝術專業,才藝部分占得比重較大。這也是家長和學生所看中的地方。有些學生參加幾個月的美術培訓集中營,做個突擊訓練來掌握美術考試的的基本知識與應試技巧,等到校考開始的時候,報考多個學校,以撒網式考試來獲取幾個學校的錄取名次。來彌補自己的文化課缺陷以達到考學目的。以純粹的應試手段來應付“應試教育”。這樣的應試考試生態系統被考生作為上學的捷徑,背后則是學生家長、老師的支持與鼓勵!另一方面,某些原沒有開設藝術類專業的高校,也紛紛開設此類專業,并打著響應國家號召的旗幟積極進行擴招。藝術專業被高校看成是擴荒專業,部分高校的師資力量,硬件設施跟不上,導致教育出來的學生質量堪憂!在此類行為中不乏是看中此類專業的經濟效益,高校的“功利心態”是導致藝考過熱的重要因素,眾所周知,學習美術類、音樂類諸如此類的專業花費是昂貴的,不是一般的家庭所能承受的起的。但明知花費昂貴家長們還是予以支持,其中的原因可想而知。
導師的誤導也是形成“藝考熱”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沒有老師的推動,眾多學生是不會蜂擁而至地選擇藝考這條苦路的!一旦學生選擇了這條路,隨之直接受益者是輔導藝考學生的導師。高昂的培訓費用已不再是什么秘密了,關鍵是一些考生壓根都不適合學習藝術,即使跑調再厲害的學生都敢收留,而且保證過線。
二、藝術類專業的就業前景分析
1998年藝術設計正式登陸國內高校本科教育招生目錄以來,在全國的兩千多所院校中有七百多所設立了藝術設計專業。在目前隋景看來,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藝術類學生就業率比其他專業低10至20個百分點。從全國就業前景來看存在很大的問題缺陷!根據麥可思公司《2010年度大學生就業能力排行榜》之《2010年度月薪最低的十大本科專業》中顯示:“環境藝術專業”以“畢業半年后平均月薪183元”位居第三位,“本科失業率較大專業”中“動畫專業”居首,成為畢業生的“紅牌”專業。可想而知這個別人看似是塊香饃饃的專業實際存在著很大的內在隱患!藝術人才本就不該是批量生產的產物,客觀的形式已形成了不該存在的市場。
藝術生本來就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伴隨著高昂的學費,藝術生的心態也出現了波瀾起伏的狀況,畢業生除了受到社會整體就業形勢所帶來的困擾外,其自身的擇業觀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姿態陸續呈現。高調的就業觀與社會客觀現實的差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影響就業的重要原因。高等教育理念已從原先的精英教學慢慢地轉型成普通教學,教育理念越來越大眾化,但大學生的就業標準卻沒有太大的改變,多數的大學畢業生仍留戀于豪華都市。問其原因,只因工資待遇高,有待發展的空間。藝術類專業“高投入”期待“高回報”的擇業觀深深地影響著畢業生們。從另一方面說家長的期盼也給予畢業生不小的壓力!即使藝術畢業生認識到自身的處境,多數的家長依然抱有傳統的就業思想,認為上大學是唯一出路,大學畢業就應順理成章地就業拿高薪。殊不知無形中給自己孩子掛上了沉重的包袱!
三、藝考成功的背后
常聽人們說藝術生考學比較簡單,沒有經歷過的人們都會這樣認為。但只有經歷過的藝術考生才深知其中的滋味!很多學生自從高一初步打算學藝術以來,便在高二,高三兩年時間里參加各種培訓班。考生參加藝考,有的是一次,有的是兩次,有的甚至是更多次。藝術生的執著是其他學生所不能比擬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因為他們并不只是為了考學,為的是夢想和信念!
調查表明,即使費勁努力擠進大學,在畢業之后,從事相關的專業也是非常艱難的。相關數據報道,在報考藝考的學生中“半路出家”的考生所占比例達到80%。他們選擇這條路的目的很是單純,并非是喜歡藝術,而是憑借藝術這塊跳板進入大學校門,選擇藝術,并非他們的初衷,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專業而考入大學的考生在大學期間多數學習不佳。藝術教育本身就是一門很純潔的教育,富有靈感,因喜歡而學,輕松自在,游刃有余。盲目的考生忽視了藝術的純潔性,耽誤了自身的前程。
藝術作為一門比較特殊的行業,學習藝術需要一定的天賦及靈感,更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速成的,這條路看似鮮花懷抱,熟不知在通往鮮花的路上充滿了汗水和淚水,望踏上這條路或者準備向這條路邁進的學生能夠認清現實,考慮自身實際,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