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香 路永慧
摘要:教育學理論認為:班級是學校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將年齡、文化程度大體相同的學生按一定的人數規模建立起來的教育組織。它不僅是讓學生接受知識教育的資源、也是學生社會化的資源、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資源。而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師,是一個班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也是一個班全體任課教師教學、教育工作的協調者。
關鍵詞:班主任 突發事件 處理
這是理論,但班主任工作并不是簡單的知道這些理論就可以做好的,因為班主任工作是要面對復雜的社會背景、學習環境和具體的學生,是繁瑣復雜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班級管理的時候,不僅僅要熟練的掌握理論知識,還有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出既符合政策和時代要求,又符合本班情況的特色管理計劃,而且現實工作過程當中,班級里往往會發生一些,理論上沒有沒講,而我們有沒有充分思想準備的事情,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講的突發事件,該怎樣合理有效的去處理。
我認為,但凡矛盾的產生,都會有一個誘發矛盾的根本原因,如果只看表面,往往會使事情的處理誤入歧途,例如學生打架的原因,就有可能不僅僅是表面誘因,還有可能有深層原因,這樣我們就不能就事論事簡單的處理。還是要找出矛盾誘發的根本原因所在,做到“對癥下藥”與“有的放矢”這樣在處理突發事件時才會減少盲目性和沖動性,最終達到處理事件的最優化效果。
當然,處理突發事件,最關鍵的還是要有愛心與耐心,因為愛心可以讓我們在處理事件的時候避免簡單粗暴。耐心可以讓我們處理事件的時候避免草率,從而找到埋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層原因,班級的突發事件的原因,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引起的突發事件。
作為一位教師喜愛成績好的同學本是人之常情,但也不能忽視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的感受,假如這兩個學生之間產生了矛盾,大多數的班主任都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是學習較差學生的過錯,在偏袒心理的作用下往往會簡單的聽取事件的發生過程或者只聽一面之詞,就以為是學習差的學生,做出不公平的處理。例如寫檢討書、請家長、大聲的訓斥,這讓學習差的同學感到無助、不甘與委屈,長期以往難免會在學生心理上留下陰影。
這類情況會導致學生出走、輟學甚至自傷事件的發生,這些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大事,處理不好其最直接結果就是導致家校矛盾的產生,曾經就有家長找到我說孩子回家后就是個哭,再三追問之下,學生才說是班主任因為自己學習差而不看重他,總認為自己一點優點也沒有,他再也不想到學校面對班主任了。
遇到這樣的事情,在處理的時候,我們要做到以下四點。
(1)借助多種途徑,認真的配合學生家長、甚至社會的力量穩定學生的情緒,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以挽回孩子的自尊心。
(2)放下班主任的架子,自我反思與檢討,最好是家訪,當著孩子的而承認錯誤,消除孩子的思想芥蒂。
(3)班里有矛盾,應該仔細調查、認真分析,在做出處理決定前,最好征求孩子或有經驗的同事的意見,看有沒有不當之處,以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
第二,科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所引起的突發事件。
這類事件的誘因典型的就是因為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考試成績不好、回答問題有誤、學生上課遲到等情況發生,在師生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或者學生態度不好引起對方的反感而產生的突發事件。
有一年我擔任初三班主任,一天,我正在備課,一位老師氣沖沖的走進辦公室,大聲對我說“你們班的某位同學簡直不像話,今天上課睡覺,回答不上問題還頂撞我,大有動手的趨勢,你處理一下”說完還一臉認真和氣憤的看著我。我呵呵一笑,連忙起來給他泡了一杯茶說:“您先消消氣,慢慢說,我會處理好的”看到他臉色緩和,又半開玩笑的說:“您都幾十歲的人了,和一個孩子慪氣值得嗎?氣壞了身子可是您自己的啊”他也可能感覺到自己的失態,尷尬的笑了笑說:“哪里是孩子啊,都像我爹。”辦公室里響起一片歡笑聲,他又說反正你處理好就行了,就起身走了。
我趕緊去把學生叫到教室外了解原因,原來學生有一個80歲的奶奶臥病在床,還有爺爺。父母都不在家,他一晚上照顧奶奶,白天就精神不振的睡著了,正好被老師叫了起來,問題當然也就回答不上來,沒想到老師說:“你這么笨啊”無名火氣于是就和老師頂起來了。我真有動手推他的打算。老師我錯了,但是那樣的話我也受不了,老師你也可要為我做主啊。
這事該怎樣處理才好呢?我只好打電話請學生的爺爺到學校來一趟,把那位老師也請來了,四對面之下,那位代課老師了解情況后氣也消了,臨走之前留下一句話,“我也有錯,你是個孝順的孩子”這件事情就這樣平息了。
我認為遇到這類事情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兩點:
(1)最重要的是冷靜,千萬不要沖動,一沖動,不是和課任老師先干起來就是和學生先干起來。最后只能使事情進一步惡化。
(2)要有耐心調查,不能帶情緒對話,消除雙方敵對心理后才會聽到實話,這樣有助于事情的進一步處理。
第三,學生與學生在上課或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學生之間的矛盾所引起的突發事件。這樣的矛盾引發的事件后果應該都是比較嚴重的。可分為兩種情況對待。
(1)暫時無嚴重后果,事情發生后我們可以用“談話法”與“案例法”解決。通過談話,對學生思想進行思想、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知道學同學情誼的重要性,知道到學校來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做人、學習知識。從而消除矛盾,另外,通過典型案例,讓學生知道,那樣做的后果只能是兩敗俱傷,誰都不會有得到好處,建立學生的后果顧慮意識,從而達到消除矛盾的目的。
(2)已經產生嚴重后果,如果有同學受傷,這樣的事情發生,就超出班主任之前處理范圍,應該在第一時間內撥打急救電話,報告上級教育管理部門或負責人,通知雙方家長,必要的時候還要報警。
第四,因為學生自身原因引發的突發事件。
最典型的就是學生因為對某些情況了解和估計不足,而自傷或傷人,例如大雪之后學習,因為興奮而打雪仗,一個堅實的雪球會打傷其他同學。還有站在高處往下跳傷了自己、誤傷他人等。
這樣的事件發生后輕微的借機進行安全教育,讓學生知道那樣做的后果會很嚴重。
總而言之,不管是哪一種原因所引起的突發事件,作為班主任的我們都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好是把可能發生的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不然就只能在突發事件去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