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冬
摘要:在我國教育體系中,體育是一門銜接性較強的學科,因為其根據人身體素質展開教學,作用也在于提高身體素質,改善身體狀況。本文便是探討初中體育教學與小學體育的銜接,兩者進行良好銜接,將會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 小學體育教學 教學銜接
一.小學體育教育的現狀探討
首先,筆者將從整體上分析小學體育教育的現狀。目前,小學生的體育教育主要是素質教育。其主要內容是針對體育鍛煉。其中,技術含量較低。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學方法主要是玩游戲,體育鍛煉的效果相對較小。正是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而且體育教學的目的是不去上學,所以教師可能會較少關注這方面,導致一些小學生不重視體育鍛煉,或者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導,進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體育鍛煉,這就產生了意識相對薄弱。
其次,對小學教育教學進行分析。教育的兩個主體是學生和教師。教師負責教學。學生主要與教師合作學習。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我想做的就是盡我最大的努力,讓學生學習更有意義的體育知識和相關的體育技能,并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然而,目前小學體育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在其中起的主觀作用更大,而學生的自主性更小。它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教師和學生的言行,使學生接受和被動,使學生在課堂上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小學體育教學不是考試的內容,所以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展示教學內容,課堂與學生的交往相對較少,因此師生互動性差,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對于作者所教的學生,作者必須充分理解這一主題。小學生的年齡一般為7至12歲。此時,學生正處于發展階段。部分體育技能不夠完善,身體形態欠缺,部分器官的生理功能和調節功能不穩定,小學體育課程內容應適應這一時期。學生的身體狀況不應過于劇烈的運動,教學內容也不應過于單一,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我最不想討論的是小學體育的“硬件”。如果教師的教學水平是“軟件”,那么資金的分配和場館的建設就叫做“硬件”。雖然許多小學沒有教師問題,但是由于缺乏設備和場地不完善,一些教育活動難以正常進行。有些學校沒有固定的操場供老師教和學生做體育鍛煉,由于設備的限制,存在很多人共用一個樂器的情況。有些學生甚至不能共享器材,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相關運動技能的學習。因此,小學體育教學設備和場館的專項經費十分重要,不可低估。
二、中學體育教育概述
由于小學體育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將小學與初中體育教學聯系起來就顯得尤為重要。小學體育教育為中學體育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無論是體育還是生理,只有具備一定水平的身體素質和基礎,才能更好地開展中學體育課程學習。許多學生在進入初中后就不能適應初中體育教學模式,因為他們在小學沒有打好基礎,身體素質差,不懂一些基本的體育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他們雖然能掌握一些理論知識,但在實踐中卻遇到了一些困難,不能掌握一些運動技能。中學體育教育是以小學體育教育質量為基礎的。它能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效地發揮體育教育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未來競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體育在其它學科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體育鍛煉,學生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增強體質。健康的身體更有利于學習其他科目。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微妙地獲得更多的知識,這是書本上沒有的。因此,筆者應該對中學體育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相比小學,中學體育教育更加密集、更加困難和有目的。作為一名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銜接中小學體育教育,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中小學體育教育銜接教學創新舉措
1.開學前夕,我們應該檢查學生的體育素養和相關技能。根據各校初一學生年度招生情況的調查,學生的體育素養和技能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學校開學前兩周要全面調查學生的身體狀況、運動技能學習、運動知識和文化素養,掌握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并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補救措施。否則,不僅浪費了相關資源,而且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每個初中,尤其是初一體育教師,都需要對學生的情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因為僅僅從小學到初中,有些學生可能無法適應這種狀況,無論是學習的內容,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筆者通過實踐調查,使教學活動更加靈活、有效。
2.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熱愛體育。進入初中后,一些學生可能存在矛盾心理:他們想上體育課,想自由放松,不想上體育課,因為他們不能適應教師的教學模式,有心理壓力。作為一名教師,我必須盡力正確引導學生,尤其是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使他們能夠理解初中體育與小學的區別,并盡快適應。在體育教學中,可以參考學生的意見,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確立各學期的教學目標,合理分配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比例。根據學生每年不同的身體狀況,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我國教育歷來注重以人為本,作為一名教師,筆者的主要目標必須是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安全第一。我們必須確保學生在體育鍛煉和體育技能學習中的安全,積極引導學生和教師溝通,如果發現問題,我們應該及時處理。體育教學既是實踐教學,又是理論教學。有些老師把重點放在實踐而不是理論上是不明智的。理論和實踐的比例約為1:2。二者相輔相成,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體育教育是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在中小學,都不能忽視。由于中小學體育教育不同,所以筆者應注意其銜接,不要使小學體育教育與初中體育教育脫節。體育課程教育必須適應當時學生的身體和生理條件。同時,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在成長和發展的重要階段的良好發展,使學生有一個強壯的體魄,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國成.對大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8):1105-1106.
[2]陳偉華,有效銜接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的探索[J].現代教學,2012(6):65-65.
[3]吳玲萍.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途徑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0):23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