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碧秋
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低年級學生由于生活經驗少,詞匯量貧乏,在言語表達時常常會詞不達意,但他們的模仿能力、記憶能力強,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我們要根據這一特點,充分利用文質兼美、脈絡清晰、語言優美的教材,落實低年級的“語用”訓練,夯實學生語言表達的基礎。
一、品用典型詞語,豐富詞語積累
詞語積累,不僅要讀準詞語,會寫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能在學習和生活中正確、靈活地運用。我們必須根據課標對第一學段的要求,在指導學生寫好350個生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累詞語,并在有梯度的訓練中不斷內化,進而學會運用。例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兩只鳥蛋》一文中有“小小的”“涼涼的”“輕輕地”三個疊詞。在教學時,筆者先采用自讀、指名讀、對比讀等方式,讓學生讀出詞語的味道;接著,讓學生讀課文,用這些疊詞說說讀了之后知道了課文的哪些內容;然后,結合課后練習,讓學生說出自己平時積累的帶有疊詞的詞組,如“長長的小路”“綠綠的樹葉”等,再引導學生了解將“鳥蛋涼涼的”改寫成“涼涼的鳥蛋”這種意思不變的詞語倒置形式;最后,進行拓展訓練——課件出示一些實物圖片,讓學生試著說一說類似的疊詞,再進行詞語倒置的表達。學生不但樂于表達,而且表達得豐富多彩:“青青的瓦片——瓦片青青的”“白白的墻——墻白白的”“大大的窗戶——窗戶大大的”……再如,《夏夜多美》一文中有“青青的”“綠綠的”“彎彎的”以及“靜悄悄”“亮晶晶”等詞語。教學時,筆者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鞏固,拓展延伸,鼓勵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或課外閱讀中關注類似的詞語,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積累。這樣,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詞語,在運用中內化、積累,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詞語的積極性,也促進了語感的培養。
二、感悟精妙短語,練就構詞能力
低年級教材中,除了疊詞之外,也陸陸續續出現了其他一些各具特點的短語。教學時,我們要引導學生感悟短語的精妙,練就靈巧的構詞能力。例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鄧小平爺爺植樹》一文中,出現了好多表示“什么樣的什么”“怎么樣地干什么”形式的短語,如“令人難忘的日子”“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筆直地站著”等。教學時,筆者把這些短語作為教學的重點,進行有深度的訓練。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感知課文的內容,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文中帶有這些短語的句子和去掉這些短語的句子,如,①“一個樹坑挖好了,鄧爺爺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②“一個樹坑挖好了,鄧爺爺挑選了一棵柏樹苗,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學生就自然而然關注了這些短語。接著,筆者讓學生說說這些短語在表達中的作用——用上這些短語,語句更加生動、更加具體,語言也更加優美。然后,筆者又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些學生熟知的生活畫面,讓學生運用這些短語進行口語表達。結果,學生把畫面內容表達得既具體又生動。最后,要求學生在日記中,運用這樣的短語進行書面表達。如此,讓學生學以致用,就易于達成課標關于“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的要求。
三、借助典范句式,提升造句能力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學生要是沒有一定的造句能力,就難以寫出好的習作來。我們要根據課標對學段的要求和基本學情,緊密結合文本特點,抓住最為關鍵的詞句,精心把握訓練時機,引導學生調用已有的知識儲備,訓練造句的能力。如《松鼠和松果》一課中有這樣的句子:“每個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筆者先讓學生讀這個句子,了解句式“……那么……那么……”是說一種事物同時具備兩種特點;再讓學生用“那么……那么……”說話。一位學生說:“老師那么美麗,那么漂亮。”筆者提示道:“美麗和漂亮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你能不能換個詞?”學生改口道:“老師那么年輕,那么漂亮。”馬上有另一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那么聰明,那么善良。”筆者心花怒放地稱贊:“同學們那么聰明,那么可愛,老師謝謝你們的夸獎!”這節課筆者不僅收獲了學生樂學的喜悅,也收獲了受學生肯定的欣慰。又如,《快樂的節日》一課中出現了“我們像春天一樣,來到花園里,來到草地上”“我們像小鳥一樣……”這樣的句子。筆者引導學生用“像……一樣”來說話,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老師像陽光一樣照耀著我們。”有的說:“老師像大樹一樣為我們遮風擋雨。”學生在仿說仿寫的實踐過程中,對文本的體悟更為深刻,語言、思維也都得到了訓練。
四、模仿表達方法,提升言語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低年級有些課文結構和內容比較單一,構段的方式相同或相似,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兒童復述、背誦和仿寫。在教學時,我們要關注重點語段、篇章的表達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準確、生動、鮮明地運用語言文字,再進行讀寫結合,從讀中學習表達。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一課時,筆者在引導學生逐段感知課文內容之后,利用課件出示三個段落:①小水珠說:“荷葉是我的搖籃。”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眨著亮晶晶的眼睛。②小蜻蜓說:“荷葉是我的停機坪。”小蜻蜓立在荷葉上,展開透明的翅膀。③小青蛙說:“荷葉是我的歌臺。”小青蛙蹲在荷葉上,呱呱地放聲歌唱。接著引導學生感悟這幾段話的表達特點:都是先寫誰說了什么,再寫它做什么。然后,利用課件出示蝴蝶、昆蟲、螞蟻、小鳥等小動物在荷葉上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后,模仿這幾段的表達方法寫一寫。由于有課文語句為范例,有方法可以借鑒,學生的表達精彩紛呈,有的寫道:“小蝴蝶說:‘荷葉是我的舞臺。小蝴蝶站在荷葉上,跳起了優美的舞蹈。”有的寫道:“小螞蟻說:‘荷葉是我的操場。小螞蟻趴在荷葉上,踢踢腿,伸伸腰。”……學生借鑒文本的表達方式,既感知了“語用”奧秘,又掌握了“語用”技能。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