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城姣 盧祥龍
(南京體育學院,江蘇南京210014)
南京市初中武術課程開展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研究
賀城姣 盧祥龍
(南京體育學院,江蘇南京210014)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以及數理統計法對南京市初中武術課開展現狀進行調查,了解武術課開設狀況、武術課任課教師的基本情況、場地環境、教學互評等幾個方面,找出阻礙武術在南京市中學開展的原因以及武術教學中的不足,提出建議,為武術教學能在南京市中學體育課教學中可持續的、高質量的、高標準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初中武術南京市開展現狀
武術,是我國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其內容是把踢、打、摔、拿、等動作按照一定規律組成拳術或者器械的攻防格斗的練習形式,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遺產之一。它注重內外兼修,不僅可以發展學生靈敏、協調、柔韌、力量等身體素質,還可以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近年來,武術運動迎來了新的時期,也就是國家在大力推廣武術運動,弘揚民族文化。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武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武術的強身健體、交友娛樂的作用,還可以培養他們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的意志,形成積極樂觀開朗的性格和健康的體魄。國務委員李鐵映曾多次指出,要把武術列入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體育課。所以說,只有促進武術在中小學的開展,才能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繼續傳承、流芳百世。
2.1 研究對象
南京市初中武術課程開展現狀。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在互聯網以及中國知網、萬方等數據庫上進行關鍵字搜索“中學武術”“開展現狀”“武術發展”等關鍵詞的相關文獻資料,為論文的選題和撰寫提供理論依據。
2.2.2 訪談法
結合本文研究的需要,對南京市五所重點中學主管體育工作的校領導以及教師進行訪談,了解學校領導對武術課的重視程度,了解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
2.2.3 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文研究需要,設計并制定出《南京市中學武術課開展現狀與發展對策學生問卷》和《南京市中學武術課開展現狀與發展對策教師問卷》兩份問卷,對五所學校(南京市第十三中鎖金分校、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學、南京市人民中學、南京市孝陵衛中學、南京市玄武外國語學校)共發放800份問卷(各校各年級隨機發放50份學生問卷,10份老師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共對體育教師發放問卷50份,回收47份,其中有效問卷47份,回收率為94%,有效回收率為100%。對學生發放問卷750份,回收750份,其中有效問卷732份,回收率為97%,有效回收率為100%。
2.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19.0對回收的問卷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學處理,對結果進行科學的理論分析,找出阻礙武術在五所重點中學發展的原因。
3.1 南京市中學武術課的基本情況
3.1.1 武術課目標
通過調查五所學校發現:各學校都是以《新課標》為依據,結合我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計劃》等文件的規定和要求,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通過運動學習,增強體質,是課程的首要目標。而各校都能結合自己的教學條件,教學資源等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并且保證必學內容的課時,落實必學內容的教學,積極引導學生認識武術、了解武術、練習武術,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加強對傳統體育的繼承和弘揚。
3.1.2 武術課的教學內容
在對五所中學的教學內容的調查中,結果表明:學生學習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少年拳及五步拳,內容比較死板、枯燥無味,較難吸引學生興趣。從各個學校的教學內容可以看出偏重于套路形式,學生喜歡的實用性內容并不多,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教學內容條件下,學生容易對武術產生一種錯誤認識,對于真正的武術缺乏了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也只注重套路教學,對整個套路蘊含的內在精神和單個動作的攻防含義卻不重視。比如在五步拳教學中,學生都會做完整的整套動作,但是對于五步拳的攻防含義,對學生的精神面貌的要求在教學中很少見到,甚至有的學生根本不知道。對于這種有形而無實的學習很難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表1 各校武術課教學內容
3.1.3 武術課的學時設置
2004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聯合頒發的《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施綱要》中指出“體育課要適量增加中國武術等內容”。2014年3月江蘇省教育廳發布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首次明確將武術列為必學內容,而且規定必學內容的課時比為30%。在調查的學校中,有4所學校每個學期的武術課時在1-3個課時,有1所學校每個學期的武術課時在4-6個課時,雖然說武術課得到了開展,但總體上武術課課時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3.2 南京市初中武術課的教師基本情況
3.2.1 體育教師的人數和男女比例

表3 教師人數和男女比例
由表3可以看出各校體育教師在10-12人之間,武術教師嚴重不足,師資不足直接影響到了學校武術課的順利開展,也有的學校武術內容是由非武術專業的體育老師擔任教學,而僅有的專業武術老師專項水平和素質也不是很高。很多學校是采用“現學現教”的形式進行武術教學,這樣很難保證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所以說,解決武術師資短缺問題是搞好武術教學的關鍵。
3.2.2 體育教師年齡、教齡分布情況

表4 體育教師年齡分布狀況
由表4可以看出:教師的年齡在30歲以上的體育教師占39.3%,年齡在30-40歲之間的體育教師占46.4%,年齡在40歲以上的教師占14.3%,也就反映了體育教師大多是中青年教師。他們精力充沛易接受改革后的新思想,但受教學年限的限制(有21.4%的教師從教年限在5年以下),教學經驗不足,教學能力有待提高。因此,中青年教師應發揮自身的年齡優勢,多向有經驗的教齡時間長的教師請教學習,敢于創新和突破,為武術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更大的貢獻。

