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艷
摘 要:葉老先生曾經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钡陂喿x教學中,老師在理解課文上舍得花時間,停留在“得意”的層面。我校自實施《小學語文課堂為寫作而教對提高寫作能力的行動研究》這一課題后,在“讀寫結合”之路上不斷研究與探索,總結出一個關鍵,五個策略。
關鍵詞:得意;得言;得法;得能
記得葉老先生曾經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遍喿x與寫作相輔相成,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在理解課文上往往舍得花時間,停留在“得意妄言”的層面上,沒有將學生從能理解語言升級到會運用語言上,因此,“得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得言”“得法”。
我校自實施《小學語文課堂為寫作而教對提高寫作能力的行動研究》這一課題后,在“讀寫結合”之路上不斷研究與探索,總結出一個關鍵,五個策略。
一、一個關鍵
要做好讀寫結合,必須在語文課堂中找到學生的興奮點,如,描寫動情處、詞句優美處、生動有趣處、思維創新處等,簡而言之,即:情動筆動—品美寫美—妙趣橫生—別出“新”裁。
二、五個策略
策略之一——模仿練筆
學生喜歡模仿,在教學《再見了,親人》時,讓學生模仿課文前三個自然段的格式,用第二人稱的敘事方式,表達自己的心里話。
代樹淇這樣寫道:“老師,請您休息一下吧!老師,從早上到晚上,您幾乎一直忙碌著。要不備課改作業,要不為我們的一些瑣事操心。到了深夜,我們可能在看電視或進入了甜美的夢鄉,而您仍在不辭辛勞地改著如山般的作業,只有當您困得支撐不住的時候,您才趴在桌上瞇一會眼睛。您說,我們怎能不為有您這樣的老師而高興呢?”
策略之二——想象練筆
語文課本上有些課文設置了懸念,比如,《橋》中老太太望著曾經奪去了丈夫和兒子生命的河水,嘴里喃喃地說著什么,就可以讓學生想象出來。
馬昭寫道:“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老太太站在河邊,嘴里喃喃地說:“洪水呀!你奪去了我丈夫和兒子的生命,兒子,好樣的!雖然你那詩一般、夢一樣的年華被洪水吞沒了,但是你的名字,你的模樣將永遠被人們記住。丈夫,你身為黨支部書記,舍己為人,將生的希望留給他人做得對,咱不怨誰。你安息吧!”
策略之三——化“我”入文
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化“我”入文,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在教學《晏子使楚》時,出示了這樣的題目:晏子成功出使楚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齊王大喜,準備擇日給他開一個盛大的慶功宴,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出使楚國的隨從,請趕快寫一個折子上奏齊王,夸夸晏大夫吧!李尚錦寫道:
尊敬的齊王陛下:
臣以為晏大夫這次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主要是因為晏大夫能說會道,邏輯嚴密。楚王知道晏大夫身材矮小,開了個狗洞讓晏大夫鉆進去,這分明侮辱我國人民是狗。晏大夫機智勇敢,馬上反駁楚國是狗國。楚王冷笑輕視我國沒有人才,但晏大夫將計就計說自己是下等人沒用,派到楚國說明楚國是下等國。楚王惱羞成怒上演了“捉‘齊國賊”的戲。沒想到,晏大夫語驚四座,反而說楚國是強盜國。
策略之四——挖掘空白
教材上很多課文沒有提示語,課堂上花幾分鐘時間,挖掘這一部分空白,是很有價值的。在教學《晏子使楚》時,讓學生給楚王和晏子的對話添加提示語。
張欣宇寫道:楚王用諷刺的眼神對晏子冷笑:“齊國人怎么這么沒出息,干這種勾當?”楚國的大臣都笑得合不攏嘴,哪知晏子面不改色,拂了拂衣袖,直視著楚王:“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一到淮北只能結出又苦又小的枳?!背趵履榿?,瞟了晏子一眼,哼道:“這和盜賊有什么關系?”晏子氣定神閑地反駁:“大王,這大概就因為兩國的水土不同吧!”楚王腦袋轉過彎來,心知自己無法再反駁,只好賠不是。
策略之五——延伸情節
很多課文結尾言雖盡,意未窮,如《草船借箭》,諸葛亮用超人的智慧在談笑間就借到了十萬支箭,周瑜和曹操知道后會怎樣?故事很精彩,可以續編。
鄧慧寧寫道:周瑜得知諸葛亮成功借箭,長嘆一聲:“哎,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他通天文,識地利,知人心,我為何還要嫉妒他呢?我真得好好向他學習??!”此時,曹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便勃然大怒:“什么?我居然被算計了??蓯旱闹T葛亮,我會報仇的!”旁邊的軍士看他火冒三丈,也不敢說話。曹操還不能完全發泄自己的怒氣,便又捶了一下桌子,茶水四濺,茶杯也碎了,可又有什么辦法,箭都沒有了。
通過實踐,發現小學語文課堂因為注入了寫作而靈動起來,因為我們教材上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各具特色的,只要我們有一顆“慧心”,有一雙“慧眼”,用好課文,以讀促寫,這樣不僅“得意”“得言”,更“得法”“得能”。
參考文獻:
楊曉紅.善用文本,讓讀寫結合有效有趣[J].小學語文教師,2009(0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