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
摘要:2016年教育部頒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在小學階段,數學學科作為學生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的課程,對于培養學生形成初步的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都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因此在小學階段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理解學科核心素養并加以實踐就成為廣大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核心素養 培養 實踐 策略
一、數學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
結合核心素養的實際要求,小學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可以理解為以下幾點:
(一)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
在小學階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數學在文化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價值,通過數學知識教學來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方法與數學思想對日常生活便利化所作的貢獻。同時提升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與思想,通過科學的角度來觀察、安排、嘗試解決日常問題的興趣。
(二)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建立學生對數學的信心與興趣
由于數學學科知識結構上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感覺到困難,進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小學階段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認識、了解數學學科,并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數學學習興趣與自信心。
(三)具備解決現實數學問題的能力
數學作為基礎性學科,在生活中的運用十分廣泛。教師在開展數學課程時需要將數學知識具體化,通過各種手段培養學生對生活場景中的實際問題使用整理、辨析等手段進行分析并予以解決,培養學生自身的數學實際應用能力。
(四)具備一定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方法
在數學學科學習過程中,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在高維度下全面地看待問題并尋找直觀的問題解決模式。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抽象思維、類比思維、數形結合思想、具化思想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應用可以有效保障學習效果。
二、小學數學教師要特別強調
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這一點需要教師首先把學生放在學習主人的位置上,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體現出來,并發揮出來。長期的傳統教學理念使得這種做法受到阻礙,因為很多教師認為自己才是教學的中心,而學生只要被動服從就可以了。不過,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早已經向我們證明,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是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因此需要轉變觀念和理念,切實推進相關的教學改革工作。例如:教師在教學《平移與旋轉》時,要讓學生自己先復習“軸對稱圖形”的知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手段把圖形平移的過程用動態的方式展現出來,幫助學生度過“直觀形象思維階段”,讓學生能夠仔細的觀察到圖形的轉變方式,讓他們能夠動手去畫一畫,折一折疊一疊,讓他們體會平移和旋轉的基本特點,并且做好區別工作,這樣的親自參與動手操作到過程,學生的印象自然會更加深刻,他們的數學抽象思維水平,也能潛移默化的獲得提高。
三、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形成知識網絡結構
小學數學的概念,定理公理公式等內容,以及包括思想方法都是可以形成節點和網絡的基本組件。要讓小學生通過日常的學習中,主動的探究,形成網絡化的知識結構。這是對他們核心素養培養非常重要的基本方式。如,復習《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中,可以從一幅裱好的畫入手。讓學生先說一說計算畫面的大小是指計算哪部分,計算制作畫框需要木條的長度是指計算哪部分入手展開對整個平面圖像的復習。通過系統化的復習,學生在數學整體結構方面就能形成整體的架構,了然于胸。可以讓他們帶著這樣的網絡結構圖,進行更進一步的探索學習。
四、讓學生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促進他們數學直覺能力的發展
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離不開估算能力的提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多進行估算的練習,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數學基本能力,尤其是直觀判斷和總結歸納的能力。例如,在學習“IOO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節課程時,教師可以改變以往教學中從精算入手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從估算開始學習,先用豎式計算的方式在心中計算,從而慢慢形成對數學的知覺,最后提升學生計算的精準性。除了這些以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外尋找一些可以讓學生進行估算的資源。例如在體育課上,學生們經常會跳繩或者是踢毽子,可以讓學生進行每分鐘可以跳多少下的估算,這是一種比較常用的,在日常生活當中的估算方法的應用。如果打算去春游,該購置哪些物品?具體有多少預算這些學生也都可以進行一定的統籌計劃和計算,提高他們的整體分析問題和總結分析問題的能力。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經常會看到父母做一些估算,父母在這方面可能積累了很多的先進經驗,也可以讓學生專門與父母進行相關主題的探討,向他們學會一些具體的估算方法。其實這樣的一些計劃和安排,只要學生認真的去做,他們就可以更好的完成數學的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提升自己的真實能力和素質。
五、小學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成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回歸點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體的內容是什么?可以采取哪些方法?這些都是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中要遵循的基本思路。在明確了這些問題以后,教師教學才會有計劃,有準備的進行。在備課的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之間如果有充分的溝通,教師的教學設計可以更具有針對性。因此,這樣以來,教師的教學就更加符合學生的成長發展需要,更加符合教學的基本要求,尤其是核心素養培養的基本要求。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他們很愿意與學生進行合作和討論,也愿意向教師請教,所以,形成一定的合作小組,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也能夠促進他們共享資源,拓展他們的學習思路。所以,教師要多給學生鍛煉或訓練的機會,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具體計劃,才能夠實現更加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六、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整個學科建設和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一定要保持清晰的目標和具體的科學的思路,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去挖掘學生的潛能,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可以主動的建構學習,主動的適應小學數學的具體要求。在學習中增強興趣,提升能力,建立信心,這樣可以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之途上,起到更多的良性循環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管云霞.關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課程體系確立[J].學周刊,2015( 11).
[2]劉曉萍,陳六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分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