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震
摘 要:環境保護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是所有國家都普遍面臨的問題。在中國現有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鏈中,環境保護的問題日益嚴峻,在地方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所引發的問題頻發。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環保法制工作在不斷發生變化,對環保法制工作的認識不斷提高。本文針對我國環境保護管理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析了環保部門執法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并就此進行了探討,提出了提高執法效能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環保;執法;問題;對策
環境保護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是所有國家都普遍面臨的問題。在中國現有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鏈中,環境保護的問題日益嚴峻,在地方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所引發的問題頻發。在這類問題中環保執法管理的問題最為突出。環保執法管理的基層行政主管部門由于種種原因,在行使權利時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1 我國的環境保護問題發展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建設方面突飛猛進,工業化程度大大提高,已初步建成了小康社會,但是,這些成績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為代價的,造成了局部地區甚至全國范圍內的環境惡化。越來越嚴重的沙塵暴問題、淮河、海河、黃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污染問題,無不在提醒著我們再不下大力氣保護環境,我們改革開放的成果將蕩然無存,人民的生存都將受到威脅。
2 環保執法管理工作的新形勢
近年來,我國的環境執法工作正在逐步形成以集中式執法檢查活動為推動,以日常監督執法為基礎,以環境監察執法稽查為保證,以公眾和輿論監督為支持的現場監督執法工作體系,廣泛開展了環境保護聯合執法行動。
(一)公眾環境意識在增強
近年來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公民的民主權利提升,維權意識增強。全社會乃至全球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環境形勢的日益嚴峻。這些因素使公眾比以往更加關心生存、生活環境,更主動地參與環境保護和建設,依法保護自己權益的意識不斷增強。各種形式的民間環保社團組織紛紛成立,他們在環境法制宣傳、環境監督、環境教育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越來越關注環境問題,各級人大、政協有關環境保護的建議、提案占相當比重,并逐年增加。廣大群眾通過舉報、信訪,以及訴諸法律等途徑,維護自身的環境利益。
(二)環保執法主體有新的變化
環境保護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監管,但在哪些方面監管、如何監管以及監管的方式、手段,特別是如何相互配合,對這些重要問題現行法律、法規缺乏明確的界定。例如現在防沙治沙執法歸林業部門,水資源保護執法歸水利部門,農業環保執法歸農業部門,社會生活噪聲執法歸公安部門,土地利用和礦山開發環保執法歸國土資源部門,海洋污染防治歸海洋部門。我國入世后面對的一些重要問題如綠色食品等環保產品的認證、環保產業及產品市場準入等方面,也都有相應的執法部門。
3 我國環保執法管理存在主要問題與原因
當前,我國的環境執法工作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消極執法或行政執法不作為等行為依然存在,對環境污染熟視無睹、不聞不問現象也依然存在,各地之間、各級環境執法機構之間的執法工作發展仍然很不平衡,加強環境保護行政執法的軟、硬件還缺乏堅實的基礎,全國范圍內還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環境執法難的問題。
(一)消極執法、執法不到位、不作為現象嚴重
一些地方的環境監察隊伍對群眾反映的環境污染間題熟視無睹、不聞不問,群眾意見很大,以至于越級上訪者有增無減。一些地方放松日常監管,依賴專項行動,經常性的工作靠突擊抓,工作陷人被動。不少基層環境執法隊伍存在“查了也處理不了”的顧慮,對開發區不敢查,對重點保護企業不敢查,領導不點頭的不敢查,查過一次但處理不了的不敢查,危及人身安全的不敢查。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是站得住的頂不住,頂得住的站不住,最終,頂不住的也站不住。
(二)缺少技術規范
依法行政講究的是科學執法和規范執法。然而,當前在現場執法過程中,對某一行為施行多種行政方式的屢見不鮮。如:建筑工地噪聲的超標排污費征收,有的區縣只征收夜間的,有的區縣白天、夜間都征收。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明確的技術規范,由此無端造成施工單位投訴。因為施工單位在全市是流動作業的。類似的還有餐飲業建設項目審批中,多少經營面積必須有多少立方的隔油池或油水分離器匹配,多少尺寸的集氣罩必須有多少塊過濾網板或多少功率的靜電除油煙裝置匹配等,均無明確的執法標準,致使各地區各自掌握,各自決定。
(三)行政處罰不規范,處理流程復雜,審批困難
環保執法過程普遍地存在不按行政處罰程序辦的問題。遇到上級領導打招呼、批條子時,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辦法。而行政處罰不經集體討論決定,行政復議不經復議小組核審,僅只少數領導說了算的情況,時有發生。另外,處罰委托程序不完善。行政處罰的主觀隨意性及不規范性,已經影響環境執法的合法性、科學性與準確性,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四)環境執法隊伍素質仍需進一步提高
以情代法、以罰代法的現象較為普遍,吃拿卡要、隨意收費、包庇袒護環境違法行為,甚至為企業通風報信等違法問題依然存在,一些地方環境監察部門已經發生違反黨風廉政建設的典型案件。產生該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單位放松了對執法人員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個別執法人員放棄了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利欲熏心,腐化墮落。
4 完善我國環保執法管理的對策
(一)強化各級政府環境執法工作,督促地方政府關注環保
在環保和地方經濟的選擇上地方政府的搖擺不定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要想讓地方政府做出有利于環境保護的選擇,就要給他施以拖動力量,通過政策的方式強迫地方政府做出選擇。例如,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境區域限批制度就是比較有效的解決手段。這項制度能夠有效地防患于未然,在地方政府批準項目的初期就將環境問題預先加以考慮有效地防止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項目上馬。
首先,要加強政府主要領導干部的環境法制教育,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二是建立完善的領導干部環境保護實績考核制度、主要領導干部離任環境保護審計制度,實行環境責任追究制。三是實行重大環境問題一票否決制。對出現重特大污染事故、出臺與國家環境法律法規相抵觸的文件、引進國家明令禁止的企業,造成污染集中反彈的,實行一票否決。
(二)逐步完善環境保護執法可操作的法律法規
首先,需要重新界定環境立法的范圍,建立廣泛意義上的環境法。
其次,建立健全環境立法重點是要加大對環境侵權責任制度的完善。
再次,擴大我國的環境保護法侵權范圍,實行舉證責任倒置。
第四,賦予環保部門必要的強制執法手段,如查封、扣押、沒收等。
(三)理順執法體制,加強環境稽查
建立上下協調、統一的執法體制,是加強環境執法工作的體制保障。一是實行環保系統部分垂直管理體制。二是加強國家和省級環境監察部門執法力量。三是加強環境稽查工作。
參考文獻
[1].武素霞,試論構建和諧社會與我國環保立法的完善[J].民主與法制,2007.6.
[2].黃曄,完善環保立法造福黎民百姓[Z].無錫普法網,2008.9.
[3].馬仲林,試論“兩型社會”和環境法的完善[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4.
[4].段斌,環境法的現實執法障礙[J].科技信息,2007,(21).
[5]. 王海園,《關于強化依法行政的思考與改革建議》
[6].《環境執法難題 須從多方破解》,《中國環境報》 200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