表5 體育教師教齡分布
3.2.3 體育教師學歷和專項分布情況

表6 體育教師專項分布狀況
在調查中得知,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體育教師有52人,占據92.9%所調查教師的人數,其中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有4人。武術專項的教師占總教師比例只有5.4%,是國家二級及以上運動員,年齡都在30歲以下。武術專項教師的缺乏限制了成為限制初中武術教學水平的一個主要原因。
3.3 武術課的教學方法
通過對五所學校的體育老師訪問和現場觀察中得知:所有老師采取的教學方法都是講解、示范(分解與完整教學結合)、學練法、分組教學等常規的教學方法教授學生學習武術。這種教學方法是可以讓學生通過死記和模仿的方式記住整個套路的動作,但這樣就失去了練習武術的競技觀賞、交流技藝、增進友誼的功能了。武術的教學本來就是枯燥無味、內容單一的運動項目,這就更加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使用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采用多變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對武術的興趣。
3.4 武術課的教學效果現狀
3.4.1 教師對學生武術學習的考核情況

表7 學生成績優秀率和及格率(n=150)
由表7可以看出有學生成績的及格率和優秀率可以看出83% 以上的學生都能及格以及16% 以上的學生能達到優秀水平(60分以下為不及格,85分以上為優秀)。雖然各校各年級的及格率和優秀率都比較高,但是通過對教師的訪談中可以了解到,教師在對學生考核時沒有詳細的評分標準,只是憑著自己的感覺。而及格率和優秀率高的年級的教師當中有2/3是就學期間從事的是武術專項,或者在就學期間選修過武術課。那么武術課為什么沒有其他運動項目好教呢?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教學方法、學生的興趣、學校對武術課的重視程度、等等。
3.4.2 學生對武術教學的滿意度
由圖1可以看出,學生對老師的教學評價滿意度達到了68%,而不滿意的達到了32%,因為教師教學內容枯燥無味,教學方法單一,使學生對武術運動失去了興趣和愛好,新課標中也明確指出:各地、各校和教師在制訂具體的課程實施方案時,可以依據課程的學習目標,從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選用適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所以,要加強教師的備課質量,多加探討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興趣,為武術的弘揚和發展多做貢獻。

圖1 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滿意度
3.5 南京市初中武術課的場地器材情況
3.5.1 武術課教學場地狀況
新課標所提出的指導思想是“健康第一”“安全第一”所以說要想每節課都能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計劃,必須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但是通過對五所學校教師的訪談和觀察得知:沒有一個學校有專業的武術訓練館和訓練場地,學生在上武術課的時候都是在田徑場的塑膠跑道、操場、籃球場、體育館。雖然說武術的訓練對場地沒有多大的要求,但是在這種高硬度的場地上訓練會加大學生受傷的幾率,從而使學生對這種容易受傷的運動項目是排斥的。所以有著良好的上課環境和條件是非常重要的。3.5.2武術課教學器材狀況
武術種類分為拳術類、器械類、對練類和集體項目四大類。從教學內容上可以看出學校在選擇武術的練習種類時大多都是以拳術類為主,以不容易受傷的器械為輔,比如功夫扇、柔力球。有的學校甚至沒有任何的武術器材。由于大多數體育教師不會器械或害怕學生學習器械時出現危險等原因,器械沒有充分的得到利用。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武術器材,以至于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再加上新課標對武術器材方面比沒有作要求,所以學校就更不會開展器械類的學習,這樣就更多的阻礙了學生對武術的認識和了解。
4.1 南京市中學武術教學存在的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
中小學武術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師資缺乏、教師水平不高、教材內容各異、缺乏吸引力、缺乏理論知識、教學方法較為落后、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等。武術越來越像其他形式的競技運動,也讓武術教學陷入了重演練、輕實用的地步,出現了學生“喜歡武術而不喜歡上武術課”的現象。
4.2 現在的武術課程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能更好地投身到武術中去,所以要讓學生對武術的興趣不能停留在電視熒屏上,而在課堂上的武術和學生心里的武術相差很遠,從而導致學生對武術運動失去了熱情。因此,武術教師既要提高自己的技術,又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不同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對武術的興趣,為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和提高教學質量打好基礎。
4.3 現今的武術課程設置不合理是武術在初中體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阻礙
現今的初中武術課設置過于形式化,課時不夠,是影響武術課在初中體育課程中發展的阻礙因素。
[1]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編纂.中國武術史(第1版)[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347,39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版社,2001.
[3]江百龍.武術理論基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施良方.課程理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5]劉亞平.培育武術奇葩——陜西省中小學武術教學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湖北體育科技,1999(3):102-103.
[6]李朝旭,等.珠江三角洲地區學校武術開展情況調查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04(04):556-558.
[7]王崗.試析武術在現代社會中的社會價值[J].體育文史,1998(2).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ushu Program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anjing City
He Chengjiao Lu Xianglong
(Nanjing Sport Institute,Nanjing Jiangsu 210014, 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document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paper investigates Wushu Courses in Nanjing junior middle schools.It analyzes such aspects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ushu lessons,the basic situation of Wushu teachers,site environment,educational peer assessment,finding out the reasons that hinder the teaching of Wushu in middle Schools in Nanjing.Besides,the paper makes some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 to its insufficiency,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a sustainable,high-quality,high standardWushu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in Nanjing.
Wushu Junior middle school NanjingCity Current Situation
G85
A
1004—5643(2015)09—0077—03
1.賀城姣(1987~),女,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學武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