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對微時代的概念和特點進行了簡要的介紹,然后分析了微時代的產生對高校思政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最后對如何在微時代背景下做好高校思政課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
關鍵字:微時代;高校;思政課
1 微時代概述
(一)微時代的含義
微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對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簡而言之,微時代就是以數字傳媒技術為基礎、以微博和微信等傳播媒介為代表、以短小精煉為傳播特征的時代。微時代是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必然產物,在現如今信息化社會中擁有著超高的人氣。
(二)微時代的特征
1、傳播速度極快
微時代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傳播的速度非???,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微博為代表的媒介可以迅速實現信息的復制與轉載,幾乎可以實現即時溝通、即時交流,這是傳統媒體無法實現的。每條信息經過發布以后,都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互聯網傳播媒介迅速的進行蔓延,并且不會受到國家、地域、行業、領域等限制,所有感興趣的參與者都可以迅速聚集起來,引發信息爆炸。信息這種“裂變式”的傳播特性,使得難以控制信息傳播和蔓延的速度和方向。
2、傳播的信息量非常大
除了傳播速度快之外,微時代的第二個特征就是傳播的信息量非常大,而且內容非常豐富,由于我國人口眾多,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普及率已經得到大幅度提升,再加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使得移動手機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微信、微博、網頁等途徑獲得大量豐富的信息,這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視聽體驗。
3、傳播途徑非常便捷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微時代的信息傳播途徑越來越便捷,從最開始的電腦終端到現在的移動終端,幾乎所有覆蓋到WIFI信號的地方都可以隨時隨地實現信息的獲取、發布,而且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信息發布的主體,隨時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評論,進而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傳播媒體的大眾化,微時代的傳播媒介也極大的拓寬了傳統媒體時代的傳播渠道及傳播范圍。
4、傳播過程中的互動性強
傳統的信息傳播媒體幾乎都是單向性的、自上而下性的,而與傳統媒體相比,微時代的傳播媒介由于可以實現即時溝通、即時交流,因而也使得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可以有效的實現信息傳播主體與受體甚至信息接受者之間的互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們參與新媒體積極性從而提高新媒體的活力和影響力,這也是微時代新媒體比較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微時代對高校思政課教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分析
(一)微時代對高校思政課教學帶來的機遇分析
1、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教學模式或方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微時代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教學工具、教學手段,這對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說是一次重大的變革,教師們可以采取比以往更加豐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例如采用多媒體教學、采用互聯網互動教學,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性,可以使師生之間更好的實現交流,教師可以更加準確的掌握和了解學生們的思想動態,及時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
2、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微時代的到來,給高校思政課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幾乎所有互聯網上面的教學素材都可以拿來供教師們采用,只要教師們適當的加以修改、豐富,就可以為學生們提供各種各樣的學習題材和學習內容。此外,教學資源的形式可以有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等多種形式,相比傳統模式有了很大的豐富和提高,為學生們的成長提供了更加廣闊視野和空間。
(二)微時代對思政課教學帶來的挑戰分析
1、容易脫離社會,遠離現實。微時代為教師和學生們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隱患,由于網絡世界比較虛擬,而且大學生的自制能力不強,長時間的接觸虛擬世界的信息,很容易使得他們產生脫離現實、難以實踐的弊病,現實中幾乎每一個大學生人手一部手機,使得大學生們玩手機的時間遠遠超過了參與現實實踐的時間,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出現了與社會生活脫節,感情變得冷漠的問題,這給高校的思政課教學來說無疑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2、網絡信息內容復雜,比較混亂。由于微環境中給予了每一個人都可以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發表評論的機會,這就使得各種各樣的信息和思想都充斥到了網絡世界中,其間也不乏各種腐朽、惡劣的思想和觀念,這對于缺乏人生閱歷和實踐經驗的大學生來說,其尚未形成穩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容易受到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進而影響到其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這對于大學生思政課教育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3、主流價值觀的教學效果可能會受到影響。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大學生們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的主流價值取向,繼而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可靠的接班人。而網絡社會的到來,無疑給大學生們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社會價值取向,甚至有一些與社會主流價值相背離的價值觀也會出現在網絡中,這些一旦對大學生的個人思想產生影響,必然會影響到高校思政課傳播主流價值觀的教學效果,再加上大學生的個人獨立性比較強,容易產生抵觸情緒,也給大學生的思政課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3 微時代高校做好思政課教育的對策建議
(一)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要想做好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思政教師隊伍。一方面思政課教師們自身要保證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能夠用自身的言行去影響和感化每一個身邊的學生,教他們如何處事、如何做人;另一方面教師們要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要跟得上微時代的發展步伐,能夠靈活運用互聯網上面的各種素材和案例來教育學生,幫助他們提高思想理論水平,提高思想認知能力,用發展的眼光辯證的看待和解決各種現實中的問題。
(二)要轉變思政課的教學思路
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微時代的到來必然要求教師們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觀念。微時代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變得非常便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也成為一種交流和溝通的平等主體,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一些可以表達自我、展現自我的機會,樹立與學生平等、為學生服務、與學生共同學習的觀念,才能夠有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而更好的開展思政課的教育工作。
(三)要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
作為高校思政課教育工作的主體,教師一定要充分把握好微時代的優勢,抵制住微時代所帶來的各種弊端,才能夠良好的開展好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首先,教師要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多嘗試一些互動性強的教學手段,多給學生一些展現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適時準確的把握學生們的思想狀態,從而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其次,要創新教學的內容,要精心編排好每一次教學的內容,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選取科學的思路和經典的案例,闡述該學科精髓的知識。在精選教學內容時還要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生活實際、交往實際,在對其進行思想、行為引導的同時直面學生的困惑、疑難,并作出及時回應,讓學生心靈震撼強烈,進而留下深刻印象。
參考文獻
[1]胡芳芳,朱宏煒.微博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對策解析[J].青年與社會,2013(7):38-39.
[2]向澤雄.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反思與重構[J].宿州學院學報,2010,(12).
[3]何碧如,等.微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2,(20).
[4]吳興富.有效實施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基本保障[J].社科縱橫,2010(11).
作者簡介
呂羚(1977-),女,四川成都人,漢族,研究生學歷,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