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杰++吳東立

摘 要:遼寧省自2002年開展農村科技特派行動以來,已在解決“三農”問題,建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但遼寧省科技特派行動仍處于探索和發展階段,在深入實踐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與問題。為了遼寧省科技特派行動的長足發展,將其效用最大化。本文結合案例從遼寧省農村科技特派行動的概況、成效方面介紹的其發展現狀,根據實際分析目前科技特派行動存在的現實問題,并提出完善特派行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遼寧省;科技特派行動;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S-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697(2015)05-0025-04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長期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根本出路在科技。推進農業科技發展,實施“科教興農”是保障糧食供給、建設現代農業的基礎支撐和必然選擇。引導科技人才深入到農村基層,將現代農業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完成農業技術的“最后一公里”,將會對解決“三農”問題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遼寧省充分認識到農業科技的重要性,為切實解決遼寧省農村農業科技人才缺失,農業科技體制改革滯后等現實問題,積極開展了農村科技特派行動。農業科技特派行動在遼寧省開展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完善現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但在實際實施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與不足。本文將結合案例從遼寧省農村科技特派行動的概況、成效兩個方面介紹其發展現狀,結合實際分析目前遼寧省農村科技特派行動存在的現實問題,并提出完善特派行動的對策建議。
一、遼寧省農村科技特派行動現狀
遼寧省在開站特派行動初期借鑒福建省南平市農村科技特派行動的成功經驗,并結合自身農村“缺人才,缺技術”的實際情況,開創性的采用了具有遼寧特色的“四位一體”農村科技特派模式。其中“四位一體”是指科技特派團、特派組、特派員和農民技術員培養四種措施有機結合,相輔相成的特派模式。自2002年開展農村科技特派行動以來,不論是特派行動的輻射范圍還是科技特派人員數量每年都在迅速增加,在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民增收、為現代農業企業提供農業科技與人才、助力培養職業農民、完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基本情況
自2002年遼寧省建設農村科技特派活動以來,行動輻射范圍從沈陽、本溪、大連等14個試點縣(市、區)擴展到2012年的全省所有的涉農縣(市、區)。據遼寧省科技廳的相關數據顯示:截止至2014年,省共派出科技特派團38個、科技特派組206個、已累計培養農民技術員1.4萬人以上。遼寧省科技特派行動成員主要由高等院校、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院所組成。遼寧省首次開展科技特派行動時,挑選12個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縣(市),有針對性的選擇了12個科研單位和院校,組成以農業(經濟作物)為主的12個特派團與其對接。截止到2012年,特派團派出批次為4次,派出數量顯著提高,達到243個;類型涵蓋范圍較廣,除農業(經濟作物)以外,還包括畜牧業、漁業。目前多數已驗收并且已建基地,還有些特派團已配合2011年富民強縣項目同步一次性安排。
(二)遼寧省科技特派行動的主要成效
遼寧省采取“四位一體”的科技特派模式,經過多年不斷的完善與努力,農村科技特派隊伍不斷壯大,科技特派作用逐漸增強,農村科技水平迅速增長,初步實現了農民滿意、農民增收、農業進步目標。
1.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代農業奠定基礎
科技特派行動以技術為支撐,根據區域優勢,形成具有當地優勢的特色產業,將農業科技成果成功轉化,為現代農業奠定了基礎。例如,遼寧省根據12個縣(市)的特色產業優勢,有針對性的派出12個科技特派團與其對接。同時各市還組織了86個市級特派團派駐到86個鄉鎮,開展“一鄉一品”的農業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工作。科技特派行動將農業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組織多種形式的農民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農業科技水平的同時,形成了以區域發展為特點的特色現代農業。
