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榮
【摘 要】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在課堂,學生表現生動而豐富,動態生成復雜而多變。在課堂,教師如何在挑戰中迅速做出正確的研判,如何抓住稍瞬即逝的機遇,為“學困生”點亮心燈并打開一扇門,這是對教師智慧的考量。以面案例,教師立足課堂,抓住了轉化的良機,通過肯定、引導和激勵性評價等手段促使學生發生變化,其干預策略對教育者有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小學 ?學困生 ?案例 ?分析 ?反思
一、典型案例
“在童真中放飛的歌謠”
一個秋高氣爽、黃葉飄飛的九月,我自以為準備了一節漂亮的數學課,躊躇滿志地走進了五年級一班的教室。這個班的數學老師剛剛退休,我也剛剛送走了一屆畢業班。以前曾聽說這個班有幾個男生特別調皮。因此我心里暗想,一定要在第一節課鎮住他們。
也許是我準備得很充分,也許是因為陌生,這節課前二十分鐘進行得十分順利。
這是一節數學應用題的新授課。為了讓同學們把應用題做得規范,我在和同學們共同做完了一道應用題后,又引導、鼓勵同學們把解應用題的過程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謠。同學們熱情高漲,積極思考,踴躍發言,順著我的預設,很快就編出了歌謠:“一二三四五六七,我們來解應用題,第一讀題要仔細,二找條件和問題,三列算式四計算,五寫單位和答案。”同學們興奮地編完歌謠后開始了誦讀。我也松了一口氣,在走道里悠閑地踱步。
“啊——”隨著一聲喊叫,從后排角落里站起了一個男生。在我嚴厲目光的注視下,他愣了一下,悄悄回到了座位上。兩分鐘過去了,又是一聲更大的喊叫,只見那個男生已經站在了過道里。“干什么?”我有點生氣。同學們的誦讀聲也隨之戛然而止。我疾步向他走去,就在我即將靠近他時,他猛然舉起了雙手護住了頭部,恐懼地微微縮著身體,側著頭從胳膊肘下面驚恐地瞪著我。我的心突然一顫,沉重起來。我在距他一米的地方停住了腳步。我調整了一下情緒,注視了他片刻后微笑地說:“能告訴我你的名字嗎?”“老師,他叫小聰。他經常在課堂上亂喊亂叫。”“老師,他以前經常受到班主任的批評,還不改。”“老師……”“老師……”我用手勢制止了幾個快嘴的學生,對小聰說,“你這個名字很好啊!老師也看出你很聰明。現在我想請你當一次小老師,請你來評價這個歌謠,如果認為不太好還可以修改,行嗎?”小聰抬起了低了很久的頭,盯著黑板上的歌謠認真地看起來。大約過了兩分鐘,他興奮地說:“老師,你不是在前面反復強調算完要檢驗嗎?能不能把歌謠的最后一句改為‘五寫單位六檢驗,最后別忘寫答案這樣也剛好和第一句對應,七步做完應用題。”“非常好,就讓我們把這個歌謠命名為‘小聰歌謠吧!”我的話音未落,教室里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小聰歌謠》很快在班里流行,曾經管不住自己,時常在課堂喊叫的小聰再也不叫了,許多美好的事情開始在小聰身上發生。
二、延伸了解
經過了解得知,小聰的父母常年做水果生意,平時很忙,顧不上管理小聰,也無法輔導小聰的學習。小聰自幼貪玩好動,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不佳,是典型的“學困生”。主要表現為上課不專心聽講,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語數外每次考試都不及格。更為特殊的是,每次教師和家長反映孩子情況后,小聰每次都會遭到性格暴躁的父親的一頓猛揍。小聰的情況很特殊,他的問題雖然由來已久,但勸說家長,立即改變以打罵為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卻顯得尤為迫切。而這次事件恰恰提供了一個良好轉機的重要節點,使我看到了美好希望的曙光。
三、深度反思
(1)冷靜在矛盾沖突中會讓事態緩和
《小聰歌謠》的誕生,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在教育過程中,當師生在情緒即將發生嚴重沖突的時候,冷靜是多么重要。我走向小聰是帶著憤怒的,對他不良的表現我原準備要給點教訓,以便“殺一儆百”。可是,看到他的表現后,我的內心卻受到了深深地觸動,臨時改變了主意。而這一步,恰恰促成轉變的開始。不管出于怎樣的好心,但以暴制暴,只能形成更大的對立。冷靜才能讓事態緩和下來,矛盾才有可能順利解決。
(2)機智能制造有效轉變的誘因
教育者面對的是千差萬別的個體,教育過程面臨著瞬息萬變的情況。如何捕捉有利信息,如何抓住良好時機,需要教育者做出智慧的選擇。面對小聰的吵鬧和獨特表現,我雖然冷靜下來,但內心卻盤算著先給他出個難題,如果答不上來,再順勢批評他,以便殺殺這個調皮蛋的威風。然而,讓人出乎意料的是,這個順勢而為的想法卻成了一次機智的做法,小聰出色的表現贏來學生一致的掌聲。變懲罰為思考,在機智中創造轉化的誘因,無疑是這節課最大的收獲。
(3)關注讓一個人的心靈向美好的方向持續發展
一次事件可以成為一個良好轉變的節點,但長期的關注和激勵才能讓一個人最終改變。《小聰歌謠》在同學們之間傳誦,小聰一天天在向好的方向變化。他上課很少再吵鬧了,作業盡管質量不是太高但多數時間能按時交了,得到的表揚也越來越多了。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以前經常愛搞破壞的小聰在一個星期五的下午修好了一個凳子,并把所有的衛生工具擺放得整整齊齊。為此我專門召開了一次主題班會,老師和同學們一致給予小聰充分的肯定。后來,多次向家長通報了小聰的變化和優點,經過數次溝通,小聰的父親答應不再打孩子。一學期以后,他的學業也有了一定的進步,期末被學校評為“進步學生”。
課堂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無論教學還是教育,展現在教師面前的,永遠是一個瞬息萬變的心靈之海。無論是風平如鏡還是波濤洶涌,每時每刻都有機遇在閃現,每時每刻都在考量著教師的智慧。endprint