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摘 要:課前預習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學生語文興趣,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理解和把握的重要途徑。作業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在課前預習環節布置相應的作業、任務,不僅有利于督促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提高預習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從分層的角度,對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前預習作業提出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語文;課前預習作業;分層設計
一、對作業難度進行分層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大部分老師在提優補差方面深感力不從心。就一篇古詩的背寫作業,優等生往往一遍就能熟記掌握,而學困生要達到正確背寫,需要五六遍,甚至對于某些學生需要反反復復的十幾遍。這就更不用說閱讀、寫作等方面了。為了照顧到學困生,滿足他們作業的需要,將課前預習作業設計得過于簡單、重復和機械,勢必會浪費優等生的學習時間,降低他們做作業的興趣和熱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和矛盾,筆者認為對作業難度分層就顯得緊迫和必要了。老師布置和設計課前預習作業時,將作業難度進行分層,進而滿足不同學生作業的需要。比如說,對于古詩預習作業的設計,對于學困生,要求他們熟讀背誦古詩;而對于優等生,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還要求他們嘗試著理解古詩詞句的大意,及其古詩中所蘊藏的詩人情感、思想等等。
二、對作業量進行分層
作業量是影響作業設計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我國教委明文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作業,三到六年級可布置適量的家庭作業。然而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成績,盲目地布置大量的家庭作業,造成了學生課業負擔沉重,作業質量不高,偷工減料、抄襲蒙混過關等現象屢見不鮮。因此,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前預習作業,需要老師把握控制好作業的部署量,做好作業量的分層工作。為了提高后進生的作業質量,確保后進生“吃得消”,應適當地減少他們的作業任務量,消除作業負擔的消極情緒,促使他們真正做到“好作業”“樂作業”的效果;而對于優等生來說,由于他們的書寫速度較快、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都較高,可以適當地布置較多的作業任務,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心理,達到“吃得飽”的狀況。
總之,分層設計是一種科學的思想方法,是提高作業有效性的有效途徑。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前預習作業的分層設計研究,除了從作業難度、作業量兩個方面分層之外,還可以從作業時間、作業對象和作業形式等方面進行分層,緊密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致力于作業設計有效性的提高。
參考文獻:
劉虹.小學語文作業改革之我見[J].教育科研論壇,2009(1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