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武
摘 要:研究了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論述了其相關的教學策略和影響作用,闡述了信息技術對教學產生的深遠影響,也在方法的運用中提出了科學的教學方法,以有效提升數學教學效率,讓學生朝著良性的態勢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在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進程中意義重大,對教學改革也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為教學發展和改革提供了豐富的可利用資源。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1.提高教學效率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多媒體教學能夠呈現立體化的教學模式,通過給學生展現出具體的學習材料,調動學生運用多項感官參與數學學習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開展圖形講解的時候,教師就要在黑板上面畫一些圖形和統計表,比較浪費課堂時間,同時圖表的可變性也不是很好,不能適應靈活的課堂教學形式,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教師要用更多的精力去畫圖表,不能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課堂教學效率降低。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教師可以在教學期間完成相關的圖表繪制,節約了課堂時間,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2.簡化教學難點
信息技術的開展讓教學形式豐富多樣,信息技術的教學也能給學生呈現出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形象化和具體化,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直觀學習印象,溝通數學和生活環境之間的聯系,彌補傳統教學過程中的弊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講解角的大小的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表現出來;但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在動畫和視頻的播放過程中,學生能夠在直觀的圖畫講解和展示中對知識點有詳細的了解和認識,總結出來角的大小和兩端長短的關系,不但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還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開展措施
1.數學知識點和小學數學的結合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可以開展的方法有很多,教師可以運用這些相關的知識點,通過闡述、歸納、總結等相關環節,把數學學習和信息技術有機地整合。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這課的時候,知識點中包括面、棱、頂點這三個主要方面,教師把長方體、正方體制作成可以拆解的動態過關游戲,并且設計相關的關卡,在每一個關卡中設置相關的對應操作,根據對圖形的理解能力完成游戲過程。在課堂上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競賽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實踐學習過程,對長方體、正方體更加深入地了解,多媒體信息整合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節約教學時間,重點和難點得到突出,所以教學效果良好。
2.互動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運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創設教學環境,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多樣化思維。比如,在開展“圓”的教學的時候,通過多媒體的演示,給學生演示生活中常用輪子的形狀,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輪子都是圓形,其他的形狀為什么不可以?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動思維,積極思考這個問題,這樣學生對于“圓”的認識會水到渠成。生活原型對教學的情境創設的啟發,也能夠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愛,比如,搭建腳手架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不去做成圓形或者其他形狀。這種情境提問能夠觸發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究能力,學生的學習思維狀態更加靈敏,還能夠幫助學生探究生活中出現的難題,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可見,現代信息技術的資源整合,給學生情境教學的構建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和數學結合,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升教學效率,同時,對拓展學生思維也有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的運用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獲取知識。教師要精心的準備教學內容,在教材和技術的結合運用中,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步驟和學習規律,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養成。
參考文獻:
劉居康.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6):13-15.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