2.提供農業技術、人才,助力現代農業龍頭企業發展
現代農業企業是提高農產品質量與產量,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生力軍,其集約化的經營方式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遼寧省特派行動不僅進駐到農村為農民服務,也為農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與技術人才,使得新型農產品研發、科學種植方式和加工技術成為可能。農業企業與特派組織的緊密合作關系,推動現代農業企業發展,使得農業企業達到質的飛躍。以朱蓓薇教授為領頭人的大連工業大學農業科技特派組,在與獐子島漁業集團合作后為該企業提供包括水發海參新型工藝、海參自溶酶技術、鮑魚深加工體系等技術支持,為獐子島漁業集團的長足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提高了該集團的綜合競爭力。
3.促進農民增收,有效解決“三農”問題
農村科技特派行動將農業技術引用到農業實際生產中,將農業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第一線,為農民致富增收提供幫助,有效的解決了“三農”問題,至此科技特派行動得到了農民的廣泛支持與歡迎。凌源市花卉種植帶頭人高峰在沈陽農業大學學習花卉種植技術后,將花卉的種植技術引入到郁金香和東方百合的栽培中,花卉的栽培效果得到顯著提升。不僅如此,高峰通過對花卉市場信息的了解與把握,將種花、收花和賣花有機協調和結合,其年經濟收入從1萬元增加到14萬元,并且帶動了本市100多戶花農實現了增收。
4.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解決誰來種地問題
農村科技特派行動是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助推動力,農業的長足發展從根本上還取決于農民自身的素質與思想覺悟。特派行動不僅引入農業技術還通過技術培訓等方式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有效的解決“將來誰來種地”的問題。根據《遼寧省農民技術員培養工程實施方案》,已有三所高等院校組織農民開展技術培訓活動,鼓勵學員成為技術推廣,科技示范的帶頭人,培訓方案已實施兩期,共培養出1056名學員。在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組織的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過程中,丹東市寬甸縣的劉長晶受益匪淺,在自家的食用菌栽培種中將過去盤式栽培方法改進為袋式栽培方法,食用菌栽培袋數從2000袋增加到6000袋,收入實現了翻兩番。
5.完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形成產業新格局
農村科技特派行動將政府、科技、企業、農民四者有機結合,通過建立農業科技欄目、技術推廣網站和技術熱線咨詢等多樣的科學技術服務形式,逐步完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形成了“政府資金引導、技術服務支撐、企業龍頭帶動、合作社專業生產”的產業化新格局。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在科技特派行動中,為清原縣農民專門設立服務熱線電話、開播農業科技專題宣傳片、開辟農林科技推廣網站等方式,為清原縣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
二、遼寧省科技特派行動存在的問題
遼寧省科技特派行動取得的優異成績是值得肯定的,但特派行動還存在一些不足與問題。例如農村科技特派行動存在經費不足、管理不到位、利益機制不健全、宣傳工作不到位等問題。故遼寧省科技特派行動仍應順應現實的需要,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完善。
(一)農村科技特派行動經費短缺,扶持力度有待加強
目前,農村科技特派行動在項目啟動、項目實施、技術推廣等階段經常會出現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夠,經費短缺的現象,導致特派行動的很多惠農項目因缺乏資金支持而無法繼續實施或被迫停留在計劃階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特派行動項目應有的作用和成效。經費的不到位也不能滿足科技特派人員的補助和日常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技特派人員工作積極性,對其工作效率將會產生負面影響。
(二)農村科技特派行動管理體制不完善,職責不明確
“無規矩,不成方圓”,農村科技特派行動是以特派團、特派人員作為行為主體,其作為一個團體組織需要完善的管理體制進行內部、外部協調,才能發揮特派行動的最大成效。由于特派行動開展時間較短,特派行動仍處于探索,嘗試階段,其管理體制在實踐中暴露出體制不完善,職責不明確等問題。一方面,特派行動組織多以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工作人員兼職組成,構成較為松散,并不能保證特派工作的實效性;另一方面,特派組織往往要深入到農村,受鄉鎮府的管理,一些特派組織出現多層領導共同分管的現象,導致其管理混亂,不利于特派行動的有效開展。
