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婧++李文巖
摘 要:小學英語復習課是以單元知識整合為出發點,是學生提升語言能力、查缺補漏的重要環節。在小學英語復習課中運用學習策略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探討了元認知策略在小學英語復習課中的運用。
關鍵詞:元認知;策略;復習課;運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學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對于提高學習效果十分重要,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
小學英語復習課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水平的重要環節,現如今的小學英語復習課教學大多由教師組織學習,學生不會自主地去分析學習任務和學習過程,這樣的復習方式雖然對鞏固知識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在復習課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教授給學生學習策略,本文將探究元認知策略在小學英語復習課中的運用。
一、元認知理論簡介
OMalley & Chamot(1990:119-120)指出元認知策略是有關認知過程的知識,是學習者通過計劃、監控以及評估等方法對認知過程進行調整或進行自我管理(轉引自路文軍)。由此可見,元認知策略是一種重要的學習策略,它主要作用于學習過程,學習者通過使用元認知策略制訂目標,選擇學習方法,自我評價和反思。
在學習過程中,元認知的知識主要被用于調節思維和學習,有三個基本技能用以調節思維和學習,它包括計劃(設置任務目標)、監控(組織活動)和評價(判斷學習過程和結果)。
二、元認知策略在小學英語復習課中的運用
小學英語復習課貼近生活,實踐性較強,因此,復習課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重要環節。教師在小學英語復習課中運用元認知策略,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完成任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計劃階段
小學英語復習課作為單元知識的總結,其信息量較大,知識點較多。隨著時間的推移,之前所學的知識在學生的記憶中逐漸減弱或丟失,面對大量忘記的知識,學生會感覺回憶起來難度較大,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該明確地布置任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建立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
【案例】
1.教學內容
Unit10 Doing things—Lesson67(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新起點五年級下冊)。
2.教學目標
(1)復習“家務勞動”的表達,如:make the bed;sweep the floor;take out the garbage;set the table。
(2)教授學生學習策略,讓學生學會總結知識。
3.教學過程
(1)導入階段
教師運用幻燈片呈現本課學過的日常家務勞動的圖片,并配以單詞的發音,引導學生用“can”或“cant”回答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例如:教師展示“倒垃圾”的圖片,并配以“take out the garbage”的發音,學生如果會做這項家務,回答“can”,并重復該項英文表達;如果學生不會做這項家務,則回答“cant”。
(2)復習內容階段
教師組織學生做關于“家務勞動”的英文單詞游戲。首先,教師隨機抽取一張“家務勞動”的圖片展示給學生(教師不看),教師隨機猜一個勞動的表達,如果教師所說的單詞與圖片一致,學生則回答“Yes”,并且再復述一遍單詞;如果教師所說的單詞與圖片不一致,學生則回答“No”,并試著告訴教師該家務活動的正確表達。經過趣味性的重復練習,有助于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記憶。
(3)教授學習策略階段
教師總結本單元的詞組,主要是“家務勞動”的表達,并讓學生用英語隨意說出所有表達,教師在紙條上寫出并向學生展示,學生需要一邊跟讀一邊用手指比劃單詞的寫法,然后,教師讓學生把紙條貼在黑板上,構成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歸類練習。
【分析】在本節復習課中,教師把復習知識與教授學習策略有機結合。教師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僅明確了學習目標而且采取猜詞游戲的方式,寓教于樂而且糾錯于對話之中,保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在總結階段,教師通過師生互動將學習策略展示給學生,學生與教師共同運用思維導圖將知識歸類,歸類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復習單詞的策略,形成單詞的聯想記憶。
(二)監控階段
元認知的監控階段是指學習者對學習進程的調節,以及對學習意義的認識。小學英語復習課圍繞具體的話題或任務進行,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因此教師需要及時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監控狀況,并且幫助學生順利地進行自我監控和調節。
【案例】
1.教學內容
Unit12 Revision—Lesson67(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新起點五年級下冊)。
2.教學過程
(1)教師將對話制作成便簽條,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抽簽進行情景對話,對話內容如下:
Andy:Hello,Joy.What chores do you have to do at home?
Joy:I have to do the dishes.
Andy:How often do you do the dishes?
Joy:Every day.
(2)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自己生活中做家務的情況,在討論開始前,教師將句型結構寫在黑板上,并引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運用這些基本句型:“What chores do you have to do at home?”“I have to...”“How often do you...”“every day\twice a week...”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環顧教室,給予完成活動困難的小組提供幫助。
(3)教師示意小組展示討論結果。
(4)教師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如何問答。
【分析】在上述課堂案例中,教師有效地發揮了中介作用,在整個任務過程中幫助學生順利地監控和調節學習過程。首先,教師設計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次,教師組織小組展示討論成果,從而促使學生進行反饋,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發現問題;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如何問答,培養學生發現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評估階段
元認知的評估階段涉及學生對自己思維和學習過程以及結果的判斷和教師的反饋。每一階段任務結束后,教師應當及時給予學生反饋信息,并引導學生做自我評估。這樣有助于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中的問題,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評估學生的自我評估和反思是認知的重要環節。教師則可以通過學生的自我評估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教師則需要制定評估問題(如What I want to know,What I learn,I like)等,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估。
【分析】以上自我評估標準引自瑞士小學英語教材Young World的活動手冊。這個評估標準注重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例如“我想學習什么”“我喜歡什么”。這些標準的出發點有助于讓他們明白學習語言是為了滿足自身和社會的需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來完成任務,將語言看作是自身需要的載體,從而提升學習者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長久性。
小學英語復習課是以單元知識整合為出發點,其綜合性、實踐性較強,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環節。教師將元認知的計劃、監控和評價階段滲透于小學英語復習課中,不僅有利于教師順利教學,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元認知在小學英語復習課中的運用,符合建構主義教學理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路文軍.元認知策略與英語寫作的關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9).
[2]Marion Williams,Robert L.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3]桂詩春.新編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研究出版社,200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