(三)利益共同體形成機制不健全,人才流失現象較多
利益共同體形成機制簡單來說就是科技特派組織成員與農民、農業企業利益保持共進退,特派組織成員切實從農民與自己利益出發,實現共同富裕的目的。但是很多特派組織成員只是單純通過提供農業技術從農民手中獲得有償匯報,并沒有形成農民與自身形成利益共同體的科學觀念。此問題進一步導致成員融入感較差,有些則離開農村,不再繼續科技特派行動,發生科技人才流失現象。
(四)宣傳工作不到位,關注度較低
充分的宣傳工作,提高特派行動關注度,一方面可為科技特派行動組織成員形成較強的精神動力和使命感,另一方面,成果、典型案例的報道也可讓各方及時的發現、研究、總結、推廣其他特派行動的成功經驗,有利于特派行動的共同進步,長效發展。然而農村科技特派行動組織作為新成立的組織,還不為大眾尤其是農民所認知。由于宣傳工作不到位,并不能及時將農村科技特派行動的工作成果、經驗報道出來,這對于成員積極性,經驗交流存在負面影響。
三、對策及建議
農村科技特派行動的啟動,是農村科技得到良好運用的最佳體現,在破解“三農問題”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將農村科技特派團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需要各方不斷努力,以下是本文根據農村科技特派行動存在的現有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改善措施。
(一)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提供有力經濟支撐
充足的項目財政支持是保障農村科技特派行動項目順利實施的基本保障。目前,遼寧省特派行動經費依然短缺,不論是示范推廣經費、風險補償經費還是創業基金的資金數量都不能滿足現有特派行動的經費需求。政府應為特派行動項目提供專項基金支持,包括科技特派組織成員的日常工作經費、生活補助、獎金獎勵等。于此同時,應該協助科技特派組織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積極利用市場化的融資途徑,為特派行動項目研發,技術實施,推廣等環節的順利完成提供資金保障。此外,資金財政方面應做到專款專用,不允許相關人員以任何形式占用和挪用;為保證資金利用效率,還應定期考核項目資金績效,敦促項目資金的合理利用。
(二)完善科技特派組織的管理體制,明確工作職責
考慮科技特派組織性質及當地的實際情況,建立起省、市、縣、鄉的多級分層管理體制,明確各級的工作職責。若條件允許,可在相關縣、市基層,建立特派行動組織的工作領導機構及辦事機構,進一步加強科技特派行動的組織管理工作。對于項目的研發,實施,推廣等階段進行明確管理,杜絕多層領導共同管理的現象發生。關注特派團成員的日常管理,實行績效考核制度,增加工作積極性。
(三)健全利益共同體形成機制,防止人才流失
健全利益共同體形成機制,有利于改變特派行動組織成員只提供有償技術服務的傳統觀念;支持特派行動組織成員以資金,技術,租賃經營等入股方式,與農民,農業企業型成利益共同體,共同承擔風險,共享利益,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增加特派行動組織成員的歸屬感及積極性,提高人才流動的穩定性。為防止科技特派人員的人才流失,還應注重特派人員的激勵機制:一方面在評聘、入黨、提干等政治方面,基于優先考慮的優惠;另一方面,對于工作優異的特派人員要及時給予表彰獎勵。
(四)加大宣傳工作,提高關注度
社會對于農村科技特派行動的了解和支持是特派行動順利開展的良好保障。做好科技特派行動的宣傳工作,通過電視、網絡、廣播、報紙等多種形式的媒介舉辦科技講座、科技培訓,經驗交流會、特派行動專欄等活動及時、充分的報道科技特派行動的科研成果,典型案例,增加科技特派行動的關注度,提高大眾對于科技特派行動的認知。對與工作突出的科技特派人員,可對其進行宣傳表彰,樹立典型,為特技特派行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張明仁.湖南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
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2.
[2]繩歡.科技特派員制度長效運行機制研究[D].南昌:江西
農業大學,2012.
[3]劉冬梅.關于推廣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的思考[J].農業技
術經濟,2008(6):105-108.
[4]張靜,張旭.科技特派員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安徽
農業科學,2013(10):4666-4667.
[5]楊金鑫.實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積極探索破解三農問題[J].
農業經濟問題,2002(9):54-56.
[6]張國平.我國科技特派員制度:一個基于制度經濟學的分
析[J].農業經濟,2010(6):50-53.
[7]楊明.遼寧省科技特派行動高端人才支撐體系存在的問題
和完善措施[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4(9):74-76.
(責任編輯:石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